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李文早 ,张富军 ,王怀东 ,裴海波
(1.西电集团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77;2.陕西省石泉县医院骨科,陕西安康 725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典型的腰痛及下肢痛等不适症状为主,发病率一般在10%-20%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将主动运动疗法运用于膨出型和疝出型这两种类型LDH患者的治疗中,并进行疗效对比,以探求主动运动疗法在不同类型LDH患者中的疗效是否有所差异。
1.1 一般资料
自2014-05-2015-07,共纳入相同例数的膨出型与疝出型LDH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椎间盘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较好的可比性(表 1)。
1.2 操作方法
主动运动疗法包括5组动作,具体如下:
第一组:两臂上举:患者取仰卧位,两臂自然置于两大腿外侧并握成拳,而后两臂缓缓上举并置于头顶后方,同时相应伸展躯干并注意抬起腰背部,维持数秒后,两臂还原至大腿外侧(整个动作20秒左右),全身放松10秒,如此反复。该组动作有利于促进腰部肌肉的放松,并达到腰背臀腹肌肉训练的效果,增加了腰部的活动度。
第二组:骨盆上抬:患者体位如第一组,两腿并拢后,缓缓抬起骨盆并维持数秒后,而后缓缓回复原状(整个动作20秒左右),全身放松10秒,如此反复。该动作有利于逐渐增加腰椎的活动度,同时有利于下肢、臀部和腰腹部的肌肉锻炼。
表1 两组LDH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第三组:平衡上抬:患者取俯跪体位,双膝、双手同时支撑地面,将右腿与左臂同时缓缓上抬至水平位,同时抬头,眼看前方,维持数秒后,还原体位(整个动作20秒左右),全身放松10秒,再将左腿与右臂做相同动作。如此反复。该动作有利于改善腰背部肌肉的平衡。
第四组:腰背起伏:患者体位如第三组,缓缓抬头,眼看前方。头部下垂并将腰背部拱起至最大限度,而后臀部向后移并尽量坐于俩足跟,而后,头部抬起并引导整个腰背向前移动伸展,注意尽量向下贴近地面,最后还原。整个动作约20秒左右,全身放松10秒,如此反复。本套动作有利于加强腰背和周围肌肉的力量,进一步扩大腰椎的活动度和协调能力。
第五组:后背反弓:患者俯卧,两臂自然置于大腿外侧,手心向上,而后两臂屈肘回收,掌心撑地与两肩平,而后缓缓撑起上体,从头部到整个后背呈反弓状态,整个动作约20秒左右,全身放松10秒,如此反复。该动作有利于腰背功能的进一步调整。
整套训练时间为20min/次,每天训练1次,每周5 d,共4周为一个疗程。1.3疗效观察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以下指标的对比:(1)腰痛 VAS评分(10分法)、腰部JOA评分(29分法)[2];(2)等速肌力的评定:利用德国Isomed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测定患者的腰椎伸、屈状态下肌力情况,取体重峰力矩值(PT/BW)与屈/伸肌峰力矩值(F/E)进行比较;(3)应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3],其中优: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已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患者仍有轻微的腰痛、下肢痛症状,但可坚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活动受限,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差:其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设定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和JO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1、2个疗程,其VAS评分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2个疗程后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1个疗程后(P<0.05)。疝出组1个疗程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膨出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所示。
2.2 体重峰力矩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其屈、伸状态下的腰背肌PT/BW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2个疗程后较1个疗程后有显著提高(均为P<0.05);组间对比,膨出组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其屈、伸状态下的腰背肌PT/BW均显著高于疝出组(P<0.05),具体见表 3所示。但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PT/BW数值变化趋势则相对一致。
2.3 屈/伸肌峰力矩值比较
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其F/E值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 1 个疗程与2个疗程后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对比,膨出组治疗前显著低于疝出组(P<0.05),1个疗程后两组较为相近(P>0.05),2个疗程后膨出组显著高于疝出组(P<0.05)。具体见表4所示。
2.4 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1个疗程后,彭出组的总优良率为70%,明显低于疝出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疗程后,两组总优良率较为相近(86.7%VS90%,P>0.05)。
本研究综合参考了运动员腰背肌训练以及传统的瑜伽练习中的姿势,针对非急性起病的LDH患者制定了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五组动作,着重对其腰椎周围肌群的力量以及腰背肌的平衡性进行训练,调整其不良姿势、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善了腰椎活动度和协调性,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本套动作简单易学,患者可快速掌握,其训练强度不高(仅为中低强度),既避免了剧烈运动导致症状加重的可能,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膨出型和疝出型LDH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下降,取得较好的疗效,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至第2个疗程时,其疗效进一步提高(P<0.05)。上述结果,均体现了主动运动疗法在LD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
表2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对比(±s)
注:*表示与组内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1个疗程后相比,P<0.05;&表示与膨出组相比,P<0.05
?
表3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PT/BW比较(N·m/kg,±s)
表3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PT/BW比较(N·m/kg,±s)
注:*表示与组内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1个疗程后相比,P<0.05;&表示同时间点与疝出组对比,P<0.05
?
表4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F/E比较(±s)
表4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F/E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1个疗程后比较,P>0.05;&表示组间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个疗程后 2个疗程后膨出组 30 1.18±0.72& 1.01±0.04* 1.01±0.03*#&疝出组 30 1.38±0.17 1.00±0.03* 0.95±0.02*#
表5 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在膨出型与疝出型LDH患者的对比中,自表2中可见,疝出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膨出组,说明该型患者的早期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后期则较为接近;但两组的JO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而腰背肌的屈、伸肌力对比中,虽然膨出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T/BW值均明显高于疝出组,但其治疗前的数据亦明显高于对方,且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因此可以认为,两组在腰背肌的屈、伸肌力改善方面较为相近。而F/E值的组间对比中,疝出组治疗前明显低于膨出组,其腰部伸肌下降更为显著,且平衡性也更差,但经主动运动疗法干预后,在治疗早期腰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在1个疗程时有明显交叉),后期则两组较为相近。这一结论也由两组在1、2个疗程后的总优良率对比结果所证实。
[1]王榴艳,路相.五步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4):67-69.
[2]梁宇,卢铁元,马景全.手法按摩结合运动疗法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颈腰痛杂志,2014,35(1):69-70.
[3]杨成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113-114.
[4]梁镇宏,陈自成.主动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