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18-03-16 23:36张吉先虞江锋单永刚尹学松陈东毅
职教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张吉先 虞江锋 单永刚 尹学松 陈东毅

摘 要:搭建以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为核心、具有协同创新机制的省域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石。结合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实际,从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了在云平台建设和终身学习资源分类、描述、编目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关键词: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张吉先(1966-),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终身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虞江锋(1980-),男,浙江浦江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习资源建设;单永刚(1979-),男,浙江上虞人,浙江音乐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尹学松(1975-),男,安徽长丰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环境;陈东毅(1979-),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6-0053-07

引言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从社区教育到社区学习,全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城乡居民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否能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学习环境是否快捷方便密切相关。建设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搭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解决全民终身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北京、上海、浙江等教育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建设以大数据、智能技术等为基础的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创设新的学习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和服务模式。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已逐步向专门化与技术化发展,急需通过探索资源的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把合适的优质资源送给最需要的学习者。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强化资源内容供给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韩国等“互联网与教育发展”先进国家的共同点之一[1]。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数字学习资源网(NDLRN),目前有超过15000个数字学习资源[2]。欧盟委员会建有“欧洲开放教育”(Open Education Europa)网站,允许学生、教育从业人员和教育机构分享免费、开放的教育资源[3]。美国每年花费大约80亿美元购买商业性的学习资源,在不支付任何许可费用或请求许可的情况下,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修改和共享这些资源[4]。这些国家大多采用免费开放的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教育资源,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和研究人员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与学习创造了条件。除了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学习资源供给,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也纷纷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产生了许多商业化公共巨型平台如Coursera、Edx等[5]。综观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其教育资源建设基本形成了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体机构分别主导,教育机构、社区、公司或致力于教育的个人等广泛参与的生成机制,在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再生性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本世纪初,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2008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央电大牵头承担“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同时,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区教育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和院校也在根據各自的需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或区域性终身学习网(在线),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浙江终身学习在线、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等;国内一些企业也进入了资源共享共建服务行业,如网易云课堂、百度教育、腾讯课堂等由互联网巨头依靠自身数据和技术优势建立的学习资源服务平台,从市场角度探索我国学习资源服务新模式,使得知识的生产、获取、传播等发生较大变化。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资源统筹、标准与规范、开放共享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国内一些学者提出运用云技术搭建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学习服务。谢阳斌、桑新民提出了“资源云”服务体系的概念[6];杨孝堂等提出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架构[7];朱永新提出由国家组织专业团队,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上[8];本研究团队也于2014年提出了“引导理念全媒体化、呈现介质多媒体化、信息内容高共享化、应用模式跨平台化”的全媒体资源建设模式[9]。

二、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化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关注的重点,政府部门、高校网络学院和开放大学(电大)、社区教育机构等日益加大了对资源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对学习资源建设的理解上存在认识偏差,关注的重点普遍停留在开发制作上,而忽略了资源的统筹规划、资源管理、推广应用和良性机制的探索。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学习资源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针对性

终身学习主体的全民性,客观上导致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滞后,对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规律等缺乏大数据的收集和有效的分析,笼统的论述较多但深入研究较少,使得区域性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力不足,资源建设重点方向不甚清晰,一些地方和机构在不了解需求、缺乏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的状况下片面追求资源数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习资源建设缺乏广泛认同的标准和规范

学习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既影响资源建设的质量也影响资源的共享。由于多头建设、各自为政,组织、协调、监督、评价等管理措施不到位,资源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一方面导致资源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也使资源的共享带来一些技术性的障碍。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侧重于元数据(Metadata)的应用,采用元数据描述学习内容,通过建立资源元数据库,整合和共享各学校教师现有的教案、课件和课程学习辅助资源,体现了开放共享的理念。但我国资源标准的应用仍处于过渡阶段,且多数资源云平台底层平台开发技术与数据集成包装往往各自独立,跨平台的资源共享难以实现[10-11]。

(三)学习资源缺乏有效管理

随着资源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终身学习资源数量快速增加,但资源分散、无序,更新缓慢、难以获得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使得学习者变成“无头苍蝇”,海量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变得非常迫切。资源的有效管理既是资源提供机构自身高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习者快速获得资源的前提条件。否则,对学习者来说“海量资源等于没有资源”。

(四)学习资源利用率不高、推广应用不力

学习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与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学习需求、是否方便获得以及与学习者学习愿望和能力有关,也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机构)是否建立了推广应用机制有关。所以,一方面要建设能满足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需求的资源、搭建跨网络、跨终端、跨平台的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促进终身学习激励和督促机制,推动、吸引、引导城乡居民学会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缺乏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开放、共享、协同机制尚未形成。资源处于分头建设的状态,教育机构之间、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建设与共享机制,导致高质量、可用性资源不多,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学习资源建设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当前,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终身教育需求迅猛,当地政府均把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列入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而且分别投入了上千万资金建设终身学习资源。但终身学习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和投入,起步阶段可以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长远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促进已有优质资源的市场化运营,促进资源的持续建设能力。

笔者认为,要建设适合学习者的优质资源必须牢牢抓住学习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等四个关键环节,以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适时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建设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有需求、有思想、有故事、有艺术、有粘度的优质学习资源,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核心目标与主要成效

为了解决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投入上千万元对省域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集中攻关研究和建设,初步建立了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努力把合适的教育送给最需要的学习者,在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核心目标与建设内容

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基于新兴的全媒体、云计算以及智能化大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全省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的资源体系,实现资源的汇聚展示、集中管理、高效应用和共建共享。资源云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搭建一个系统、实现两个突破、制定三项规范、探索系列模式”,即搭建多层次、多终端、智能化、开放式的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系统;实现机构间资源共享和多终端资源互动的突破;制定资源描述、分类体系、评价标准等三项规范;探索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产权保护、资源运营等一系列应用模式。浙江省资源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资源导航、资源应用和资源共享等主要模块,基本实现了高效能的资源管理、标准化的资源描述、开放式的资源汇聚、云理念的资源服务、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多终端的资源展示[9]。

(二)主要成效

1.扩充资源总量,丰富资源建设形式,实现终身学习资源量的积累。紧紧围绕浙江省“八八战略”和“六个浙江”建设要求,坚持“开发特色资源、集成社会资源、共享国家资源”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学习者就業创业能力和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以新型产业工人培育、新市民教育、新型农民培育和老年教育等为重点,建设优质学习资源。通过自建、共建共享、引进等方式,引进新媒体,聚焦新技术,以微课建设为重点,开发多终端融合的学习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可学性强、鲜活实用的小课件;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开发“音、视、图、文”有机组合的全媒体数字教材等。目前建成并入库资源涵盖3个一级类目录、11个二级类目录各类视频和课件2.3万余个,让更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享受高质量、便捷的教育资源。

2.建成以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为核心的云平台,实现资源汇聚共享。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是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数字化资源库以云服务理念为设计指导,采用SOA架构体系和云计算等技术,搭建以服务用户为核心的易操作、易学习、功能全和易拓展性的资源平台,既能轻松实现资源汇聚,又解决资源共享问题。以数字化资源库为底层支撑,可以对接省、市、县各类教育学习平台,支持其开展不同阶段、不同业务的网络教学,真正实现全省优质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汇聚。同时坚持开放性原则,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平台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平台资源的提供者,集体参与终身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接入的学习平台可以作为资源库的机构用户在自己的空间创建、上传本机构拥有的优质学习资源,并且对学习资源进行授权管理,也可以在线使用其它机构授权公开的优质学习资源,真正实现资源的汇聚共享(见图1)。

目前,终身学习资源库已实现对浙江终身学习在线等近10个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撑,“一库多平台”架构(见图2)对于区域内资源汇聚共享作用已初显成效。浙江终身学习在线是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项目和教育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面向浙江省社区成员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学习服务,面向所有社区成员提供相互学习和探讨的学习圈,面向社会各类办学机构,提供非学历培训的学习环境和相应的软硬件支撑;第三年龄学堂是浙江老年开放大学面向社会提供老年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主题学习空间;温州学习网是温州是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面向全体温州市民,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台州终身学习网由台州教育局、台州经信委、台州电大、台州电信联合打造,面向全体台州市民,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嘉兴学习网是由嘉兴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嘉兴城市大学承办,为嘉兴市城乡居民开展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也为嘉兴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有效载体;“微电大”微信云平台由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举办,除了面向全省电大师生的新闻宣传、信息查询、远程接待等多元化功能外,还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便捷[12]。

3.按照多维度分类设计原则,提出兼顾实际应用需求与国家相关标准的终身学习资源类别。由于终身学习资源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大容量的特点以及资源云平台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管理是研究者和管理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分类坚持多维性、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关联性,并支持分类检索等原则,兼顾实际应用需求及国家相关标准。

多层次的资源、多类型应用以及多元化的服务对象,要求资源库的资源分类体系从多个维度去考虑,并且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的多重分类,任何两种维度之间互为二级分类。

维度一:基于服务对象的分类是根据用户的原始需求,分析用户对目录使用习惯和方式,从而得出各级分类体系,包括按课程学科分类和专题分类。其中,学科分类以学科分类法为依据,专题分类是基于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或资源群的共同特征而单独列出的资源。

维度二:基于主题的分类是以课程教学和学习信息为依据。就本体系而言,涉及“学历”与“非学历”两类。其中,学历类资源是根据学历教学类别和学科划分进行分类;非学历类资源是根据非学历教学、培训、辅导的主题进行分类。把终身学习资源分为道德修养、文化涵养、科学素养、养生保健、休闲技艺、生活环境、法律法规、投资理财、家庭教育、职场发展、实用技术等11个模块。

维度三:基于资源的技术类型分类是依照《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把资源分为媒体素材(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片)、课件、网络课程等类型。此外,本维度的分类增加了“图书”类型的分类,分类结构参考了中图分类法。

4.优化资源编目与集中管理,实现资源高效规范管理。针对终身学习资源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基于资源聚合技术的存储资源整合方法,设计统一的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设计高效地分级存储体系结构,支持存储设备的虚拟化,支持多链路冗余管理,维护和监控存储设备的状态。研究分布式数据处理任务调度机制,支持动态地调整存储资源的调度策略,保证用户请求的结果正确反馈。采用海量资源的云存储与调度技术,根据资源的关联关系、语义信息和用户访问特征,实现异质资源的关联存储与高效撷取,解决海量学习资源的高效存储和大规模并发访问的问题。基于上下文的智能资源检索,实现关联关系驱动的教学资源组织、管理和访问。通过上述措施,资源库系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减少了一源多储,层层设库,提高资源共享性和利用率。

平台强化资源入库管理过程,提供了资源的创建以及对资源管理过程功能,包括资源的编目、维护、审核、发布等,保障资源开发的标准化和资源管理的规范化(见图3)。资源的编目遵循LOM标准,制定了学习资源描述体系,以确保资源检索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实现资源快速、准确、全面、系统的检索、推送和共享。

平台具有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从全库的资料、注册用户、用户行为、网站流量等大量的数据中自动地、智能地提炼出隐含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资源库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5.深化资源描述理论研究,提出基于元模型的资源描述方法。学习资源的标准化描述是提高学习资源服务与管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是一个“大数据”级的综合型教学资料仓库,它所包含的各类资源之间在分类体系、文件格式、支撑平台、基本属性等方面都存在固有的差异,且各自的资源描述标准不尽相同,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合理的处理数据的技术以提升学习资源库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能力,把学习资源库从“狭义的大数据”升级为“广义的大数据”。研究结合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库建设,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模型的资源描述方法,即在资源平台中建立一套既符合学习资源著录标准的、又具有可扩展性的元数据模型定义模式(即元模型)。元模型的元素由LOM元数据规范和扩展元数据规范提供,元模型通过学习对象语义词典(LOSD)、通用元模型属性集(SMA),用以建立最合理的资源元数据模型。元模型在一定的应用范围内是元数据模型建立的基本依据:通过向通用元模型元素集引用或映射,获取各类资源的元数据模型的元素,以此解决不同元数据模型之间的兼容问题,实现异构资源的整合,而且元模型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一套约束和推理规范,以实现元模型的自我建设和自我完善[10-11]。该资源描述体系确保了资源检索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实现资源快速、准确、全面、系统的检索、推送和共享[10-11]。

四、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理论架构与协同创新机制

(一)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理论架构

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以及基于资源的云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习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提供新的载体和路径。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不只是简单地一个技术平台,而是以学习资源云平台为核心搭建的终身学习云服务体系,包括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面向各类群体和机构的资源应用平台、以及开放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等,并同时满足多终端的访问,即“一库多平台多终端”(见图4)的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架构,最大限度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要。

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应采用云理念的服务模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在平台建设上采用云服务技术架构,使多种业务应用共享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资源,使平台应用易维护、易扩充;在资源建设、管理与应用方面,应采用云技术和云理念进行设计,可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結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优势,一方面实现海量资源的云存储、云检索、资源分布异构问题的云处理,实现资源高效、安全的管理,方便、随需的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实现对资源云平台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为各级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与共享始终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我国的资源共享多以政府主导型的共享为主,缺少适度的市场运作机制,主要弊端就在于持续更新、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往往在政府阶段性投入后,资源更新处于停顿状态。为此,祝智庭等从理论层面提出通过国家项目引动机制、产业发展驱动机制、公众媒体推动机制、多方合作联动机制、网众互动生成机制等解决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问题[13]。从实践层面看,笔者认为,应以整体与协同推进的思维引领学习资源建设的创新与协调发展,有效汇聚高校(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研究资源建设者和学习者的动机与需求,建立及时有效的资源更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政府与市场协同运作,才能有效提升优质学习资源的持续建设能力,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1.延伸校企合作机制,提升资源建设持续发展能力。把校企合作机制延伸到学习资源建设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发挥高校的师资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开发优势,从多种媒体学习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开发开始,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与学习媒体的合理选择、科学组合和有效呈现,使得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把职业技能转化为为优质的学习资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多种协同机制,逐步提升学习资源建设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校地对接机制,优化区域特色资源建设和配置。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必须兼顾到各地区的学习需求和产业特点,统一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地方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协同,根据各地的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习资源,突出资源的针对性。

3.创新资源再生机制,形成学习资源生态链。学习资源生态链一般包括资源汇聚、资源研发、资源应用和资源再生等主要环节,资源的再生能力决定着学习资源链的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资源的再生问题,关注比较多的是通过政府的阶段性投入、高校教师的持续开发、在线教育企业的积极参与等,但往往忽略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众多资源用户的作用和资源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中介作用。杨现民、余胜泉等提出从生命有机体的角度看待学习资源,把学习资源看作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之一,通过开放的结构,突出学习生态中用户与资源、资源与资源、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动态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学习资源持续进化和发展的能力[14]。通过开展基于资源使用、创作、展示、激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激励用户创作资源,激励用户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协同创新资源,创设用户创造资源的生态机制,可形成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用户与创作相结合的新型学习资源生态化建设模式。

4.引进联盟与市场机制,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15]。以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为依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通过建立学习资源建设联盟,建立学习资源的市场交易机制,实现优质资源的免费交换和有偿使用,使得优质资源向更大范围流动,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学习资源持续建设能力。同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资源使用评价标准和监督奖惩办法,保证学习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16]。而建立拥有海量优质资源和智能化学习环境的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石。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学习者为核心,以需求和应用为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在技术、管理和应用上强化融合创新与协同创新,提升终身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效能,释放终身学习市场的巨大潜能,使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学习终身化、全民化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参考文献:

[1]朱益明,顾凤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性政策及其特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7(8):37-43.

[2]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eyond the classroom:A new digital education for young Australians in the 21st century[OL]..

[3]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launches 'Opening up Education' to boost innovation and digital skills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OL]..

[4]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funding facts[OL]..

[5]黄荣怀,张进宝,经倩霞,等.2030教育发展议程的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解读《青岛宣言》教育目标行动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37-42

[6]谢阳斌,桑新民.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建設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3-8.

[7]杨孝堂,杜若,热哈提.努尔散.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11):14-17.

[8]朱永新.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6(1):27-29

[9]陈东毅,张吉先,虞江锋.全媒体视域下的学习资源建设方略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60-67.

[10]张吉先,单永刚,虞江锋,等.大数据环境下学习资源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9):71-76.

[11]单永刚,张吉先,尹学松,等.基于元模型的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31-137.

[12]卢方,尹学松,张吉先.开放大学视域下的无缝学习环境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6(2):39-48.

[13]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14]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化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3):98-105.

[15]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OL]..

[16]教育部(2016).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