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对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研究的文献材料进行梳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相对于中小学而言,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研究略有单薄。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教学如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数量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多变、学生状态的调整上与师生共同思考相结合以及如何彰显“诗教”传统魅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当前中国传统诵读教学的继承与创新提供另一切入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古典诗词 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54-02
一、高职院校推行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从古至今,许多莘莘学子在声情并茂的古典诗词诵读中启迪智慧、提升自我。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在中国对全球通用语言“英语”的学习度渐渐地盖过了我们的母语,甚至愈演愈烈,许多专家和学者都看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要重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于是自2007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开始举办一系列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诵”活动;2009年5月,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联合启动“中华诵”进高校校园工作;2017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应了那句话“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于是古典诗词诵读的声音在中小学和高等学府的校园中声声回荡,但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的热情要冷淡许多。近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争议颇多,有人提出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竞争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生来说,经典诗词诵读有什么作用;有人思考高职院校应该怎样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
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现多为专科层次,一般学制三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开设以“职业教育”为教学本位,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十分有限。另由于2011年我国扩大高职自主招生规模,高职的生源近年来主要是文化课成绩偏低的高中生,人文素质令人担忧。本文拟结合当前高职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去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进行古典诗词诵读的教学。
二、古典诗词诵读和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关于对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的研究目前仅找到7篇,前3篇均出自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秀凤老师之笔,《高职院校开展古诗文经典誦读的实践与思考》、《略论高职院校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的原则与内容》、《浅谈高职院校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的特点》;兰君毅的《高职院校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究》和《偏离与理性回归:高职院校红色经典实践研究》;李海霞的《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教育途径与价值》;何叶娟的《经典诵读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实践》。梳理了文献后发现在古代只要是通过出声念已获得对诗文意义的理解和文辞的习得,都属于“诵读”的范畴;现代的学者对于诵读的界定是有所区别的,朱自清先生认为诵读就是读,许嘉璐认为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的阅读。李春玲将诵读与美学和朗读学的理论相结合,她认为诵读是一种有腔调的读书背书,讲究读时的节奏、神气、韵律等,是一种既能得其辞,又能得其义蕴的读法,是一种有情态而又能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阅读方式,更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造。“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从古代周朝就看到了诵读教学法的影子;后随着旧私塾的消失,新式学堂的设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中,诵读教学方法不再受重视;后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不断推进,诵读开始备受学者教师们的关注,放眼当前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诗词诵读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对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生这个群体如何开展诵读教学,仍需要人们给予高度关注。
三、高职院校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研究
(一)诵读内容的选择
古代诵读教学在初学起步阶段十分重视诵读内容的选择,一般都是语言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内容精炼、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的。今天的诵读教学,为激发学生诵读的愿望,教师可以侧重选择一些押韵、节奏感强、情感抒发强烈的经典诗句来进行诵读训练,然后再由句子到全篇,逐步增加篇幅和难度。
(二)诵读数量的要求
古代传统教学要求诵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遍次才能有所收获,正是经历数次大量诵读的艰苦历程,才成就了古代文人的出口成章、满腹经纶,拥有“真道学”。在当前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诵读教学开展不能一时兴起,更不能摆样子,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引导学生潜心刻苦努力,不光利用课堂时间,还需要营造学校的诵读氛围,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需要家长的鼓励支持,更需要社会的舆论导向,这样才能真正让古典诗词诵读进入每个学子的心灵。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
1.在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营造诵读氛围,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播放优秀诵读作品来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2.在课堂中要赏识学生即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自信,让学生关注自己的优势,无论从音质、音色、音量还是学习态度方面,只要高职院校学生敢于开口诵读,那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类分组指导,声音的美化、停顿重音的技巧、吐字归音和以气托声的艺术发音等技巧,让学生去享受诵读的过程,并用自己的心诵读,鼓励高职院校学生继续诵读古典诗词。
3.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诵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往往用一个语气语调和节奏整齐划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不利于学生正确感悟和传达表现古典诗词的内涵美与声韵节奏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音色、音高差异,在模仿诵读示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模仿是学习诵读技巧的基础与入门的一种路径,创新才是关键,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诵读示范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将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适合自己独具个性特色的诵读中;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把握不同题材、体裁作品的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风格特色和灵魂,每位诵读者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要鼓励学生在充分体会古典诗词内涵、体味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4.诵读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尽量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介绍一些经典诵读网站和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录视频诵读古典诗词,建立校园诵读网站,并把号的学生的诵读作品上传到网站上,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让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从课堂辐射到课外,让古典诗词悦耳动情的诵读声浸润高职学生的心灵,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四)学生状态的调整
诵读是学习的过程,古代学者对于诵读时身心状态的调整十分重视,学生在诵读学习前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端正态度、安神静气、全神贯注、严谨对待,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中。所以创造和谐的诵读环境,远离浮躁,潜心静气才能有所收获。对于诵读的声音状态,无论激情豪迈还是恬静反复地吟诵,都需要营养顿挫的表达,不同的诗词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亦可以收获不同的感受。
(五)诵读与思考结合
人们往往认为古代诵读教学就是死记硬背,启事早在孔子那时就对弟子们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问孔篇》开篇就提出:“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古人强调在诵读学习中学生要辨明是非,善于提出问题,不能只求死记硬背,教师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否则诵读没有实效。宋代教育家朱熹也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由此可见,诵读教学不能死记硬背,要教师启发与引导,要在诵读中不断思考和感悟。
现代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诵读将诗教传统在华夏大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者,推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发扬和社会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古典诗词诵读的教化作用,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從而促进新时期高职生的全面培养,以为新时期高职教学中如何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徐华.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池小芳.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教育学报.2009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王乌兰(1982—),女,蒙古族,硕士,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