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
(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兰州730020)
森林公园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森林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2]。哈思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靖远县境内,东经104°18′40″~104°35′00″,北纬 36°56′20″~37°02′40″,总建设面积 4 183.2 hm2,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靖远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近邻腾格尔沙漠;哈思山森林公园建设区属基岩中低山地,是祁连山北部褶皱断陷东延隆起形成的,山体由变质岩、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森林公园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慢倾斜,山体平均坡度35°,海拔在1 758~3 017.8 m之间,公园内最高峰大峁槐山,海拔3 017.8m,园区内沟壑纵横,川原相接,山峦起伏,地貌复杂。
靖远县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祖厉河。黄河干流自西南乌金峡入境,呈“S”形流经,到北部黑山峡出境,全长154 km,年平均流量327.5×108 m3,黄河绕哈思山向东流入黑山峡。区内植被较好,使得流入黄河泥沙每年减少21.2×104 t以上。祖厉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县城西3km处汇入黄河,县境内长48.2 km,年平均流量1.364×108 m3。
哈思山林区属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为3℃~5℃,年降水量300 mm~340 mm。森林公园内年平均相对湿度59%,年平均日照率61%,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晚春、夏、初秋季节气候舒适。
林地土壤为山地淋溶灰褐色土,厚度60~150 cm,表层pH值6.4~6.8,微酸至中性反应,较湿润。海拔2 700 m以上为亚高山草原土,山脊有岩石裸露地。
区内的植物有29科、60属、92个种,均为天然分布。常见种类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刺柏、杜松、爬地柏、白桦、小叶杨、山杨、高山柳、臭椿、文冠果、柠条、沙枣、杏、山楂、樱桃、狼毒、悬钩子、绣线菊、黄刺梅、锦鸡儿等。药用植物40余种,种类主要有:柴胡、远志、党生、枸杞、艾蒿、茵陈、蒲公英、铁棒锤、匾蓄、细叶百合、益母草、紫丁香、大黄、祖师麻等。
哺乳纲动物主要有4目9科11种,鸟纲动物主要有3目11科13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种。
①地理资源景观。公园内山峰主要有大峁槐山、哈思山等。大峁槐山主峰挺秀,峰峦叠峰,气势磅碍,山体高大浑厚,最高峰海拔3 017.8m,为哈思山林区第一高峰。阴雨天气,四周云漫万壑,千峰攒聚;晴晨日出,薄雾飘飞,群峰或明或暗,变幻神奇;伫立山顶,犹入云端,群峰皆立足下,远近奇景尽收眼底,正所谓“众山幽雅,此峰特秀。”哈思山的山体形如巨凤,翘首、振翅、舒形、卷尾,造型优雅,栩栩如生,实为奇观。风景幽雅,古松参天,绿树成荫,清流婉转,是靖远县的一座绿色宝库,也是甘肃省中部的一处自然人文旅游胜地。山下有座寺庙,名曰雪山寺。有诗曰:“欲问丹凤何处来,曾在灵山伺观音”,又叫丹凤朝阳。
②水文景观资源。公园水文景观主要有太和清泉、甘水泉、云壑飞瀑等。太和山下,在翠绿的云杉林下,在怪石、青草和花海的怀抱中,静卧着一清泉,清澈见底。在铁路沟沟脑处,有一眼泉水,喷涌不息,甘醇甜美,含有多种矿物质,可饮、可药、可浴。雪山寺院北侧有一深涧,左面苍松云集,右侧悬崖峭壁,其间有一瀑布飞流而下,化成一道白链,泻入深潭,远看如画,近听有声,翻云堆雪,抛珠洒玉,气势非凡。
③生物景观资源。境内相对高差达1 259 m,形成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自然生境呈现规律性梯度分布,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的差异性极为明显。随海拔变化,植被类型由下而上依次为干燥草本群落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亚高山草甸。
④天象气候景观资源。由于森林公园的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大自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气候与气象风景资源[3]。公园内有云山雾海、雪岭堆银、日照金山等。静夜月明,星空辽阔,峰群淡雅端庄,背景幽深缥缈;寒冬白雪覆盖,冰柱下悬,千峰万壑似银堆玉砌。
根据靖远县哈思山林场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资源特色,把哈思山森林公园规划的功能定位:集森林观光、祭祀朝圣、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种质保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建设成为一个有吸引力、有活力、有品位的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性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以甘肃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白银市及靖远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立足哈思山林场的实际情况,以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合理融入区域森林文化及民俗文化,健全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突出积极保护、适度开发,严格管理。根据旅游的需求,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制定出科学的方案,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公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4]。
①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优先保护园内的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处理好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出旅游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利用哈思山内的自然资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保护自然风貌为前提,突出多样典型景观。从功能区划、旅游产品策划、发展森林文化及民俗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规划区的潜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5]。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公园的吸引力。
③综合效益原则。突出生态保护,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
由于哈思山森林公园的特殊性,两山夹一沟,省道S308线穿沟而过,两个景区(哈思山景区、大峁槐山景区)及管理服务区组成,根据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原则,结合两个景区的现状及景观资源特点,将森林公园区划为以下功能区:哈思山景区有森林游憩区、黄河游憩区、生态保育区(见表1);大峁槐山景区有森林观光区、森林民俗景观区、森林游憩区、生态保育区(见表2);公园服务区设在沟内(公园服务区设在哈思山景区入口,大峁槐山景区入口在雪山寺旁)(见表3)。
此区域突出“绿色哈思山,动感新体验”的主题,宣扬哈思山健康活力的形象。
?
3.1.1 铁路沟森林游憩区(森林养生区)
提供游客的森林康体度假场所,面积421.4 hm2。让游客在天然氧吧中享受远离城市的宁静和安逸。包括哈思山养生园、森林氧吧、树屋、药用植物园、枸杞园、乡土植物园。
3.1.2 石圈沟森林游憩区(户外运动区)
提供游客的户外运动场所和森林植物的展示基地,面积909.7 hm2。适合游客参观游览、摄影、慢跑、山地自行车等活动。包括户外运动基地、汽车露营地、森林自行车道、森林栈道。
3.1.3 旋沟黄河游憩区(素质拓展区)
提供青少年群体和机关群体的素质拓展基地,面积351.3 hm2。有利于开展增加团队合作活动。包括素质拓展基地、野营基地。开展野营徒步、攀岩、速降、羊皮筏子漂流、军事游戏、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活动。
3.1.4 森林生态保育区
包括旋沟、庙沟、黄土咀、强大梁,面积1 275.7 hm2。不对游客开放,不进行开发性建设,是森林生态恢复、保持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视线延续性的区域。
本景区以“靖远最高峰、雄山大茆槐”、“城沟林海”、“雪山神寺”特色形象来吸引城市游客。
?
3.2.1 大茆槐山观光览胜区(大茆槐山)
充分利用大茆槐山靖远第一高峰的特点,打造山岳观光旅游、特色登山。面积344.7 hm2。合理利用植被垂直分布景观,结合山岳健身、骑马登山,并引入各类登山健身活动,建成融合认识自然、骑乘体验、登高览胜的综合性山岳景区。
3.2.2 雪山寺佛教文化(雪山寺)
展示雪山寺佛教朝圣、历史传说名山祈福文化。面积206.7 hm2。规划修复雪山寺,整饬入口区,扩大现有瀑布和水潭的规模、布设观水平台和延长观水亭观赏路线,提升周边山体植被景观效果,增加佛教养生和森林休闲项目。
3.2.3 城沟森林游憩区(森林养生区)
依托原始森林、森林文化体验为主题。面积281.9 hm2。包括森林动植物观赏、标本制作、森林浴场、保健休闲、森林户外活动等。并建设森林人家、艺术家俱乐部、自驾车营地、城沟古堡等特色休闲度假场所。
3.2.4 森林生态保育区
包括永和、城沟,面积391.9hm2。不对游客开放,不进行开发性建设,结合公益林、碳汇林建设,进行森林生态恢复、保持森林公园生态稳定性和景观丰富。
位于哈思山林区管理站所在的缓坡地带,面积118 hm2,以“百花迎宾”为主题迎接八方游客。开展丰富的活动和配备完善的游憩康体设施来塑造景区“青山之下,花带溢彩”的形象特征。
?
①入口服务区。将公园入口(哈思山景区的入口)附近67.5 hm2的区域用于建设管理用房、商务宾馆、森林体验中心,以及停车场、购物、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服务。
②古镇风情区。位于按门岘平缓地带,面积14.8 hm2。以仿古购物商业街,展现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繁华景象,通过建设手工艺制作坊、土特产品店铺、哈思食府、古文化体验、古驿小筑等为游客提供休憩、购物等服务。
以小口村为例。靖远小口枣远近闻名,以小口枣、特色农产品、果蔬为主要产品,并引入各类体验、餐饮和健身类活动,建成融合农作物种植、采摘、艺术品加工、手工制作以及购买的综合性度假园区。主要开发枣园赏花采摘、枣园食坊、枣园戏台、农耕园、手工作坊、趣味果蔬餐厅、森林人家、儿童乐园等。
哈思山森林公园是在哈思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部为国有林,森林覆盖率60.7%,确定为水源涵养林区,该林区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罕有的天然次生油松纯林。但作为森林公园其植物景观现状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①森林呈岛状分布。集中分布在西部哈思山营林区的铁路沟、雷祖庙、黄土咀、钻洞四个林班,东部太和山营林区的太和山、桦树屲、马场沟三个林班及雪山寺林班。②阴坡分布集中,区域森林景观较单调。但森林的垂直分布比较明显。针对公园开发规划定位,进行如下植被规划。
①改造林相。结合公园森林资源现状,利用乡土植物对森林资源林相结构作逐步调整,提高森林资源景观质量[6]。保护现有植物资源,根据原生森林群落的结构特点、土壤特性,适当引进必要的植被物种,改造原有较单调的植被,使其尽快形成有观赏性的森林群落景观。
②营造景观林带。根据景区旅游线路规划,有计划地营造观花、观果及季相景观等类型的林带。选择在观形、闻香、赏色等方面的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树种植物,以满足游人不同感官需求。
③适当种植经济林。结合旅游需求发展经济林,如参与性旅游活动可建旅游果园、观光蔬菜园、花卉园等。既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又促进了地区经济,同时改善了公园环境。
①山地森林区。以哈思山景区东南部、大茆槐山西北部,天然林集中连片。主要对现有森林植被抚育管理,适当清除游客活动区域内的一些灌木,满足森林观光、山地运动、康体养生等活动的需求。
②田园景观区。景区周边现状有些农地,主要是要结合生态果园和农事体验的建设进行改造。该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为游客提供郊游、观光摄影的田园胜地,并通过参与农产品的耕作来体会田园生活的乐趣。
③灌草景观区。低山灌木丛植被稀疏,灌木有蔷薇、小檗、绣线菊、栒子等。低山地带周围营造观叶、多花植物,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增加景观效果。
④滨水植物区。依托水体打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沿岸栽植芦苇等湿生和水生植物。以芦苇、香蒲、鸢尾、荷花、睡莲等。通过植物的姿态、色彩的搭配来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⑤入口景观区。在哈思山景区与大茆槐山景区入口处,依托原有地形从远及近,形成林带、花木多层次植物景观。
①现有森林景观保护。按森林公园功能分区,进行保护。对核心景观区森林景观,维持原貌,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不得建设与风景名胜保护无关的设施;一般游憩区森林风景资源相对平常,且方便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限制与游赏无关的建设;生态保育区不仅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又是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期内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基本不进行开发建设、不对游客开放。
②珍稀动物保护。公园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种,分别为林麝、猞猁、岩羊、苍鹰、红腹锦鸡、猎隼。均不在游人活动较为频繁的游览地段,可做提醒标识等。
③加强森林消防。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森林防火通过瞭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站等工程建设。建立防火检查哨卡、用火制度管理,在旅游道路、景点等地设置防火、灭火宣传牌,对游客进行警示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①大气环境保护。首先公园内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次严格管理森林进入公园内的车辆,旅客车辆集中停放生态停车场,游客通过景区统一的环保汽车、电瓶车等进入景区。
②水资源保护。公园内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公厕废水、餐饮废水、景观湖水、工作人员废水等。确保出水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③固体废弃物及环卫保护。公园内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由专人将垃圾分类收集,并由垃圾清运车转运后进行处理;游步道、景点等按照游览线路每100~200m距离设置一个分类垃圾箱;组织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内容的环保体验、景区垃圾收集分类比赛,根据游客带回垃圾多少,进行奖励门票等。
总之,森林公园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哈思山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为周边城乡人民提供融于自然、返璞归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良好场所,形成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良好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新格局。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森林公园自养能力,实现哈思山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1]张倩,王中华,李春友,等.承德五指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5(12):395.
[2]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等.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2012)[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张明迪.内蒙古达尔滨国家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4):74-75.
[4]刘建立.浅谈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河北林业科技,2008(6):63-64.
[5]唐永锋.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吴清平.普安普白森林风景资源分析评价[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