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增值

2018-03-16 21:50崔允漷
江苏教育 2018年3期

【摘 要】学生的学习历程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唯一不变的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学历案,同时直面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学习增值,最后关注历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真学习”。

【关键词】学习历程;学历案;学习增值;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9-0017-03

【作者简介】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什么是进阶,例如学生从小数认识了分数,由整数学会了小数,这就进阶了。学生学习进阶的过程,就是学习历程,这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点问题。

我们的研究要从原来的“怎么教”“怎么学”,发展至“何以学会”,即怎么学会的?学到了什么程度?课堂千变万变,教学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要让学习增值,要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如何才能让学习增值?

一、需要设计“让学习增值”的教学专业方案——学历案

学历案,是教师专门预设、基于班级教学、给学生学习用的方案。学生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方案意识,教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知识,利用学历案不断地去反思、研究自己的学习。

学历案,不仅是课程计划,是学生形成新的经验与知识的认知地图,既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阶、练习与作业,还包括目标和背景,这样一些完整的方案,把它保管好、用好就是一个学习档案。

学历案,是一个互动载体,在某个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和教师互动,学历案就是互动的载体。

学历案,还是监测依据,教师经常可以抽样学生的学历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首先,可以了解学生什么学会了,什么没学会,还有多少人不会,难点在哪里,明确了学情,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其次,我们需要研究学生不会或出错的原因,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即使学会了,我們还要分析与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最后,每位教师都是学业监测员,学生整个的学习历程、学习结果都记录在学历案中,每份学历案都是每堂课、每个单元的目标达成度,综合在一起就可类推班级的学业质量。

作为教学专业方案,每一份学历案中包含了“学习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练习”“学后反思”这六个方面,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关于“学习主题与课时”。在基本知识教学基础上,需要强化知识整合,加入真实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都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什么叫底?什么叫高?如何帮助学生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能够自然、主动地联想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平行四边形不同位置的摆放,其相对应的底和高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关注与思考的知识点,学习历程的进阶之处。再比如,PISA是怎样考察“面积”的?给你一定数量的围栏材料,让你根据自家菜园的形状设计怎么围可以使围成的菜园面积最大,这就是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指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大主题、大任务、大观念、大项目,来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第二,关于“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新课程已经到了“目标”时代,目标就是要把重点、难点说清楚,重点如何解决,难点解决到什么程度;把至少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到什么程度说清楚。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目标写好之后不要先思考教学过程,而是先思考评价任务,这叫作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什么是评价任务?就是这个目标怎么去评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达成了。例如,预设目标是把学生从南京带到上海,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东方明珠”了?只需要学生自拍一张照片,用“微信”回复一下即可;或者用上海的固定电话联系一下,就知道已经到达上海,这个能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的事情就叫评价任务。那为什么评价任务需要先设计好呢?好处在于和目标匹配,如果目标是到上海的,结果评价指向了北京,这叫不匹配。其次,评价任务想好后,必须把评价任务镶嵌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里,也就是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评一致。这样的好处是抓落实,小步骤,步步为营,也就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技术。

第三,关于“作业与练习”。作业有三类:第一类作业,今天教的内容到底多少人会?要统一测评一次。这类作业是依据目标来设计的,是对目标的检测,叫作检测性作业。第二类作业,技能学习必须要操练,比如数学必须要研究变式题,变式练习需要换条件、换数据、换结论、换问题等,必要的操练是必需的,技能学习不操练就巩固不了,所以这类作业叫巩固性作业。前两类作业是所有人都要做的,第三类作业是为学优生设计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一定要兼顾到学优生,这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人,应该在学历案中设计挑战性强的数学题让他们去做。

二、直面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学习增值

课堂不变等于课程不变。现在大家都在说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课堂革命,这说明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课堂是主阵地,课堂变革很重要。但是我们要想清楚,课堂为什么要变?课堂变到哪里去?课堂如何改变?如果还没有想清楚就变,这是变而不革,为变而变。

课堂变革最终就是要让学习增值,即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

怎么让学习增值?学习有四个值,第一是动力值,就是通过变革,让学生更想学。第二是方法值,通过对数学学习历程的研究,让学生更会学。有时学生靠自己很难琢磨清楚一些事,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能,为他们铺好台阶,搭好支架,引领到最近发展区。第三是知能值,就是通过课堂变革,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得更多、考得更好。第四是意义值,什么叫作意义?就是学习的东西不仅要考虑现在学得有用,还要考虑将来还有用。只顾眼前有用叫功利,关注未来有用叫意义。

课堂学习要增值,一定要解决好两大难题:一是群体中的“差”学会,二是班级中的“异”学习。

“差”学会有两种,一种是虚学会,一种是假学会。虚学会就是没有过程只有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不知道,这就是虚学会。假学会就是用不正确的过程学习正确的知识。例如,科学的本质是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没有化学。由于现在不考实验,有些教师就忽略了实验,还有些教师通常在黑板上、PPT上、微视频上教实验,这样的结果对学生而来说就是假学会。

“异”学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疑似在学”,即跟不上进度而滥竽充数,或人在心不在。另一种是“游离学习”,即课堂行为往往与学习任务无关。许多“差”学会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异”学习所导致的,因为不适合的教学进度,导致有的学生变差了;或因为不适合某种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变差了。

三、关注历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真学习”

关注学习历程,是指让每个学生经历“真学习”,而不是经历虚假学习。怎么让每个学生经历“真学习”?一是让学习过程“看得见”,设计学习历程就是为了“看得见”。二是深度理解,让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这是指向素养的教学。还有一个就是学习方式,要改变过多地听中学,要让“说中学”“做中学”“教中学”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三是学后反思、元学习,形成“悟中学”。四是要避免以操练代替学,千万不要以为整天操练就能让学生学得好,这绝对是错误的。要多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在学习”,不游离课堂;多研究怎样提高学历案的专业含量,基于“课标”,基于教材,把课程变得更好;多研究基于学历案的学习如何提升互动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归结起来就是四个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教学,知道什么是专业的教学。第二,专业和非专业有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做方案。要事先有方案,充分认识到教案对专业提升的意义。第三,通过研究可操作的学历案,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专业。第四,让学习增值,不要让学生学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