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青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比天才重要,只要有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去主动学习。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小学科学教学又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科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试。
一、在问题中培养兴趣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一课中关于淀粉的辨别方法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先让学生做个“搓饭团”的游戏。我向孩子们提出要求,今天研究的是食物,所以要先将手用碘酒消毒,再用消过毒的手搓饭团,千万注意别弄脏了饭。孩子们的兴趣可浓了,非常小心地搓着,结果人人手中的饭粒都脏了,变成了蓝色。他们好奇极了,睁大了求知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提出了无数的问题,诸如为什么饭团会变色?为什么变成了蓝色而不是其他颜色?此时,我便提出问题,为什么消过毒的手拿了饭粒反而都变了色?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这变色的物体到底是什么?就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们内在学习的动机,孩子们经过认真试验、探究、讨论,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变色,而是含淀粉的食物才会变色的道理。又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自由地选择各种器材制造声音,使它们发出声音,并让学生边实验边寻找有什么问题发现,学生在尽情地参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它们怎么会发出声音”?“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一样”?“怎样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等等,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并让他们研究,学生看到研究的问题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倍增,兴致盎然,自觉参与。由此看出在问题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特别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问题,非常有效。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实验,这样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在实验中培养兴趣
1.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由于具有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等主要特点,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好的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终生难忘,从而激发他们那种探求新知的欲望,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人探求新知的状态,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活泼生动。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演示“纸的奇遇”实验,利用一张纸和玻璃杯,做演示:把纸塞到杯底,倒扣进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杯子完全浸没水中,取出杯子,展示纸仍是干的。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纸团不被浸湿,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学生甚至怀疑是教师事先弄好的,这时,我就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学生就带着浓厚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的探索者,自身产生的内动力就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主动地攻克难关,学好科学,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空气占据空间知识。再用注射器演示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等相关实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学生看到两个气球相互靠近时会吸引,又会排斥,学生对此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疑问,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现象不理解,解释不出来,却又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在学习兴趣高涨的时候,让他们带着疑问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将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生活化实验激发兴趣
科学与現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把科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科学知识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科学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在生活背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验,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科学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科学的价值,这样既能体现学习科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体验到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首先让学生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接近碎纸屑、头发,感受生活中静电的存在,又和学生探讨起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使学生感到电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又如教学《摩擦力》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摩擦力的现象,学生纷纷举例子,如: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之间有摩擦力,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跑步穿钉鞋防滑……学生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起很大作用,感受科学应用的价值,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产生探究问题、追根寻源的良好习惯;通过演示实验和生活化实验激发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产生长远的裨益。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