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为青年人补足精神之钙

2018-03-12 08:00林于良刘广登
人民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年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林于良++刘广登

【摘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天然载体。但实际生活中,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不强,红色文化面临“空壳化”危险。青年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也是各种异质社会思潮竞相争夺的主要传播对象。红色文化必须遵循“微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超越时空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构成。我们需要深刻剖析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特质,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微传播对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血脉相通。从脉络结构上来看,红色文化至少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几个层次。第一,红色革命历史是红色文化的根脉。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斗史,是红色文化形成、积淀、凝炼和升华的文化根脉。第二,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正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数革命人物用自己的艰辛甚至生命谱写而成。第三,红色革命遗存。这是指红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是红色革命中形成的与革命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遗址、物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既包括红色革命遗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包括红色革命人物的著作、书信、讲话稿等文字资料;还包括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第四,红色文艺。这主要是指广大红色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历久弥新的红色文艺作品,如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 《白毛女》等。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层次的价值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当前青年价值观培育必须关注和重视的珍贵财富。

红色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载体。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育载体。从脉络结构上来看,红色文化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多个层次,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天然载体。以我国的红色文化遗存为例,资源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承载着惊心动魄的红色记忆,诠释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基因上一脉相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超越时空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具体依托和天然载体。

青年对红色文化存在认知偏差

微媒体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传播方式的“去中心化”变革,这种变革颠覆了文化生产的“精英主义”传统,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这几乎没有技术和费用上的门槛。但蕴含丰富价值的红色文化,仍大量停留在纪念馆、烈士陵园和纪念堂中。其传播方式仍主要是通过一张床、一个橱窗、一根扁担、几件旧衣服、数张图片等简单的静态范式,难以生动地表达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再加之红色文化本身崇高的价值属性和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更易使青年学生产生疏离之感。青年学生不愿意去接触红色文化,也就难以知道红色文化的“前世今生”,也就难以理解其深刻意蕴。

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存在认知偏差。各种异质社会思潮在微媒体空间相互碰撞,并以各种娱乐化和新奇化的方式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微传播媒介,以“戏说”、“恶搞”、“考证”、“揭秘”、“还原” 历史为手法,向用户推送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的信息,歪曲、丑化、抹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史。加之微媒体的发展打通了媒介与媒介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跨界融合,使色情暴力信息屡禁不止、反动言论七嘴八舌。一部分青年认为红色文化是空洞的与现实无关的说教。青年对红色文化认知和认同上的偏差,是青年价值观培育中难以回避的重要关切。我们应该重视红色文化传播范式创新,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从单向度的言说向立体式的呈现转变,让红色文化“前世今生”的故事活起来,以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充分发挥其道德教化和价值观培育的功能。

红色文化需遵循“微传播”规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理念

改进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微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要实现有效传播,就必须将其“传统媒体话语转换为现代媒体话语”,让人们听得懂,才能听得进,才会听了信、听了用。具体而言,一是要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从单向度的灌输式传播向交互式的生活化传播方式转变。既有的红色文化传播,多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言说,以宏大叙事和冷冰的展示为主。而微媒体平台,则更突出生活化视角。这就要求红色文化传播者创新传播方式,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微行动”,传播红色“微文化”。这种交互式的红色文化微传播方式,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在互动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二是实现红色文化传播话语的生活化转换。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不应是冷冰冰的静态展示。在红色文化微传播过程中,这种合理的传播话语的生活化转换,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有利于从生活领域对人们产生价值影响。

关注青年诉求,在红色文化传承中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是传承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红色文化在微媒体时代的传承创新,需要更加关注青年的价值诉求,引导其在认知、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怡养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内生性建构。一是继续注重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发挥,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学校要以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科学规划教育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制定科学的学习评价标准。同时,研发符合实际需求、体现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二是注重家风传承对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基场域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风正,社会才会风清气正。三是遵循青年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微传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立足青年群体的需求,运用各类形式生动具体地表达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形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微传播为平台,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议题设置,巧妙将红色文化宣传内容融于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乐于参与的各种互动中,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分别为苏州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讲师;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日常生活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646)和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KS1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年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