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岩
廊坊茶文化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辐射与价值
宫岩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廊坊茶文化快速发展,对驻廊高校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辐射作用。高校也借助茶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文在调查廊坊茶文化发展状况基础上,探讨茶文化在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并对高校茶文化发展途径提出建议。
廊坊;茶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1]。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实现了与我国传统哲学和传统道德的结合[2],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茶文化发展的地域性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不仅在闽、浙、皖、滇、川等主要产销区,茶产业文化有良好的接受度[3],还在诸如廊坊这样的传统北方销区,茶文化也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并对城市文化和校园文化起到良好辐射作用。挖掘地方茶文化以及茶事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弘扬,还是对高校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廊坊市重视茶文化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带动作用。2013年以来,每年新茶飘香的五月廊坊均举办茶叶茶文化博览会,为内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带动本地茶文化产业市场。博览会吸引众多茶企,如老舍茶馆、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参展。涉及茶产业领域广阔,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类、茶具产品、茶流通、茶工艺、泡茶水及净水设备、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的展览与销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与宣传,茶道、花道、香道、茶艺表演、古琴古筝演奏、斗茶品鉴、紫砂大师现场制壶。廊坊茶文化博览会为京津冀增添文化韵味,使茶友、茶人不仅体验到品茗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廊坊市民间自发组织的茶文化活动频繁,茶文化市场活跃。茶商、茶人不定期开展公益性质的茶文化讲座、体验活动。廊坊自然公园经常有“无我茶会”,忙里偷闲的现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爱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体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经私塾幼儿园,世纪宝宝幼儿园等国学特色幼儿园不仅将茶艺、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还向家长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茶文化讲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艺学校,走进小学、中学,为学生开展免费的茶学课堂、茶文化夏令营,使孩子们有机会接触茶、从小习茶,这对于传承中国茶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廊坊茶商、茶艺培训学校、茶人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培训,培养大批茶艺师,还为茶文化爱好者开设古琴、古筝、书法、国画、插花、香道、诗词等茶文化衍生课程,丰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廊坊市茶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2月,广阳区人民政府成功主办茶旅文化交流论坛。积极的茶文化活动,对于弘扬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软实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发展迅速,对驻廊高校形成积极的辐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普遍开展茶文化讲座、茶艺实训、茶文化参观等与茶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廊坊茶企、茶商也与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在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公益活动。我校文学院聘请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轩茶艺学校校长张雪然女士来校讲座,从国学的角度诠释茶文化,并举行两场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在校园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热。笔者从2010年以来在我校开设《茶与茶文化》素质选修课,连续开课15个学期,与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课上准备茶叶、茶具带领学生学茶学、品香茗,课下带领学生参观茶馆、茶店,组织茶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茶文化不仅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帮助学生静心、养德、思考,丰富物质和精神体验。目前,除我校,河北工业大学、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在高校校园传播茶文化。
为了摸清茶文化对廊坊高校的辐射情况,笔者组织开展两项调查。第一项调查,以廊坊市区高校主要是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学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对茶文化熟悉情况,茶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内容、频率、效果,了解师生对茶文化的期许。本次调查有效问卷153份,其中学生102份,教师51份。调查显示,70%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近80%的学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几乎全部接受茶饮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参加过茶文化课程、讲座、活动。教师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显高于学生的5%。这说明茶文化对大学生和教师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资源明显不能够满足师生对茶文化的期望。
第二项调查,以廊坊市区主要茶艺学校、茶叶店、茶馆为调查对象,了解茶文化企业向学校尤其是高校开展茶文化输出情况。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成功调查大小茶企33家。总体来看,廊坊各类茶企都没有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销售对象,但几乎都有向大学生宣传茶文化,培养潜在消费市场的愿望,也愿意走进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动。调查中五家茶艺培训学校,已经把大学生茶艺培训作为开拓市场的重点方向。总体来说,虽然大学生购买力有限,但茶企愿意为高校茶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个别企业已经与高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学习茶文化既贴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内涵,对大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学生了解茶文化、喝茶、习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稳情绪的作用,对于长期脑力劳动、久坐、饮食杂而刺激的大学生颇有益处。其次,学习茶叶冲泡、品饮、鉴赏技艺,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习诗词、绘画、插花、熏香、茶席设计,可以充实大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志趣,缓解压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学生习茶,感悟“人在草木间”的人生启迪,修身、养性。通过茶事活动在服饰、表情、动作、谈吐方面的规范,增强仪式感、艺术感,不仅可以提升文明礼仪,拓展社交范围,还能领悟茶性茶德,培养勤俭、自控、朴实的个人品德与谦逊、和善的社会道德。
中国现代茶学的奠基人吴觉农,“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很多学者对茶道进行哲学上的探讨,总结出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即“和、静、怡、真”。“和”是调和、和谐,是一种善利万物的襟怀和境界,在和中不断追寻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静”是指环境和心境,通过茶事来营造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茶人获得空灵虚静之心,是“茶人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道悟道的无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径;“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包含三层境界,即,怡目乐口的直观感受,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怡神悦志的精神升华;“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指选好茶,环境优雅,器具工艺精湛,待客真情实意。更深层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怀、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释放天性,使心灵契合大道。[4]
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弘扬茶文化对于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5]。以大学生创业文化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更加科学。
近些年,大学生创业成为潮流,并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职业道德、历险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创业处在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环境中,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呈现出浮躁、焦虑特性,创业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大学生创业文化需要有效借鉴茶文化中对人心态、道德的引导。”[6]茶文化清心、静气、俭朴、谦逊、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诚信意识、群体意识,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业文化吸收茶文化,将茶文化内涵与时代发展理念和大学生创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应用。
3.3.1开设茶文化课程
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系统介绍茶种类、功效、品饮等茶基础知识,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学艺术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业大学已经有茶文化选修课,建议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增加相应课程。
3.3.2开设实训茶室
开辟一间茶室或者在校园开设茶馆,由学生自主运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茶艺、茶道,茶馆经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调查。如,经管专业学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广,茶叶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语专业研究日韩茶文化以及大中华茶文化圈的形成等。
3.3.3开展丰富的校园茶事活动
如邀请专家、茶人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茶与健康宣传活动,组织“无我茶会”,茶诗、茶音乐、茶绘画等比赛或鉴赏会;组建茶艺社团和表演队。随着我省茶园迅速发展,茶文化在高校风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艺队,并在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中显露身影。学生茶艺组织,为师生茶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亮点。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2] 赖功欧.茶文化与中国人生哲学(论纲) [J].农业考古,2004,(5):33-54.
[3] 李丽娜.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农业考古,2014,(5) :245-249.
[4] 中国茶道中的四种精神.https://www.toutiao.com/i6325 701797243519490/.2016-09-02.
[5] 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6] 宫岩.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J],福建茶叶,2017,(5):179~180.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8-1-15
宫岩(1983-),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mail: gongyan2006@126.com
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茶文化的现代发展对廊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途径研究》(2016071)成果。
S571.1
A
1006-5768(2018)01-0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