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的疗效观察

2018-03-14 08:50潘海燕杨发均桑茂生廖兴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熏蒸腰部腰椎间盘

潘海燕 杨发均 洪 刚 桑茂生 张 鑫 廖兴强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 405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是康复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尤以青壮年男性患者居多,同时随着人们不正确的腰部姿态和剧烈的运动方式等问题的增多,LDH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随之不断地提高,主要是以L4~L5、L5~S1的腰椎体发病率最高, 约占总发病率的 95%[1]。而对于LDH的治疗,虽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有了新型的微创外科技术,但仍会给选择手术患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和经济负担,所以目前临床上多数LDH患者仍会选择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因为腰椎间盘的特殊生理位置与解剖结构,但往往都不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LDH 属于中医学中“腰突症”范畴,皆因经脉不通或经脉失养所致,又因具体外界诱因不同,而分为多种证型,其中又以风寒夹湿证的发病最为急骤,同时随着中医特色疗法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被应用于更多的临床领域之中,而其中手针疗法与中药熏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就分别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3-4]。基于以上多种原因,笔者于2016年至2017年开展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LDH(风寒夹湿证)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 4 版)》[5]制定):患者具有明确的慢性腰痛病史,患侧腰部及其相对应的下肢部的单侧或双侧有疼痛和(或)麻木感,且有CT或MRI检查支持相应的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6]制定):患者多数具有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痛而重着转侧不利,下肢步履维艰,麻木疼痛,每因外部刺激而加重。辨证标准:腰部及下肢重着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麻木感,素体虚弱,恶寒畏风,肢体寒凉,每遇阴雨天气而疼痛加重,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浮紧或濡缓。纳入标准:4组病例均切合于相应的西医与中医的诊断标准,且辨证分型属于风寒夹湿证者;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者;近1个月内未成运用任何相关治疗方式治疗者;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本项临床试验,且签订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具有相应的手术指征的患者;合并有明显的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且未得到控制者;过敏性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的LDH(风寒夹湿证)患者1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组、手针组、熏蒸组、基础组各45例。联合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64±15.58)岁;平均病程(3.26±2.85)年;平均体质指数(21.85±6.47) kg/m2;L1~L2病变 1 例,L2~L3病变 1 例,L3~L4病变 2 例,L4~L5病变 19 例,L5~S1病变22例;左下肢疼痛15例,右下肢疼痛14例,双下肢疼痛5例。手针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6.91±14.82)岁;平均病程(3.15±2.77)年;平均体质指数(20.92±7.16) kg/m2;L1~L2病变 1 例,L2~L3病变 1例,L3~L4病变 2 例,L4~L5病变 21 例,L5~S1病变 20例;左下肢疼痛11例,右下肢疼痛16例,双下肢疼痛4例。熏蒸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7.19±15.32)岁;平均病程(3.46±2.69)年;平均体质指数(21.41±7.33) kg/m2;L1~L2病变 0 例,L2~L3病变 2 例,L3~L4病变 1 例,L4~L5病变 22 例,L5~S1病变 20 例;左下肢疼痛12例,右下肢疼痛15例,双下肢疼痛5例。基础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 (46.72±14.48)岁;平均病程(3.58±2.59)年;平均体质指数(20.65±6.96) kg/m2;L1~L2病变 1 例,L2~L3病变 1 例,L3~L4病变 1 例,L4~L5病变 17 例,L5~S1病变 25 例;左下肢疼痛14例,右下肢疼痛18例,双下肢疼痛4例。各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腰椎间盘病变节段、下肢放射性疼痛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基础组参照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制定,给予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20%的甘露醇和10 mg的地塞米松溶液250 mL,每日2次;物理治疗给予患者2级量的超短波治疗,以稍有微温感为宜,氖灯管全亮且光线暗淡,每日1次,每次10 min。熏蒸组除基础组治疗外,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制备液:独活20 g,川芎 25 g,五灵脂 25 g,防风 15 g,细辛 15 g,当归 15 g,黄芪 15 g,川乌 20 g,草乌 20 g,桑寄生 15 g,五加皮15 g,透骨草25 g,牛膝15 g,甘草 15 g。水煎浓缩共1000 mL,经过祛除药渣处理,每剂中药熏蒸液200 mL,其中约含有整服中药量的1/5左右,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熏洗要求,将其注入不同的熏蒸槽内,另加入2800 mL水液稀释,同时使患者脱去衣物采取仰卧位,让患处充分暴露,熏蒸温度控制在48~55℃,具体以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耐热程度为准,每日1次,每次30 min。手针组在除基础组的治疗外,给予患者手针疗法进行治疗。穴位选取主穴脊柱点 (定位在小指掌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与坐骨点(定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两穴取穴时手指呈自然屈曲状,紧靠骨膜外,使针尖垂直与掌面进针0.2~0.5寸,以不进入骨膜为准,而腰腿点(定位于腕背横纹上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和第4伸指肌腱尺侧各1穴)进针时,使针尖与皮肤表面呈15°~30°角,沿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向掌面侧刺入0.5~0.8寸,均进行提插与捻转等强刺激手法,每日1次,每次5 min;辅穴夹脊穴、环跳穴、肾俞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阿是穴,每日1次,每次25 min。联合组在除基础组的治疗外,给予患者每日1次的中药熏蒸和手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参照熏蒸组和手针组。各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设立1次随访,共3次随访。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后每个疗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8]);腰椎功能活动评分(JOA 评分[8]);中医证候疗效判定[9];血、尿、便常规检查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患者治疗后恢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等级资料选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和熏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均P<0.05),而手针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

表1 各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各组不同疗程JOA评分比较 见表2。各组治疗完成后主观症状与日常活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相较基础组、熏蒸组、手针组均提高(均P<0.05或P<0.01),而手针组相较于基础组或熏蒸组来说,也有一定地改善(均P<0.05)。联合组、手针组与熏蒸组临床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 (P<0.05或P<0.01)。各组腰椎功能活动评价总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3组(均P<0.01);手针组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基础组或熏蒸组也有改善(均P<0.01)。

表2 各组不同疗程JOA评分比较(分,±s)

表2 各组不同疗程JO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熏蒸组比较,△P<0.05,△△P<0.01; 与基础组比较, ▲P<0.05, ▲▲P<0.01; 与手针组比较,#P<0.05。下同。

?

2.3 各组不同疗程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完成后各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联合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基础组、熏蒸组和手针组(均P<0.05或P<0.01)。

表3 各组不同疗程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各组不同疗程VAS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第1疗程 第2疗程联合组 4.09±1.31**△△## 0.39±0.31**△△##n 治疗前45 8.34±2.58手针组 5.59±1.42** 2.15±0.59**45 8.16±2.73熏蒸组 45 8.07±2.49 7.04±1.56 3.47±0.85**基础组 45 8.22±2.51 7.43±1.84 4.16±1.02**

2.4 各组治疗后腰部及下肢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4。在只考虑中医证候评价为痊愈的病例时,在腰部疼痛感或下肢部疼痛感的消失时间方面,联合组与熏蒸组、基础组比较,均降低 (P<0.05或P<0.01),而手针组与基础组比较,也降低(P<0.05);在腰部酸楚感或下肢部麻木感的消失时间方面,联合组与手针组、基础组比较均降低(P<0.05或P<0.01),而熏蒸组与基础组比较,也降低(P<0.05)。

表4 各组治疗后腰部及下肢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4 各组治疗后腰部及下肢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与基础组比较,△P<0.05,△△P<0.01; 与熏蒸组或手针组比较,#P<0.05。

下肢部症状消失时间组 别 n联合组 40手针组 25熏蒸组 25基础组 12腰部症状消失时间疼痛感 酸楚感14.37±3.13△△#17.95±4.92△△#16.28±3.78△ 23.14±6.86 19.48±4.03 19.44±5.14△21.47±6.77 25.56±7.42疼痛感 麻木感12.48±2.96△△#14.32±3.19△△#13.98±3.17△ 19.93±5.22 17.82±4.87 15.77±3.76△19.03±5.67 21.98±6.26

3 讨 论

LDH在临床中常以疼痛重、影响大、恢复慢、易复发而著称,其病因主要是以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在特定的外因诱发下,使髓核组织被挤压到后方或椎管内,进而造成与其相邻的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10]。而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由肾中之精所灌注,同时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而多条经脉皆分布于期间,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疼痛应与肾脏及诸经皆有相关[11],又因其具体病因不同,分为多种证型,其中以风寒夹湿型为常见与急重,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素体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腰部,局部筋脉拘急,气血不通而至腰腿部的疼痛不适,而其治法主要以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为主[12]。

在手针疗法的穴位选择上,脊柱点、坐骨点、腰腿点均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可通过针感的传递,使气行于病所,开通阻闭之经络,进而快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部、尾骨、下肢等部位的疼痛及麻木感[13];夹脊穴与肾俞穴是局部取穴,可疏通局部经气,以达通络止痛之效;环跳穴与阳陵泉穴均为足少阳胆经之穴,皆为治疗下肢疾病要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皆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诸穴配合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理气止痛之效[14]。

在中药熏蒸的药物组成上,以独活为君药,因其性辛散苦燥,善于祛风湿,止痹痛,凡属风寒湿邪所致疼痛,无论新久,皆可应用,又因善于入肾下行,治疗下部腰膝、腿足关节寒湿疼痛尤为擅长。以川芎、五灵脂、防风、细辛、当归、黄芪为臣药,即可辅助君药祛风、化湿、解表、止痛之效,又可补气活血。以川乌、草乌、桑寄生、五加皮、透骨草、牛膝为佐药,即可增强君药祛风湿之力,又可温补肝肾、强筋壮骨,再可引导诸药透肤入里、下行局部、制约诸药温燥之性。以甘草为使药,即可缓解诸药之毒性,又可调和诸药。本方诸药合用,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健骨之效,即可治疗风寒湿邪入里阻于局部所致的筋脉拘急疼痛,又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及空痛无力[15]。

在治疗效果上,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相较于其它治疗方式来说,在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腰部与下肢部寒凉与困重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而手针疗法相较于其它的治疗方式来说,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的疼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将二者相结合,不仅可以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部及下肢部麻木与疼痛,而且可以从根本病因上祛除风寒湿邪凝聚于局部所致的全部症状,所以联合组所采用的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时,不管是从经治疗完成后各疗程腰部及下肢部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的比较结果分析,还是从经治疗完成后腰部及下肢部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均要优于其他3组。再加上手针疗法对于机体损伤程度小、恢复时间短,中药熏蒸疗法的毒副作用少、局部作用明显,热效应均匀,中医辨证个体化等诸多优点,更说明了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型)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相较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更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如辨证不清、中药药物化学成分复杂、针刺手法不一等问题,需要广大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继承创新和研究探索。

[1]Pinto RZ,Maher CG,Ferreira ML,et al.Epider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atic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2,157(18):865-877.

[2]Patti A,Bianco A,Paoli A,et al.Effects of Pilates exer-cise program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Medicine,2015(94):e383.

[3]邓小斌.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25-26.

[4]王会刚,武善亮,牟琳,等.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5):511-513.

[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 [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6-90.

[6]刘忠德,张欧.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0-35.

[7]周谋望,岳寿伟,何成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129-135.

[8]胡勇文,戚晴雪,甄鹏超,等.宫廷正骨夏氏背提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2):72-7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1.

[10]张在田.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9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610-611.

[11]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53.

[12]张全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424-1426.

[13]王福春.中国手针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5-107.

[14]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0.

[1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

猜你喜欢
熏蒸腰部腰椎间盘
护腰最多戴3个月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熏艾草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