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砚
摘 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要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手段;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7
作者简介:倪 砚(1987—),男,江西南昌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教师。
一、教学手段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这些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钻研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其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2]。这种学习方式重在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强调通过合作探讨,以实驗操作、模拟活动、调查活动和模型制作等手段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教学活动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正是因为该过程发生在分子水平,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使其识记能力下降。而抽象的内容如果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变成为具体的、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活动,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核心,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纸片和纸条制作DNA分子模型、脱氧核苷酸和酶。利用制作的材料模拟基因表达的过程,学生体会到如何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变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树立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观念。
二、学习情境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转变和习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就极为关键。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设定特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科学探究思维集中在具体的课题内容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经历的学习情境是最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一种学习情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处理和分析,学会对问题的解释和交流等。
在“人体体温调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创设两种真实的体温调节情境,在炎热夏天室外体育课中人体体温调节和在冷藏室中体温的调节。根据情境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探究活动,实验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人体在寒冷条件和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监测在相应环境中人的体温变化情况,与正常室温相比较人体在不同外界温度、不同时刻有什么生理变化,引导学生推理得出这些生理现象背后与体温的调节存在什么关系。从学生活动的过程看,分工合作是实施调查实验的良好方式,集体的智慧远大于个体之和,通过该项活动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转变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要真正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行为的创新,仅仅依靠教材提供的资料和实验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要求教师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数字化传感器设备是近几年被高中校园较为广泛引入的新型仪器,传感器设备拥有传统实验设备不具备的优点:灵敏度高、数据准确和结果直观等,在探究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图形图表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中,教师可利用传感器设备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在不同影响因素中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归纳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新课程标准就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教师也应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培养出具有学科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做出相应的转变。而要培养创新型学生,教师也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切实转变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本娟.优化高中生物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 考试周刊,2017(97).
[2]朱朝义. 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