李海芬 张吉
[摘要]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 803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发布以来有关其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主要围绕教学实效性这条主线展开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色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教学中教师行为和心理研究及学生行为和心理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1-0069-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全国上下对其改革发展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视。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05方案”)以后,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研究日益增多。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高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充分总结‘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进一步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1]可以预测,未来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将会持续增多。
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现状如何?本文探究了“05方案”发布之后10余年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文献,旨在通过科学知识图谱来展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现状,归纳分析研究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析。
1研究方法与样本说明
1.1研究方法
所谓可视化分析,即将文献数据以图形化方式展现出来,以达到快速直观地挖掘及概览文献结构数据的目的。本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主要采取Citespace软件绘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以期概括总结其研究现状及特点。该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在文献计量和分析方面具有精确、高效、便利等特点,“能够通过对前沿术语的寻径运算,动态识别共引聚类和研究热点,分析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并预测学科发展前沿。”[2]
1.2样本说明
笔者借助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获取研究所需文献样本。检索主题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检索条件:精确;来源时间:2005~2016年,共检索到文献11 466篇。剔除会议论文、人物传记、期刊评论等非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学术文献,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及文献被引频次,将检索结果进行精炼,保留研究样本总计1 803篇,其中期刊文献1 498篇,学位论文305篇。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共词分析
运用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设定时间跨度为1年,选择寻径网络算法,绘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词节点共线可视化知识图谱,共得到377个关键词节点、831条关键词间连线。具体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中圆圈代表节点,圆圈愈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愈多,也代表该关键词所指示的问题为本领域研究热点。如图1显示,除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标题性关键词,实践教学(186)、实效性(88)、大学生(55)、教学模式(45)、思想政治教育(44)、教学方法(43)、教学改革(3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5)等是本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上述展现在科学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基本反映出10余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热点。
节点的中心度表明与该点直接联系的个体数目。依据亨宇·李的研究,他认为“网络中心性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3个指标不但可以发现某一研究主题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且还能够用于识别未来的发展趋势”[3]。因此,仅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无法完整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热点及内部关系,还需进行中心度的考量。如表1所示,剔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同义词等标题性关键词,中心度位于前五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0.19)、实践教学(0.12)、马克思主义理论(0.12)、实效性(0.11)、大学生(0.09)。上述5位基本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内部关系,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实效性、大学生等既是十余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其他节点领域的中心和桥梁。
上述节点共同组成了图谱的聚类内容,展现了2005年来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综合分析与梳理,可以发现10余年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及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从中衍生出教师与学生问题研究。
2.2关键词共线时区分析
关键词共线时区视图能够显示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在不同时区的分布特征。如图2所示,在新课程体系实施的第一年(2005年),实践教学和教学实效性研究就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在随后几年中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12年,出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为研究重点的一批教改文章。2013~2016年,有关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逐渐增多,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MOOC、翻转课堂在2014年备受关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话体系、对话权、意识形态等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形式上,从课堂教学逐渐转向实践教学,从强调实践教学到强调运用MOOC、翻转课堂等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内容上,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觀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断丰富。这些都显示出自“05方案”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的时代特征。
2.3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方法指研究者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的工具和方式。由于收集的文献数据较多,笔者依据被引频次较高的准则,择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共200篇文献进行研读,统计文献中研究者采取的研究方法。
依据文献中研究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采用逻辑思辩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或者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二类是采用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研究。
具体来看,文献中作者采用逻辑思辩性研究方法的论文179篇,占总篇幅的89.5%;采用具有实证调查研究方法的文献21篇,占总篇幅的10.5%,具体如图3所示。研究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研究主要基于逻辑思辩性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比较缺乏。
2.4研究内容分析
依据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笔者梳理出了10余年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热点。但Citespace只能概览整个研究领域,无法提供更深入的文献细节信息。因此,笔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具有高度中心性的关键词节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针对文献开展精细化研读与梳理,发现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主题主要涉及3个方面。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包含对实践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05方案”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和实效性。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纷纷提出课堂教学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推进。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实践教学”显得特别突出。这一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存在状态探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探讨,主要的分歧和争论是“实践”应该是在课内进行还是在课外进行?有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应该定位于课堂外开展,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节。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以教学场所是否在校外评判是否实施了实践教学是不正确的,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4]。引用比较广泛的是湖南大学柳礼泉教授界定的概念,他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状态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从文献看,研究者多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应呈现多样化:有研究者把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也有研究者将实践教学形式分为3种——分别是课程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并对这些形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6]。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把实践教学形式分为6种类型,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 研究实践等类型。”[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归纳总结如下:有研究者从教学主体的视角出发,提出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有学者从教学方式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教学的诸要素以课上实践与课下实践、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的“三结合”,和自主实践、情境实践、网络虚拟实践“三突出”的方式组合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范式[7]。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探索。研究者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提出其主要问题表现为有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标准不合理;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学基地有限、保障机制不完善、基地运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引用较为广泛是颜加珍的文章,她提出了实践教学存在的3个问题:(1)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3)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8]。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途径。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者对此主题研究关注度较高。该主题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内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等。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内涵研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内涵的探讨,可归纳出两种看法:第一种立足于教师教育或教学立场。有研究者从教学过程出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应包括3个基本方面:(1)教学要素的实效性;(2)教学过程的实效性;(3)教学结果的实效性[9]。也有研究者从教学目标达成的视角出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被教育者的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10]。第二种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有研究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11]。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存在的問题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研究者主要从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行为及心理研究。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调控等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不少研究者从教师的心理和行为视角进行剖析,如有研究者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提出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策[12]。也有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该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态总的来说并不严重;其二,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其三,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状态对职业倦怠有影响[13]。(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行为及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言行及心理。一些研究者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如有研究者提出大学生逆反心理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并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对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属于中等,影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分别为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课本内容吸引力低、课堂教学情况不理想及相关情感因素[14]。也有研究者通过对某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并提出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问题的建议和对策[15]。(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研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采用问卷调查法。相当多的调查都得出相似的结论: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为大学生广泛认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感受较深的是“呆板”“缺乏吸引力”[16]。不少研究者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以大班授课为主,师生很难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足。
现有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滞后性或缺乏针对性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者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在高中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是在很多内容上进行了简单的重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缺乏针对性。”[17]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的研究。文献显示,研究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角度提出了建议:一是从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角度;二是从深化教学改革的角度,包括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等方式。
3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10余年,国内研究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关注比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课程方式改革研究等与国内高校其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同步推进,积极引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方式,这些为今后的研究都奠定了基础。从研究深入性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之前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3.1研究的设计和开展缺少理论研究指导
目前,收集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文献,在研究设计和开展上,有理论指导痕迹的研究成果不多,多数的研究是基于研究者的经验总结或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反思,没有寻找研究设计和开展的理论依据。例如,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相当多的忽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学目标,忽略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理论支撑以及对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对教师、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分析,也缺少有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的支撑,没有将教师或大学生放置在“学习场域”,从“学习行为科学”的角度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甚至有些做实证调查研究的,忽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的研究,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浅表化。缺少理论指导的研究,其科学性和创新性均被削弱。
3.2实证研究忽略研究的前提假设
有一些研究者开始使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研究,这是值得提倡的。但从研究文献看,这些研究少有地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调查论证、验证假设的。在实证类研究中,没有研究假设就意味着研究是没有基础且盲目的,也意味着研究结果是不可预期的。按照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说法,研究假设就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最有可能性的答案的猜测,然后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完成一个科学研究过程。
对于研究者而言,如果研究问题是自己发现的,且能够论证其是一个真问题,他就可以提出研究假设;如果提不出研究假设,则研究问题有可能不是真问题或所进行的研究没有什么价值。因此,没有研究假设的实证研究,其科学性不仅难以保证,并且会使研究难以深入细致而停留在表层或浅层。
3.3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存在同质化现象
从目前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研究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在研究方式、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上,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研究为例,文献中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的论文约531篇,其中400余篇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教师的教学状态来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现状的,而且文章内容主要集中描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他们选择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大同小异,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haedu.gov.cn/2017/05/25/1495692853228.html.
[2] Chao C.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and transient patterns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3] Lee W H.How to identify emerging research fields usingscientometrics:an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J].Scientometrics,2008(3):503-525.
[4] 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69-71.
[5] 柳禮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66-69.
[6] 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8-32.
[7] 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8] 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68-70.
[9] 宋进,王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理念和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10-12.
[10] 张洪兵,曹延汹.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实现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95-97.
[11]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90-93.
[12] 曾丹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13] 贾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4] 高丽.“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案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5] 喻刚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6] 郭秀兰,张丽娜.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80-82.
[17] 赵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