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华+吴云霞+裴圣华
【摘要】在高职学校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毫无兴趣,特别是机械类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差,巧妙应用项目驱动法教学,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本文介绍本人在《模具CAD》这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法的特点和关键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模具CAD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T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20-02
一、项目驱动法的内涵
项目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关于“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1]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设立项目或问题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在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到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或问题的解决来达到意义的构成[2]。
二、《模具CAD》教学分析
《模具CAD》在模具专业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它的学习为以后相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教学非常重要,也比较特殊,具体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实操性强
《模具CAD》是一门在电脑上通过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设计并输出二维和三维图的课程,它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模具企业中的模具设计岗位,实用性强,该课程的完成基本可以胜任相对的岗位工作,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模具结构设计的思维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对软件应用的电脑操作能力。
2.项目一般比较大
模具设计的教学是对产品的生产模具进行优化结构设计,包括分模、调用模架、加标准件、设计流道和水路等,教学项目都是企业的产品的一整套设计过程,项目一般比较大,特别是汽车配件类产品的冲压模具设计,一学期也只能完成一两项,而且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大。
3.内容与企业产品联系紧密
《模具CAD》所学涉及的模具都是用于生产现实生活的产品,培养目标也是模具企业的所对应的岗位,所以教学中所用项目都来源于企业,且大多来源于企业中已经投入生产的产品模具,这样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用企业的设计理念灌输学生,用企业的设计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容易上手。
三、项目驱动法在模具CAD教学中的运用
1.项目的选择要有实用性、针对性。
项目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元素,如果项目选择不切实际或与学生的期望不符,那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前选择项目要到企业中进行寻找,可以到一些校企合作的企业中找一些已经投入生产且难度不是很大的模具设计图纸作为教学项目,有些地方可以稍作修改,但修改不能太多,之后对他们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的前后顺序选择安排项目。
2.项目的分解节点要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知识的连贯性。
一个大项目都是由两节课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把它分解成很多子项目,在设计子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情况,要让大多学生能在给予的时间内能基本完成而又不会觉得闲散,同时还应根据知识模块进行分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
3.教学分组应该均匀分配
学生的学习在竞争的环境中,显得更具有兴趣和持续性,所以在进行分组分配时,要根据学生之前的《CAD》《模具设计》的学习情况和积极程度进行搭配,组与组间要存有势均力敌的状态,这样在上课时就能形成竞争气氛。
4.教学中的指导要具有引导性
项目驱动法中,老师的引导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指路灯,对学生的模具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不管是在设计流道、拉料杆,还是顶针和水路,都要以加工简单、耐久实用为基本原则。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只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应该是教会学生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才能满足条件,这样学生就会开发自己思维,决策使用组内哪位同学的方法会更好,达到设计中的合作优化。
5.评价要具有鼓励性
越是努力的人越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每在完成一个项目或子项目后,都要进行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指点设计中的不足的同时,更多应该肯定他们设计中的优点,多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和设计思想等,这样他们后续的学习会更加努力。
四、结论
项目驱动法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学设计中的项目选择、教学引导、分配组合等是这种教学方法应用的关键基础,而教師在课堂中的语言引导、方法指导及饱满的学习评价则是项目驱动法教学应用的关键技术,只有掌握这两部分,才能把这方法应用自如,才能把这方法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孙争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王婧.项目驱动法在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职业教育,2017,6: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