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臣,石晓兰,陈小涛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继承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礼仪、宗教、中医等方面的文化,更是传承了武术本质部分的击技功能。散打作为现代社会中武术击技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武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背景。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少林拳及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在武术运动开展方面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河南省具有开设早、资历深、师资厚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了大批武术管理人员、武术教师、武术教练员、优秀运动员,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贡献。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河南大学散打专业开展现状为调查对象,针对其散打专业开展的优劣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影响高校散打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散打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性支撑及实践性指导。
以河南大学散打专业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SWOT分析。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以及河南大学学校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库等大型网络文献资料数据库键入关键词“散打专业”“高校”“开展”“SWOT”进行相关文献资料搜索,并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对河南大学散打专业课教师、散打业余训练队教练员、散打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了访谈,就散打专业开展的SWOT进行分析讨论,为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真实的研究资料。
1.2.3 逻辑分析法利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文献资料查阅及专家访谈获得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理清文章整体脉络,使文章框架结构更加明确、合理,写作更加严谨。
2.1.1 深厚的武术文化积淀文化资源是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河南省位居中原,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先后20多个王朝在这里开朝建都,贤人达士们聚集此地。并且,河南省是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除此之外,在河南省内体系完整,并广泛流传的拳种有40余种。河南大学坐落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这里曾是河南贡院所在地,1903年、1904年最后2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画上句号。雄厚的文化积淀优势为散打专业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1.2 社会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在悠久的武术文化积淀的影响下,相较于国内其他省市,河南省的群众对武术开展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群众对武术事业发展更加支持,对武术人才培养更加重视。高校作为培养教师及教练员的前沿阵地,河南省各高校对武术项目的开展保持着较高的重视程度。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其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是河南省开设最早,并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模式。为散打专业学生的学习、训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1.3 散打专业的自身优势散打运动是由传统武术结合现代竞技体育规则逐渐演变出来的新兴体育项目,主要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武术课程,散打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散打运动的功能来看,通过散打运动的习练,学生不但可以达到改善自身体质、强身健体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武术散打的习练拓宽交友圈、掌握一项基本的防身技能。除此之外,散打项目自身还具有技术简单易懂、学习难度相对较低、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习练者需求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1.4 优秀的师资队伍根据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到,当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有多位散打专业教师。这些教师都具有专业散打训练经历,并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训练经验、教学经验以及扎实的科研能力。在散打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认真地不断探索散打教学开展的先进理论与教学方法,有力的推动学校散打专业的建设。
2.1.5 地域性生源优势生源地是影响高校招生数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河南省作为武术大省,仅登封市武术学校就有59所,在校学生达10万余人,省域内各种武术相关的培训点更是不计其数。习练武术考入理想的大学是武术学校学生习武的重要动机之一。河南大学与河南省内各大武术馆校均保持着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在学生报考大学推荐程度上占取了较好的位置,在招生宣传上具备了天然优势。
2.1.6 良好的硬件设施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成立时间较长,通过学校几代人的努力,现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15个、综合体育馆1座,其中有篮球馆、乒乓球馆、体育舞蹈管、武术馆、散打馆等,另有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等,基本满足了散打专业教学研究所需。特别散打馆,600余平方米,标准散打擂台1个,各项散打训练器械一应俱全,为散打专业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
2.2.1 课程没有自身特色根据深入调查了解,当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体育院校的散打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且在完成课程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太大不同,这就使得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散打专业开展失去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及综合性大学优势。长此以往,很容易在竞争激烈的生源抢夺战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散打专业的持续性发展。
2.2.2 学生对专项技术与相关理论课程学习不同步学生入学之前基本都是在武术学校及业余体校学习、训练,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大学,其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反之专项技术水平较高。学生进入大学面对繁多的相关理论课程呈现出“明显吃力”,1周3次的专项技术课程则出现“喂不饱”的现状。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行合一的发展目标。
武术运动兼具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诸多功能,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之瑰宝。2012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发扬中华武术 加快推进“武术进校园”》,提出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国家体育总局将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推动武术进校园和武术进农村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华武术内涵,使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得到传承。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印发《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重视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加快武术运动在校园的推广普及,推进武术列入各类学校课程,创编或修订《武术教材》和《教学大纲》,规范课程设置,鼓励开展地域性特色权重校本课程。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也推出了《关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通知》。2018年的第18届亚运会上,中国散打队参加的6个级别中,河南省占据一半,并都获取该级别金牌。这充分彰显了国家乃至河南省对武术教育工作以及散打项目的重视。
河南省是武术大省,但近年来省内外具有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等院校众多,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全国将有52所高等院校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因此高校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在这种挑战之下,要想使本校的散打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并得到学生和专业人士的认可,就需要不断地审时度势,继续努力。
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基础扎实才能承载高楼大厦屹立百年。从散打专业在高校开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河南大学都具备扎实的基础。例如,深厚的武术文化积淀、社会与学校的高度重视、散打项目自身优势、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硬件设施供应及兴趣高涨的学生群体等,这些都是推动河南大学散打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确保这些优势延续。只有这样在重挫或重大机遇面前才能“浴火重生”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河南省是少林拳和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其他广泛流传的拳种众多。学校在培养散打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这些拳种的技击功能,形成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散打专业。并且,利用河南省武术馆校较多的优势,进行多方培养,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实习,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教,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因散打专业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出现上理论课程较为“吃力”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院系管理部门应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转变教育,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其次,拓展理论课程教师对所教学生专项技术的认知程度,在教授课程过程中能够大量引用专项技术的实例,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及理解能力;最后,加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