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可以使用直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绘和解读,也可以展示复杂的数量关系,其蕴藏的空间形式也可以通过建模来完成。数学建模的诸多优势,使其深受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此重点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
关键词:磨、模、魔;小学数学教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因此,数学教学也不应脱离实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肯定。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需要数学教学着眼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将灵活多变的数学模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渠道,也符合新课改的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不仅能切实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运用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也能逐步提高。除此之外,通过数学建模的指导还能使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由零散、碎片式转变为统一的知识框架,对培养他们的系统化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建模概述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指“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模型,用模型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数学模型中的答案也为实际问题提供了分析的渠道”。简言之,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建模发展现状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虽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的也往往是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范围狭小;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数学建模理解程度较差;另一方面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建模思想渗透其中,极易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排斥数学建模。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
1.磨即为琢磨
所谓琢磨就是思考,小學数学教师想要将模型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中,首先就是要琢磨、思考。教师上课之前,首先需要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心里有数,再根据教学内容琢磨如何建模,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建模,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建模的重要性等,教师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使建模思想得到成功的渗透。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教师可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从多方面来建模。
2.模即为建模
所谓建模就是帮助学生在遇到实际数学问题时将其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建模是琢磨的结果,也为后续渗透建模思想奠定了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成功渗透建模思想,需要分三个步骤:一是教师可通过列举生活的例子,将数学建模思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二是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们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经历了这样两个步骤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模思想,此时应引导他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将建模思想内化为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重要法宝。
3.魔即为着魔
数学教师想要将建模思想成功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步骤便是着魔,只有着魔,才会去琢磨和建模。强制命令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去建模,会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用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他们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才会调动他们构想模型、建立模型、完善模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创造,如阶段复习时便可使用建模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体系,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是小学数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它的成功渗透,不仅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其数学成绩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了使小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具有更深刻认识和了解,教师需要对建模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只有如此,才能使之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模型,使数学模型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发挥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磨、模、魔: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1):89-94.
[2]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10)15-17.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