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颖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妇产科,江苏 苏州 215000)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妇女在生产之后,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形成疾病。妇女的妊娠行为会使得她们子宫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迫使子宫呈现出垂直位的状态,从而导致盆底所支持的组织持续受压并逐渐松弛[1]。在分娩的时候,女性盆底的肌肉韧带和筋膜会出现过度的拉伸,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断裂受损的情况。对于女性来,妊娠和分娩是她们完整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行为是不可避免地对她们的盆底的骨盆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出现支持结构方面的异常和异样现象。如果情况严重,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产后的盆底功能性障碍[2]。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将在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7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的患者都是单胎妊娠,在接受治疗之前已经开展了常规性的尿检和尿动力学检查,不存在泌尿系统的感染或者梗阻的病症存在,同时也没有盆腔手术的历史,不存在精神方面的障碍和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2岁~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2岁,孕周为37周~42周,平均的孕周是38周。在这些患者当中,初产妇有44名,经产妇有26名。经过阴道进行分娩的患者有50名,通过剖宫产进行分娩的患者有20名。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5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对比实验的对象。
对于患者来说,首先所有的患者都接受基础性的治疗方式,使用阴道哑铃锻炼阴道的收缩力,具体操作需要患者把不同质量的引导哑铃放置在自己的阴道当中,进行收缩夹持锻炼。在这个过程当中,患者的阴道收缩力会得到逐步的增加。在治疗的过程中,每次治疗的时间为15分钟,每天开展一次锻炼,持续治疗三个月。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雌雄激素进行联合治疗。
在三个月之后,对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主要根据刺激治疗仪器的检查显示进行等级的划分。0级指的是产妇的阴道肌肉持续收缩0秒,1级指的是产妇的阴道肌肉持续收缩1秒,以此类推4级则是持续收缩4秒,≥5秒则为5级[3]。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研究组的产妇阴道收缩力改善效果由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在治疗后的阴道肌力分布情况
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4]。尿失禁是妇女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当中,压力性尿失禁是最为常见的。患者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分娩方式并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相关性,但是会和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初产妇女妊娠期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26.7%,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是18.6%。患者在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主要是由于盆底肌筋膜和韧带分娩受到了损伤,在产后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恢复,因此它的张力出现减低导致所支持的组织功能出现薄弱,最终导致盆底的器官出现移位。在生产之后的三个月之内,有70%的妇女都会存在着性方面的问题,在产后的六个月之内,这个比例一般会降到34%左右,但是还不能够恢复到妊娠前的水平。
通过数据发现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进行治疗的产妇,阴道收缩力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开展盆底康复训练的患者[5]。在临床当中,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会使用非手术的治疗方式。这种类型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是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和药物治疗的方式。盆底肌肉锻炼会有意识地对患者的肌肉群开展收缩方面的锻炼,从而更好地使得患者的盆底肌支持张力得到增强,帮助她们尽量达到控尿的能力。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提升她们盆底肌肉的张力,是临床中最常使用的基本治疗方式。分娩是一个女性完整人生的象征,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进行二胎的生产。女性在产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导致她们的健康和性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临床当中,对于患者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非手术方式来开展的,一般会使用盆底康复训练的方式来进行操作[6]。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这样的治疗方式联合雌雄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会更加理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幸福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