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丁勇,孙宇龙,罗毅,廖珺,廖万有*
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丁勇,孙宇龙,罗毅,廖珺,廖万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245000)
通过田间试验以人工开沟施基肥和追肥(DD)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MD),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MM),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MB)等机械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对春茶前、夏季茶园土壤紧实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降幅为MM>MB>MD,MM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紧实度;机械施基肥对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仅能维持到夏季;与DD处理相比,MB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MM和MD处理未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施肥方式对表层及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MM处理对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作用最大;与DD处理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鲜叶产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对春、夏茶叶品质成分亦无显著影响。因此,茶园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无不良影响,甚至稍有改善,对春、夏茶叶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人工施肥。
茶园;机械施肥;土壤;物理性状;产量;品质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2016年茶园面积293.48 万hm2,采摘茶园面积240.12 hm2,产量达240多万t,产值1680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加2.6%、7.4%、7.0%和10.5%,均位居世界第一[1]。茶叶已成为茶产业优势地区和一些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但在茶叶生产中,茶园作业劳力消耗占整个茶叶生产的80%以上,茶园耕作作业如深翻、施肥等异常繁重。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力短缺,工价猛涨,导致茶园管理成本快速升高,已成为制约全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因此,茶园作业机械化成为茶叶生产中最迫切的需求。
我国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园机械发展,导致茶园机械明显落后于粮油等其他大宗作物,我国茶园机械整体水平也不及国外一些茶区[2-4]。目前,我国茶园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等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机械施肥仍相对落后,使用范围狭小。
国内目前在机械施肥方面仅有少量报道[5-8],在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产量和品质的系统分析方面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设置人工开沟施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4种施肥方式处理,测定春茶前、春茶后、夏茶、秋茶4次施肥前各处理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测定春茶、夏茶、秋茶机采鲜叶产量,检测新梢和成熟叶的氨基酸、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及全氮,以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茶园机械施肥的效果,为解决茶园机械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 月在安徽郎溪县十字铺茶场二分场12队进行(119°08′59″E, 31°00′33″N, 海拔70 m)。供试茶园为45年生祁门槠叶种,单条栽,长势一般,机械采摘,全年鲜叶产量1000~1200 kg/667m2。试验地处长江中下游,地貌为缓坡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黄红壤,土层深厚,0~3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 3.99,有机质16.48 g/kg,速效磷14.35 mg/kg,速效钾89.22 mg/kg,全氮1.09 mg/kg。供试机械设备为南京农机所研制的SC-12型茶园管理机。
试验设置4个处理:T1,人工沟施基肥,人工沟施追肥(DD);T2,机械施基肥、人工沟施追肥(MD);T3,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MM);T4,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MB)。每小区2行(3m),各小区间1个保护行,小区面积3m×40m=120m2,地块面积2880m2。试验设置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各处理氮肥施用量为310kg/hm2,分4次施用,基肥、春追各施30%,夏追、秋追各施20%。钾肥施用量为165 kg/hm2,在秋季基肥时一次性施入。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 46%),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
1.3.1土壤物理性状测定
在茶园施肥或修剪前用土壤紧实度仪(TJSD-750和TJSD-750-III)以 S 型布点法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每小区4点;用环刀法测定0~15cm和15~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每小区2点,同时用烘干法测定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1.3.2茶叶产量及品质测定
各小区在机械采摘鲜叶时,计鲜叶产量。采集部分机采生产叶作为新梢样品,微波固样,烘干粉碎,采用碳氮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测定全氮;按GB 8313-2012、GB 8314-2012方法测定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
采用 Excel 2007和 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不同施肥方式下0~30cm茶园土壤紧实度如图1所示,其中3.12、5.13、7.9、9.16分别为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和秋季。春茶前,与DD处理相比,MD、MM、MB等 3个机械施基肥处理降低了0~20cm土壤紧实度,降幅为MM>MB>MD,其中MM处理的0~10cm土壤紧实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MB处理还降低了20~30 cm土壤紧实度。
春茶后,与DD处理相比,3个机械施基肥处理使绝大部分土层土壤紧实度降低,10~20cm、20~30cm和0~30 m土壤紧实度的平均降幅均为MM>MB>MD;MM处理4~20cm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MD处理6~10cm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可见与DD相比,机械施基肥可以降低春茶后土壤紧实度,MD与MB对春茶后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差异不大,MM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紧实度。
夏季时,与DD处理相比,0~30cm土壤紧实度的平均降幅为MM>MB>MD,MM处理使4~30cm土壤紧实度降低,部分土层降低效果显著,MB处理使5~25cm和28~30cm处土壤紧实度降低,部分土层降低效果显著。可见机械施基肥、追肥对夏茶时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其次为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效果最差。
秋季时,与DD处理相比,3个机械施基肥处理使0~10cm土壤紧实度略有降低,降幅为MM>MB>MD;但在10~20cm土层,机械施基肥处理土壤紧实度 增 加 (P>0.05),增 幅MD>MM=MB。可见由于田间管理的践踏作用和天气干旱因素,机械施基肥对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仅能维持到夏季,在秋季需要继续机械施基肥以维持对茶园土壤紧实度的改善效果。
图1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如图2所示。春茶后,0~15cm土 层 土 壤 容 重 为MB>MD>DD>MM,与DD处理相比,MB和MD处理使0~15cm土壤容重增加,其中MB处理达显著水平,而MM处理使表土容重略有降低;MM与MB、MD相比0~15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这是因为MB处理在春、夏追肥均为撒施后免耕,田间管理和茶叶采摘导致土壤压实板结,而MD处理在春、夏追肥时均为人工开沟,松碎土壤尤其是大土块的能力不如机械翻耕。由此可见在同样基肥施用方式下,机械施追肥在春茶后对土壤容重的降低作用好于人工开沟和撒施;同样开沟追肥条件下,人工开沟施基肥对土壤容重的降低作用好于机械施基肥。夏茶时,与DD处理相比,MD处理0~15cm土壤容重降低;由于免耕造成土壤板结,MB处理土壤容重增加;各处理0~30 cm土壤容重无差异,说明机械施肥和人工开沟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到夏季时已经消失。可见,与传统的DD施肥方式相比,人工撒施追肥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机械施基肥或追肥均不会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
图2 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土壤容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土壤含水量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春茶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0~40cm深度内的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作用。春茶后,0~15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DD>MD>MM≌MB,这是因为机械耕作使土壤更加细碎、疏松,表土易于干燥,土壤含水量降低;15~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施肥方式的影响较小,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夏茶时,0~15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MM>MD>DD>MB,MM施肥方式显著高于MB,这是因为5、6月份雨水多,机械耕作使土壤更加疏松,通透性好,蓄水能力更强,而MB处理,在春夏季均为人工撒施后免耕处理,土壤板结,雨水不易渗透;15~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不同施肥方式对0~15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施肥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在夏季差异更大,其中MM处理(机械施基肥、追肥)夏季土壤含水量最高。
图3 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土壤含水量
不同施肥方式下春、夏、秋各季茶叶鲜叶产量如表1所示,与DD处理相比,机械施基肥3个处理春、夏、秋及全年鲜叶产量均有所降低。春茶鲜叶产量为DD>MM>MD>MB,MB处理显著低于DD处理,相对产量仅为DD处理的90.4%,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别;夏茶、秋茶及全年鲜叶产量均为DD>MD>MM>MB,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别。由此可见,施肥方式对春茶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夏茶,与传统的人工开沟施肥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鲜叶产量下降,但并不显著。
表1 不同施肥方式下各季茶叶鲜叶产量比较(产量:kg/hm2)
不同施肥方式下春、夏茶季茶树新梢的品质成分含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春茶时,与DD处理相比,MD处理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值降低,苦涩味降低,易形成淡而鲜爽的滋味,茶叶品质得到提高;MB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茶多酚含量增加,酚氨比最高,茶叶品质较差。夏茶时,与DD处理相比,MD处理提高了新梢游离氨基酸含量,3个机械施肥处理新梢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酚氨比均增加,夏茶品质下降。但各处理春、夏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酚氨比均无显著差别,因此,与人工开沟施肥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等施肥方式对春、夏茶新梢的品质成分并无显著影响。
表2 不同施肥方式下春、夏茶新梢的品质成分含量
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工开沟施基肥和追肥处理(DD)相比,机械施基肥可以降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时0~30cm土壤紧实度,平均降幅为MM>MB>MD,其中MM处理对部分土层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显著。在机械施基肥的基础上机械追肥,通过耕作可以打破田间管理和茶叶采摘造成的土壤压实板结,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提高土壤保水性能[9]。可见,茶园机械施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而土壤物理性状会造成土壤水、气和热的差异,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了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循环[10]和矿质养分的供应状况,也会影响一些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咖啡碱等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11-12],因此,茶叶品质与土壤物理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氨基酸、咖啡碱与容重成负相关[13],茶多酚、水浸出物与容重成正相关[14],与土壤总孔隙度的关系则相反[15]。
本试验机械施肥对春、夏、秋季茶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开沟施肥(DD)相比,机械施基肥3个处理(MM、MD、MB)春、夏、秋及全年鲜叶产量均有所降低,其中MB处理产量最低,与马立峰等人2013年的结果基本一致[5]。可能因为茶园行间布满相互交错的根系,耕作会造成断根现象,越是成龄茶树、耕作深度越深、幅度越宽,耕作对茶树造成的伤根越严重[16],本研究中秋季机械施基肥时,机械对茶树根系伤害比较大,断根愈合慢,影响了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由于人工撒施追肥处理(MB),整个茶园采摘季节均是免耕,踩踏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有机质分解转化比较慢,土壤肥力低,土壤含水量低,春季土温回升慢,影响茶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另外,撒施追肥方式下,氮肥易通过氨挥发、氮淋失造成损失[17],肥料利用率低,因此,导致茶叶产量降低。
试验茶园为绿茶产区,影响绿茶品质的主要物质有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糖、咖啡碱等。氨基酸是茶汤中鲜爽味的主要成味物,同时也参与茶叶香气的生成,氨基酸含量越高,茶叶的鲜爽度和香味越好。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呈味呈色物质,是茶汤色泽的主要体[18]。绿茶特有的浓厚、鲜爽回甘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密切相关。本研究中,与传统开沟施肥DD相比,MD处理春茶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春茶品质稍有提高,夏茶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增加,夏茶品质稍有下降,可以推测秋季基施对春茶品质稍有提高,春、夏人工开沟追肥对茶叶品质略有不利;MM处理对春茶和夏茶氨基酸、茶多酚及酚氨比无影响,可见机械施肥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MB处理降低了春茶氨基酸含量,增加了夏茶茶多酚含量,茶叶酚氨比增加,茶叶品质较差,可见人工撒施降低了茶叶品质,不宜在茶园使用。
人工撒施追肥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使茶园鲜叶产量降低,春茶和夏茶酚氨比增加,茶叶品质下降,不宜在茶园使用。
机械施基肥对春茶前、夏季茶园土壤紧实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机械施基肥和追肥可显著降低部分土层土壤紧实度,可明显增加夏季土壤含水量,还可略微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有较好改善作用。机械施基肥和追肥对茶园鲜叶产量和品质成分无显著影响。因此,机械施肥可以替代人工开沟施肥和人工撒施追肥。
[1] 梅宇. 2016年中国茶业经济形势简报及2017年茶叶产销形势预判[EB/OL]. 2017-02-28.
[2] 京农, 日本茶叶机械化现状分析[J]. 当代农机, 2017, (07): 21.
[3] 盛忠雷, 邓敏, 杨海滨, 等. 茶园机械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9): 208-210,212.
[4] 杨拥军, 陈力航, 罗意, 等.我国茶园耕作机械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农机, 2014, 41(1): 1-3.
[5] 马立锋, 吕闰强, 黄海涛, 等.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3): 391-395, 402.
[6] 周慧敏, 郑生宏.不同施肥方式茶园试验初报[J].茶叶, 2015, 41(1): 12-14.
[7] 毛平生, 阮建云, 李延升, 等.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鲜叶品质相关成分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 2014, 34(3): 4-7, 11.
[8] 程博一, 韩艳娜, 李叶云, 等.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5): 525-533.
[9] 张永利, 廖万有, 王烨军, 等.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2(6): 873-878.
[10] Merila P, Malmivaara-Lamsa M, Spetz P, et al. Soil organic matter quality as a link between microbial ommunity structure and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long a successional gradient in a boreal forest[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0, 46: 259-267.
[11] 陈子聪, 颜明娟, 林琼, 等. 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 2009, (3): 12-15.
[12] 曹顺爱, 吕军. 土壤母质及其物理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J]. 茶叶, 2003, 29(1): 13-16.
[13] 张家春, 张清海, 林绍霞, 等. 不同生态区域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相关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8): 60-63.
[14] 田永辉, 梁远发, 魏杰, 等. 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J]. 蚕桑茶叶通讯, 2000, (3): 14-17.
[15] 梁远发, 田永辉, 王家伦, 等. 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贡献研究[J]. 贵州茶叶, 2000, (3): 22-23, 27.
[16] 骆耀平. 茶树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81.
[17] 久凯, 李絮花, 李伟, 等.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氨挥发和土壤氮素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6): 23-27.
[18] 韩文炎, 马立锋, 石元值, 等. 茶树施用控释氮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J], 土 壤 通 报 , 2007, 38(6): 1145-1149.
(责任编辑:蒋文倩)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
S571.1
A
1006-5768(2018)01-023-006
2017-11-13
张永利(198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土壤质量研究。Email:zh042zyl@126.com。
廖万有(1962-),男,学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园土壤肥料与质量提升。Email:lwany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