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园建立与配套工程技术研究

2018-03-13 01:49江平朱慧芹
茶业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苗间作茶树

江平,朱慧芹



现代茶园建立与配套工程技术研究

江平,朱慧芹

(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池州 247000)

现代茶园建立应具有物种多样性、层次丰厚性、功能完善性生态位特征。通过“四园一体”与特色种质资源的优化配置、茶园间作与配套工程的实施,使主体(茶园)达到物流循环利用好、能流转化率高、价值流增加显著的整体效应,实现生态良种优质高效茶园生态平衡、生物链协调与相对稳定,自然形成山水园林、生态景观、旅游文化的美学风貌和“四化”标准。

茶园;配套;生态;工程技术

我国传统茶园普遍存在着群体类型单薄,整体布局缺失,垂直差异效果欠佳,季相景观不明显,群落结构不丰满,美学价值较低等弊端。因此,现代茶园建设,要运用生态经济学、生态位、整体效应原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营造生态型景观林、观赏型经济林、层叠型防护林,达到生态良种优质高效标准化现代茶园的规范要求。

1现代茶园规划设计与垦殖技术

1.1茶园生态系统的构建

茶园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生物种群结构的多样性,空间结构的有序性,生态结构的协调性,营养结构的平衡性。为此,茶园生物立地生长条件:区位要求,茶园应建于缓坡地东南方向,坡度<25°,海拔>100m,电力、通讯、交通方便茶园管护和茶叶初加工;土壤肥力要求,有效土层厚度>lm,pH4.5~6.0,有机质>l%,花岗岩成土母质,土壤容重符合,三相比协调,硅质黄壤、土壤肥沃。茶园自然生态环境:茶园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符合NY5020的规定,水质良好,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森林(绿色)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茶树健康生长和茶叶优质丰产。茶园生态修饰:茶园要充分利用光、水、热、质、气等生态要素,引入适宜生物、占领空白生态位,合理配置茶园间作、物种、景观等生态资源,不断地绿化、美化、香化茶区生态环境,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不断地提高茶园生态平衡点、生物能的转化和生产能力。

1.2茶园规划设计要求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经济植物,一次种植,多年收益。区块设计:根据茶区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和茶叶生产特点,进行合适划区分块,运用“山水园林路沟渠”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科学地设置道路(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环园道)、水系(茶园、生产、生活用水)、沟渠(隔离沟、进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和排灌设施,以主干道和防护林带作区块分隔。景观设计:茶园间作经果、花卉,周边建立经济林、风景林、生态林(防护林),主干道建成林荫道,百亩以上园区设立凉亭或观景台。苗木选择:在确认生物共生互利、物种相适相宜的前提下,筛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茶树良种、适应性经济苗木、适宜性木本花卉,做好品种物候期早中晚生搭配,使观叶、观花、观果、观景具有时节性、层次性,形成四季四园立体林冠结构。

由此可见,在平面生态位:主植茶园,间植花果园,配植景观林园。在立体生态位:地下部分可分土壤深耕腐质层,微生物繁衍耕作层,绿肥培植覆盖层;地上部分可分茶树生长稳态层,花果协调利用层,乔木列植遮荫层。无疑,人工镶嵌的生态位自然形成生态平衡的复合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1.3茶园标准化垦殖

园地开垦是现代茶园建设质量高低的关键工程,必须以水土保持为基准,保留现有生态系统相对持衡,切忌“炼山开垦法”。开垦筑梯:缓坡地块先除障清杂再全面开垦,深度>50cm,一犁二耙,面土下生土上,规整园区,全面熟化土壤;坡度>8°地块,应测量坡度、选定梯距、划出等高线、梯度开垦、修筑水平梯级,一般梯宽>3m、双行条植、内低外高,内设鱼鳞沟、防止水土流失。深沟吊槽:单行要求深度×宽度为60×60cm,双行为60×80cm,沟长<100m。分层施肥:在土壤理化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茶园土壤肥力要求》指标,底层施土杂肥3000kg/667m2,青杈、杂草、秸秆垫底;在35cm处施基肥菜籽饼300kg/667m2以上;在25cm处施复合肥80kg/667m2、尿素20kg/667m2,覆盖生黄土,沉降后预留8~10cm深度的定植沟。

2现代茶园主体建立与培植技术

2.1茶树无性苗定植技术

现代茶园要求茶树品种适合早生、移栽成活率高、夏秋无紫芽,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适应性与适制性优良种性,详见表1:茶树良种“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种质资源的筛选。

移栽适期:江南茶区(下同)春季2月下旬一3月上旬,秋季10月中旬~11月上旬。栽植准备:移栽前做好劳力组合、工用具、水源、苗木的准备工作,平耙细作定植沟土壤。天时地利:选定多云或阴、无大风雨天气,遇强光照时苗木要覆盖遮阴,定植后1~3天下一次中雨为佳。

表1 茶树良种“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种质资源的筛选

土壤墒情,表层湿润疏松、土质不粘手、不干燥,土壤相对含水率70%左右。移栽规格:双行条栽、合理密植,行距(大×小)×丛距为(150×45) ×30cm,每丛2~3株(一级苗2株,二级苗3株);移栽时拉线定行、定距、定丛,既快捷又规范。移栽要求:茶苗带肥沾浆(复合肥或尿素1%,ABT生根粉20mg/kg、稀黄泥浆沾根)定植。常规2人为一组,一人左手扶正茶苗、根系舒展,右手用小铁铲围土并压实;另一人用铁锹围土踏实至泥门处。由专人给栽植的茶苗浇透定根水,再由原2人组将围土高出泥门10cm,呈内凹垄状。预留5~10%的补棵茶苗。

2.2移栽后保苗农艺措施

茶苗定植后在定植苗两旁可用杂草、秸秆、糠壳覆盖垄面,用量2000kg/667m2。一周内若遇无雨天气,每天傍晚给茶苗地上部喷灌清水一次。同时,择日进行定型修剪,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一般离地面15~20cm处剪去主轴、保留侧枝,以利培养丰茂的树冠。三年期幼龄茶园提倡种植绿肥,以肥养肥、保苗促长。

2.3 无性苗全苗壮苗技术

全面加强幼龄茶园管护。深秋早春移栽的茶苗于春分时节扒开泥垄,注重及时除草、杜绝草荒。5月上旬在茶苗第一个生长休止期间,按期补苗、确保全苗。待茶苗新根萌发后,酌情追肥、薄肥勤施、促进茶苗旺盛生长。尤其当年,夏季要做好防旱、冬季要做好防寒,茶园覆盖是抗旱防冻的较好措施。此外,要做好测报工作,根据虫口密度和病情指数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危害。在全年精细管护和高肥培管理的情况下,实现一年栽、二年试采、三年进入丰产期是可能的。

3现代茶园间作配套与相应技术

茶园间作与生态林景观林建设是现代茶园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良种优质高效茶园建成的必然要求。

3.1茶园间作技术规范

间作苗木选择:依据种质资源优势互补、高效利用的原则,间作苗木要求根系直立,病虫害发生少,观赏价值高。经济林木可选银杏、紫楠、杜仲、香叶树、龙爪槐、铁力木、山苍子;果木可用枇杷、无花果、磨盘柿、薄皮核桃、虎爪栗;花卉可植杜鹃、牡丹、玫瑰、山茶、桂花、栀子;中药材可栽黄精、绞股蓝、野葛、金银花、百合、芸香等;详见表2:《安徽茶园间作植物分类情况一览表》。栽植适期:春季2月中旬~3月中旬,秋季10月下旬~11月中旬。间作规范:每相隔6~7个茶行间作一行,每行按林木、果木、花卉为一组成“乔灌禾”相称单元,乔木型株距4m,灌木型株距2m,禾木型株距1m;每个单元经济林木1株,果木1株,花卉2株相间组合而成。栽植前开沟吊槽、施足基肥,栽培技术参照“园林花卉栽培学”中相关论述(略)。

表2 安徽茶园间作植物分类情况一览表

3.2 生态林景观林配置

顾名思义,茶园周边生态林景观林,不仅对茶园起到防护作用,更具有靓化、美化、优化旅游景观价值,为茶旅经济发展奠定先行条件。在空间布局上,静态空间憩时视觉感受“四园一体,天人合一”;动态空间时视觉感受“色彩、位移、线条的变幻无穷”;层次空间俯仰视觉感受“丛植、配植、间植、列植的立体感、丰富感”。在美学特征上,充满生趣盎然的融合美,山水地形的线条美,造型艺术的色彩美,旅游文化的心神美。为此,品种苗木选择:如江南茶区茶园周围选栽香樟、丁香、红枫、红叶石楠、金合欢、金叶女贞等常绿树种;茶园主干道、环园道选植红梅、红玉兰、红豆杉、紫楠木、花梨木、金钱柳等珍贵品种。栽植适期:同上所述。规范要求:乔木型树种行距6~7m,株距3~4m;灌木型树种行距2~3m,株距1~2m;乔木、灌木型树种相间组合定植。

3.3 园区周边果药园建设

品种与移栽密度:坡地单株栽植,枇杷按240~330株/hm2;核桃按360~400株/hm2;板栗按390~450株/hm2;石榴按420~480株/hm2;水密桃按570~690株/hm2;柿按750~840株/hm2。林下可栽培适合的中药材,如黄精、野葛、百合、石斛、苦参、鸡血藤等。种类和品种、建园规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参照《果树栽培学》(第3版)、《药用植物栽培学》(第2版)和《芳香植物栽培学》相关论述(略)。

由于茶园间作与配植列植的经济林带,形成立体复合完整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强大的生态功能。据调查,现代茶园与传统茶园相比:种群由茶树一类、增为茶林花果药五类,生态位由茶树0.9m高度、镶嵌到5m以上,物种多度增长数倍以上,茶树遮阴度上升20%;茶树根群集中分布在20~60cm土层,间作乔木根群集中分布在60~200cm处、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大量繁衍;茶园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土壤水分等生态因素产生激剧变化,微域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现代茶园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生态平衡点显著提高,自我生理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病虫危害相对减少,水、有机、生态循环更加有利于茶树物质代谢与营养生长,茶园产出率、生产能力、综合效益逐年上升,能量转化、物质传递、价值增长整体优良。

通过以上适宜配套技术的运用与实施,现代茶区基本建成:生态茶园、生态林园、生态果园、生态花园“四园一体”的生态景观;生态保护、旅游观光、科技示范、经济高效“四种功能”的生态工程;机械作业、现代管理、综合利用、低碳发展“四个适应”的生态布局;园林化、良种化、水利化、有机化“四化标准”的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7-11-27

S571.1

A

1006-5768(2018)01-028-004

猜你喜欢
茶苗间作茶树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