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8-03-12 00:44徐乐
求知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徐乐

摘 要:体能是学生参与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文章先分析了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的基本属性和职业属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创新教学策略,分别从教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学生兴趣、生活实际、评估体系七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80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07

基金项目: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构建职业体能训练模式研究(2018JKY030)。

作者简介:徐 乐(1976—),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理论、体质健康。

一、引言

现代人才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基于职业需求合理创新教学体系,能够确保体育教学进一步满足课程改革需求,在一定程度内丰富院校办学特点,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为了确保进一步明确创新教学策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

二、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本质

1.基本属性

顾名思义,职业体能教学是指进一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各项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职业体能教学,确保学生各项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进行多项专业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抗压能力、平衡能力和身体反应能力,保障学生成长的健康性,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职业属性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职业体能相关教育工作具有独特职业属性,进行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满足现在社会发展需求。而在进行高职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国家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体能教学逐渐显现出更为明显的职业属性。就教学内容而言,不同教学锻炼针对不同的体能,在学生基础学习阶段,可以选择排球、足球和篮球等多个项目,在进行职业体能课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耐力、力量和速度的培养,同时还需要确保锻炼项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该阶段也需要基于自身职业需求权衡教学深度。

三、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

高职院校在实现体育职业体能创新过程中必须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树立,确保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有效结合体能培养和职业技术培养。换言之,只有确保体能教学思维树立的科学性,才能够确保体能教学开展的科学性,确保学生体能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职业需求。基于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活动中,需要确保体育教学思想的先进性,保证所有教师能够全面贯彻教学理念,通过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课堂观摩和理念灌输确保每一名教师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体能教学开展的重要价值,确保在后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构建体能教学模式,确保科学开展体能教学。

2.明确培养目标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普遍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育目标,将教育重点设置为提升学生体检合格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关注,忽视培养学生个人毅力、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终身体育锻炼等优良品质,不能最大限度满足国家教育需求,国家在2014年修订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水平评定时需要综合分析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等多个方面,确保实现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个性化。

高等职业教育要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需要实现学生健康素质的不断提升,将学生健康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将健康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目标。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学校还需要确保学生对体育课程具有更高的兴趣,掌握各项必备的运动技能,拥有更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岗位需求。

同时,培养职业体能也是体育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行业需要,进一步融合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确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使其能夠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保证学生参与工作时体能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从而确保工作完成质量,进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3.改进课程体系

在确保体育教学思想先进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需要合理改进教学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学生个人意愿、岗位要求目标、就业领域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确保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使体能教学体系能够基于学生专业状况进行科目的合理改变,实现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造成的身体疲惫和身体压力。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吸取相关研究成果,确保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保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充足的调整空间,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同时还可以保障系统的科学性,实现张弛有度。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还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注意力,确保学生在提升身体技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同时在进行应聘过程中进行心态的合理调整,避免心理失衡导致精神疲劳。

4.更新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育工作中,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需求,导致学生处于边缘地带。而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展开教学,导致教学流于形式。

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课程进行定位,在设置课程时也需要高度结合专业与常识,社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在安排课程时,需要尽量使其教学模式实现立交桥式复合。比如,在第一学年设置基础课和选修课,学生基于自身心理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最大限度保障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第二个学年,需要进行体育俱乐部、职业体能课和职业形体课的合理设置,有效结合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确保体育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针对学生职业体能素质进行训练。

5.培养学生兴趣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兴趣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兴趣加强重视,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确保每一名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释放天性,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迫切想要得到解放,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多种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建立体育俱乐部,在一定程度内聚集爱好体育的学生,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实现良好氛围的合理营造。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职业体能创新体系的合理构建主要原因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使其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实现自身素养的有效提升。

6.理论联系实际

在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中,大多数教育过程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很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与终身教育理念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基于此,在培养职业体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保障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再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同时还需要确保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例如,现在较为狂热的登山活动是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体育运动,学校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进行相关课程的及时增设,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合理组织登山活动,有效联系现实生活和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强化,确保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职业体能需求。

7.健全评估体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体育教育,普遍过分重视学生体能测试通过率和学生动作技术,在进行评价工作中,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体育素质和体能等方面的评价。为了确保实现体能教育创新的进一步强化,需要转变以往的评定方式,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学生身体素质、活动参与次数以及体育技能等。体育考试需要在一定程度内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利用量化指标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合理评价学生职业技能、团队合作、理论知识、进步程度、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職业体能、学习态度、课程参与度等。

四、结语

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改进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健全评估体系能够确保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能教学体系的有效创新,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满足职业需求,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进一步推进国家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贺红兵.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J].神州,2017(5).

[2]张兆勇.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构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5):99-100.

[3]程 斌.高职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体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8).

[4]王 恒.以职业岗位为依托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7(1):43-45.

[5]羌梦华.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汽车类专业群体育课程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6(12).

[6]高勇军.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4).

[7]曾永忠,董伦红,赵苏喆.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

[8]杜光宁,赖炳森.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9]潘施伊.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学生择业能力培养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4).

[10]陈素雅.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6):177-178.

[11]王凤仙.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方案的实施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6):163,165.

[12]李建春,卢方群.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好家长,2016(29):196.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