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通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鲜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一杆内在标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时代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小学生不文明交通现象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在文明交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就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生;文明交通
自2010年1 月26日公安部、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实施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来,地方开展各项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广文明交通进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小学生的文明交通教育任重道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少,需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鉴于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相关问题作如下剖析和思考。
一、中小学生不文明交通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中小学生不文明交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骑车竞逐。骑着自行车,在道路上快速骑行,你追我赶,或呈S形骑行,或两辆自行车并排搭肩骑行。
2.逆向骑行。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逆向骑行、随意转弯或调头。
3.违规载人。骑着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在座位前、后搭乘他人。
4.乱穿道路。过道路时不走人行横道,随意穿越绿化带横过道路。
5.其他不文明交通行为,如骑车时吃东西、听音乐、玩手机等等。
二、中小学生不文明交通现象原因探析
客观分析中小学生不文明交通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父母的教育洗礼,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可以说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当下有的孩子父母参与交通时,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违反交通法律法规,没有起到文明交通的示范作用;也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平常由祖辈或保姆托管代带,一些不良的交通习惯也会“传授”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得不到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更谈不上文明交通。
2.学校因素。大多数学校关注的是课本知识教育,对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教育相对不够重视,即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也大多停留在表面,仅仅是口头对学生进行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初、高中时,学校着重要抓的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对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是在交警部门组织的“五进”(进学校)宣传活动中,集中学生听取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等,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虽有开展,但少之又少。
3.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迅猛增长,交通流也不断地增大,与此同时,有不少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文明素质不高,闯红灯、超速、超载、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骑行、逆向骑行、行人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道路、违法停车等现象比较普遍,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文明交通认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不良的交通习惯,与文明交通背道而驰。
4.職能部门因素。主要是负责道路交通的主管部门,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把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车辆驾驶员的教育管理上,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纳入日常主要工作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学生的文明交通教育。
三、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的几点思考
1.建立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管理体系。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开展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对于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以为,在新的历史时代,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交通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具体行动之一,也是迅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举措,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巨作。当前,要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把对中小学生的文明交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确保中小学生的文明交通教育有效开展。
2.完善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监督机制。加强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推动和促进,将会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当前应紧密结合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尽快落实三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文明办、关工委的监督职能,赋于相应的监督权力,加强对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实施情况的全方位监督,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二是严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将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列入对学校教学考核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估办法,同时要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开展文明交通教育的日常监督检查,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三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及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职能,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团体成员到学校调研、实地观摩等各种形式,对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工作进行监督。
3.强化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保障机制。开展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来支撑。因此,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经费要保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必须落实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经费,将其作为专项经费优先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政策要倾斜。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尽可能创造条件,改善教育工作。三是硬件要优化。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尝试通过建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形式来推进文明交通教育。
4.培育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创新机制。“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七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丰硕,可谓亮点纷呈,社会效果显著。当前,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提炼这些亮点,而且要大力培育创新更多的文明交通新亮点,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推进文明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倡导文明交通,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礼让斑马线”、文明志愿服务等为载体,让广大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接受文明交通教育,亲身感受交通文明的正能量,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交通习惯,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同时,要抓住舆论关注的交通热点问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并参与到文明交通活动中来,让文明交通成为永恒的主题和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关于推进道路交通社会化宣传的思考与对策》
[4]《公安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探析》
作者简介:
魏朝欣(1998.1.12),女,浙江台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