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圆妙
摘 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一直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更新知识,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中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应用,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应用新型教学方式,以能够强化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专业发展
一、“分享教学反思”竞赛活动的计划
在竞赛活动中,数学科组按照学校的计划分成两批老师进行“分享教学反思”竞赛。第一批是资深教师,第二批是青年教师。竞赛流程是教师先在科组公开课→资深(青年)教师展示课(各备课组1节)→科组全体老师围绕展示课进行反思→科组推选25%的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分享教学反思”决赛。
二、“分享教学反思”竞赛活动的奖励
(一)展示课奖励
由听课老师进行打分,按得分高低,在所有示范课(展示课)中评出30%为一等奖,70%为二等奖。
(二)“分享教学反思”决赛奖励
由“分享教学反思”活动决赛评委进行打分,按得分高低,在教学反思决赛教师中评出30%为一等奖,70%为二等奖。
三、“分享教学反思”竞赛活动的过程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所以我首先要对考点进行梳理,在上课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我设计的复习思路与传统的复习方式有所不同:①考点的梳理。以往是方法的回憶,现在我是先出几道有关这章所学知识点的考题,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完成,再由学生指出每道题的考点,老师最后适当点评。②加深巩固。以往是学生把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答案就行了,现在我改变了这种形式,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一边展示一边说出解题过程和方法,这样会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考点的应用。以往是老师引导学生把考试题做出来,现在我是利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来解题,在展示的过程中还要小结每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老师只是适当点评或引导,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最后的应用阶段比较仓促,没有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可以直接将其舍去,给予学生更多的解法思考思想,以能够做好基础学习,将方程的解法应用作为本节课的高潮。虽然我在习题的选择上注重实现开拓知识广度,并实现和其他知识的结合,但是总体分析知识深度以及综合性均不足。把11题的应用题改为与中考有关的增长率问题会更好些。
(三)这节课学生的创新之处
就是第一点说的复习思路的创新:考点的梳理—加深巩固—考点的应用,在课堂复习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思维空间,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解题方法技巧,如果归纳很到位,学生很容易形成系统。
四、通过“分享教学反思”竞赛活动,数学科组有如下的困惑与思考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实现“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过渡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于教案设计非常重视,主要是从教的视角依照教材进行教学,过于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注重提高单节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思维发展不够重视,更无法实现“做数学”,对于学习的“想不到”更是不关注,对于引导学生合作以及探究也只是流于形式,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敢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教师也只是“解题的指导者”,并未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流于形式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意识,是当前对于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评价方式,重点是定性部分需要对学生的参与以及独立思考进行分析,以能够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问题解决方法。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热闹”,认为只要笑声越多课堂效果越好,问题思考层次不高,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问题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双向交流”则太多太泛滥,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没有系统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定要提高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积极掌握学科基本思想方法。
(三)“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两者并不一致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已经提高了对于教学后记的重视,能够针对课堂目标对其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总结分析需要改善的地方。然而在当前部分教师将课后体会当成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组成部分之一。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已经有部分教师将自己看成是一个教学研究者。但是也需要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反思,不但要采用批判性思维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同时也需要重新认识教学行为的潜在支配思想。在本次研究中提出的“分享教学反思”竞赛活动属于教育思想中的“启蒙运动”,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是传统教学形式中的“习题的讲解者”,而属于课程建设者。教师的办公桌上不但有数学习题集,同时也应该存在教学理念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7(14):200-201.
[2]刘会艳.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及其案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