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梅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1-6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获得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苏州碧波荡漾的阳澄湖畔,在我们的周围,乡土语言资源十分丰富,有时代歌谣、喜庆歌谣、劳动歌,也有儿歌、绕口令、谜语等等,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童谣通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情节、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地方风俗习惯等。这些歌谣可以为孩子们口语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平台,为孩子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有趣的内容,采用富有趣味的组织形式,让幼儿接收一些苏州方言信息,感受一点苏州方言的趣味,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方言,有助于幼儿懂得方言的内涵,懂得方言的美,更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感情。
一、体验方言趣味,实施情感教育的目标定位
方言比普通话更具有诙谐、幽默、生动的特点,学说方言有别于语言活动和英语教学,它是一种富有游戏性、趣味性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二、广泛搜集整理。突出经典有意的内容安排
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
1.内容搜集原则
(1)趣味可读性
孩子年龄小,富有趣味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谜语、短小精悍的民间故事,都是孩子的最爱,这些内容是我们搜集的主要对象。
(2)经典健康性
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童谣、谜语经过了时间的洗礼成为经典,这些都成为我们的首选。同时,我们注意内容的健康和有益,去除幼儿难懂的或不太健康的内容,筛选经典有意的内容。
2.内容搜集途径
(1)根据文献资料进行搜集
文献资料是进行内容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来源。我们提倡吴文化,遵循本土特色,培育家乡情感。我园调动了园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购买、借阅、复印、查阅等多种形式,搜集了较多的苏州民间文学素材,给我们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发动家长帮助搜集
积极利用广大的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我们共同搜集。他们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搜集工作中,为我们搜集到了不少有较高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苏州民间故事集》《吴县史志》以及“苏州儿歌”“苏州民间传说”“苏州童谣”等。
(3)协调园内教师共同搜集
我们向各班教师请求帮助。在班级已开展的有益的民间文学和游戏活动中,虚心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各班老师又有自己的关系网,获取的信息面更加广阔。同时,每位老师都有过童年的游戏生活,在互相交流中回忆、搜集到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童谣。
3.具体内容安排
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我们安排了富有趣味的内容。
(1)苏州方言
①用于称呼
爷——父亲姆妈——母亲
②用于时间
辰光——时间日脚——日子
③用于指代
吾伲——我们伊——他或她奈一你葛搭一那里
④用于其他
勒牢——在阿勒海——在不在腻指相——不干净
(2)儿歌童谣
摇摇船,摇到外婆家,外婆娘娘呒啥烧,买个鲤鱼来烧烧,烧得头弗熟来尾巴焦,放勒碗里跳三跳,阿官吃是迷迷笑。
(3)猜谜语
土里生,土里长,麻布袋子装和尚。(猜的是花生。)
三、整合教育理念,凸现浓郁趣味的组织实施
1.朗读儿歌童谣
苏州儿歌童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丰富、生动。儿歌、童谣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文学体裁,因其朗朗上口的韵味,易于学习、识记。因此我们选择流传甚广的儿歌童谣让幼儿学念,感受苏州方言的韵味,增添童年的乐趣。
案例:《问答歌》
奈姓啥?我姓黄。啥黄?草头黄。啥草?青草。啥青?碧绿青。啥笔?毛笔。啥毛?羊毛。啥羊?山羊。啥山?高山。啥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问答歌,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其短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朗读时采用师生问答、同伴问答的方式,更增添了朗读的兴趣。
2.讲述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选择地方传说、生活故事讲述给幼儿听,让幼儿猜猜穿插在故事中的苏州方言,进一步感受苏州方言,同时增进对苏州的了解。
3.方言角交流
在幼儿充分感受苏州方言韵味的基础上,让幼儿用方言自由交谈,以促进幼儿运用方言的能力。但是,坚持用普通话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流,因此,我们划出一块区域让幼儿自主交流,以“方言快乐角”为名,规定幼儿在该区域可以用方言交流,跨出该区域仍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不仅与规定相吻合,同时能提高幼儿的变通力。
4.开放民谣屋
通过家长、幼儿、教师、社区共同合作收集材料,经过筛选,师生合作编制了《苏州歌谣精选》,放在语言区让幼儿翻看;再通过集体学习、分组活动,加强幼儿對所学的乡土歌谣的巩固。
5.引导幼儿编童谣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根据传统民谣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结合周围事物、景物、人物,即情即景地创编。例如,教学童谣《摇啊摇》时,孩子们创编出很多的句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不在家,舅妈买条鱼来烧,烧得头不熟尾巴焦。”五六岁的孩子也能创编出这么完整、唱起来又比较押韵的童谣,比我们大人编写出来的更有童趣。“自己编童谣了!”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那是一种莫大的惊喜和鼓励!孩子们在编童谣的过程中既开发了智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我园在利用乡土特色区角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为孩子提供了想说、敢说、会说的自由语言交流环境,创设了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空间。我们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不断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幼儿园内构建起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以此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