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儿童心理特点,轻轻松松读国学

2018-03-11 08:01江苏南京市永泰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健脑用脑冥想

江苏南京市永泰路小学 于 村

一、引言

我校自2015年下半年正式开启国学诵读课程,分年段精选国学经典篇目,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发蒙》《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益于传承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在所教班级积极践行国学诵读,但是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如学生心浮气躁、注意力分散、缺乏诵读兴趣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及所在学校的教师积极思考,依据“友善用脑”理念,找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友善用脑理念

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把神经科学、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提出“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友善用脑”理论提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力求以更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体会更多的学习乐趣。“友善用脑”理论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如运用冥想、播放音乐、绘制思维导图、组织有序的健脑操、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感官教学等。

三、国学诵读中的策略运用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古文不同于现代文,有时艰深晦涩,小学生难免困惑,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运用音乐、冥想、多感官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乐读、善读、美读。

(一)音乐——放松心情读国学

我校在初步推行国学诵读时,主要采用教师领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竞赛读等基本诵读模式。笔者所在班级为三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大学》和《中庸》两部经典,学生初读时兴致盎然,很容易达成正确、流利地诵读的目标,但是随着诵读的深入,学生很容易出现急躁心理,甚至出现越读越快的现象。诵读毫无美感可言,更无须提及修身养性的深层次目标。

针对学生诵读浮躁、无美感的状况,我校教师开始思考相应的策略。“音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音乐有神奇之处,在课堂中运用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什么样的音乐类型更适合国学诵读呢?根据“友善用脑”理论,通常节奏缓慢、节拍稳定、层次复杂的器乐曲更有益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在我校音乐教师的研究与建议下,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将节奏缓慢的古琴伴奏运用于国学诵读中。

每日经典诵读课,悠扬的古琴伴奏贯穿始终:课前,音乐声起,学生拿起国学书,开始诵读;课中,学生伴随音乐声的节奏,抑扬顿挫地朗读古文,渐入佳境;临近尾声,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静心冥想,回顾总结,放松身心。在诵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急躁的心理,甚至越读越快的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正确引导。开展“谁读得美”吟诵比赛,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慢读、细读、美读,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

(二)冥想——调整心理化国学

我校在初步推行国学诵读时,将国学晨读时间设定为30分钟,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出现疲惫的状态。后来,我校教师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将诵读时间缩短至20分钟,学生的状态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于是我校不少教师将冥想策略运用于国学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依据“友善用脑”理论,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被誉为神奇的“白日梦”,“‘冥想’时间有助于学生去体验片刻的宁静。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学生整理和存储信息有好处”。冥想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之一,有益于学生静心、深思,而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环境的营造和冥想的指导上。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一个教师的教学片段来介绍他们的应用。

课例1:

教学内容:《三字经》(片段)

班级:一年级(6)班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随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生齐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两句话,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现在请小朋友们静静地想一想:黄香为什么成为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孔融为什么受到大家的夸奖?你想对自己的父母、对家里的长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学生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头靠在手臂上,轻闭双眼)

(一分钟后)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把你的收获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展示交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运用冥想的教学策略,以语言或图片提示来帮助学生回忆与想象,引导学生领会到中华传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学生‘友善用脑’冥想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将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减少”,相比中高年级,低年级教师的提示较多,这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减少提示,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更好地展现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方式。

(三)多感官——激发兴趣入国学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有时艰深晦涩,学生难免困惑,进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依据“友善用脑”理论,调动越多的感官,越可以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真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一个教学片段来介绍应用。

课例2:

教学内容:《学而不厌》(片段)

班级:五年级(5)班

师:(出示插图:《孔子学琴》,播放古琴伴奏,介绍孔子学琴的故事)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孔子非常好学。

生2: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认真学习。

师:是的,我们要像孔子一样“学而不厌”(点题)。

出示第三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厌,何有/于我哉?”

(师范读)

师:现在请大家伸出两根食指,轻轻敲击桌面,让我们边打节拍边读这句话,读出节奏来。

生边打节拍边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通过出示图片,吸引学生的视觉,播放古琴音乐、为学生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听觉,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者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厌,何有于我哉”的节奏和韵味,不仅为学生范读,将停顿展示清楚,而且通过引导学生用敲打桌面的动作明确停顿,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等多感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从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四)健脑操——惟妙惟肖演国学

除了诵读国学经典,我校还鼓励学生诵读优秀古诗文,积极开展“每周一诗”的活动,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激励学生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笔者尝试将健脑操的策略运用于“每周一诗”中,下面笔者将分析所教班级三年级上学期第18周“每周一诗”记录表,来介绍应用。记录表如下:

在这个记录表中,笔者主要运用健脑操的教学策略。健脑操是“友善用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组织学生做健脑操,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大脑疲劳,放松身心,重新集中注意力。将学生所背诵的古诗文内容与健脑操相结合,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将“每周一诗”和习作教学巧妙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习作水平,学生通过诵读日积月累,逐步提升语言素养,培养语言感受力,增强文化底蕴。

除了运用以上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科学地诵读国学,我们还努力营造出有益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人文环境,将学校各项活动与国学紧密结合。如举办十岁成长礼,吟诵《游子吟》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在升旗仪式活动中,三年级学生表演《孔子游春》,感受师生情融;在儿童节表演中,四年级学生吟诵《论语》片段,体会蕴藏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应鼓励学生学好国学知识,增强文化底蕴,在实际行动中修身养性,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健脑用脑冥想
蓝的冥想
《冥想》
健脑解郁黄花菜
近视
冥想
坑人的“健脑片”
冥想
什么是用脑过度
北京上百所中小学校试点“健脑操”
两种健脑益智的睡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