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冲
(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一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笔者于2014-09-2015-09,共纳入107例LDH患者,在给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间歇式牵引与传统持续牵引对LDH的影响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本研究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于2014-09-2015-09,初步纳入107例LDH患者,包括男38例,女69例;年龄28-65岁,平均51.6岁;病程11-55个月,平均41.5个月;突出节段:L3-421例,L4-546例,L5-S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6例,对照组51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牵引联合改良的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其中对照组联用传统骨盆布兜持续式牵引,研究组则联用电脑控制的间歇式牵引治疗。
(1)间歇式牵引:采用电脑控制的腰椎间歇式牵引床(型号:TC-30D,厂家:日本MINATO公司),设置其数值为:工作温度20-40℃之间,气压700-1000 kPa,湿度30%-70%。电压为220 V,功率50-60 Hz,能量输入为260 VA。患者卧于牵引床上,牵引带固定满意后,设定牵引总时间为20 min,以持续牵引90 s、间歇5 s的方式进行间歇式牵引,设定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0%左右。
(2)持续式牵引 采用传统的脊柱牵引康复床(型号:JKF-Ⅱ,厂家:华行医疗器械厂)进行治疗,患者卧于牵引床上,以布兜进行骨盆固定后,同样设定总牵引时间为20 min,牵引期间无间歇,牵引重量为300-600 N。
两组的牵引治疗均为每天1次,每周7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
该手法按照一“松”、二“动”、三“点”的顺序进行施法。(1)松:对局部的肌肉筋膜进行松解。患者俯卧,施术者以手掌鱼际、掌根指腹、肘尖、指间关节的背侧进行手法治疗,施以按、摩、揉、诸法,对患者的胸腰筋膜、背阔肌和竖脊肌、多裂肌,以及深层椎间关节韧带进行深层松解。(2)动:以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正骨复位。患者坐于复位椅上,将大腿固定以稳定骨盆后,术者以一手的拇指固定于突出节段棘突偏歪侧,向对侧前外方发力,同时令患者胸部做主动前屈动作,使其腰椎后弓顶点尽量接近责任椎间隙,术者的另一手则由患者棘突偏歪侧腋下拉住其对侧颈肩部,使其躯干向偏歪侧后方旋转,若施术过程中闻及“喀、喀”声,则代表复位成功。(3)点:点穴。沿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循经取穴,并取痛点阿是穴进行点穴刺激治疗。手法治疗以每天1次,每周连续5次后,休息2 d。连续治疗3周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均采用VAS评分进行腰痛和下肢痛的痛觉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进行评估,并计算JOA评分的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29-治疗前)×100%,以改善率100%为治愈,60%以上为显效,25%-60%为有效,2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性别、突出节段、总有效率对比,采用x2检验;其平均年龄、病程和VAS评分、JOA评分等数据,以(±s)表示,采用计量资料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治疗期间,有5例因中途退出治疗(研究组3例、对照组2例)、7例临床资料不完整(研究组2例、对照组5例)而被剔除,最终纳入95例,包括研究组51例,对照组44例。两组的相关指标对比,见以下内容: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程、突出节段等基线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好的可比性,见表1所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腰痛与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所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 3所示。
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所示。
研究认为,LDH所致腰腿疼痛与责任节段的神经根或纤维环窦椎神经受到化学刺激、机械性压迫有关[1],因此,如何消除机械性压迫或化学刺激,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
牵引是最为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既往以骨盆布兜牵引方式为主,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方式为持续性牵引,牵引质量不能精准控制,其疗程长、起效缓慢[2-3]。甚至有学者认为,传统持续牵引在治疗初期产生症状加重现象[4]。分析其原因,LDH患者长期处于脊柱力学平衡的失调状态,其责任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其神经根周围的软组织发生代偿性增生、与筋膜粘连,若受到牵引力量的直接干预,可导致病态的力学平衡被打破,使粘连的局部出现新损伤,一过性加重其无菌性炎症[5]。而与之相比,由电脑控制的间歇式牵引,在牵引重量、牵引时间、牵引模式等方面,均可自由控制,相对于传统布兜式持续牵引而言,不仅有效纠正了椎间的三维方向变位,减少了对神经根的刺激、有效缓解神经根受压,还可避免一次牵引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对责任节段的过度刺激,减少了患者早期不耐受和症状加重现象。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表4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在本研究中,两组均采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但牵引的方式不同。采用间歇式牵引的研究组治疗后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JOA评分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持续性牵引的对照组(P<0.05),且在影像学指标方面,也证实了间歇式牵引的优势。综上所述,采用间歇性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LDH,其腰痛和下肢痛有显著改善,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Tschugg A,L scher WN,Hartmann S,et al.Gender Influences Radicular Pain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Journal of women's health(2002),2015,24(9):771-6.
[2]陈庆庆,黄艺,王素珍,等.不同体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7):5-6,7.
[3]钟康华,陈仕梅,廖凯明,等.自制床边腰椎牵引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7):23-24.
[4]郑时珍.牵引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233-234.
[5]马宏丽.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症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7):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