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听、说、做整体联动

2018-03-10 02:55戈彩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规范

戈彩红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的信息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操作技能,但不能准确表达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对信息的识别、归纳、总结、提炼、存储及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现象1:有的学生坐在机房里,眼睛盯着显示器,看似在安静认真地倾听,可操作时却什么都不会,部分学生甚至连任务要求都不清楚。

现象2:明明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可是往往做了几步就继续不下去了。

现象3:课堂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应软件的操作方法,切实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如制作电子小报等,就手忙脚乱,实际运用能力较差。

一、操作與表达失衡成因

娴熟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是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不仅需要大量“听听、看看、做做”等接受性的信息输入,也需要大量“读读、说说、讲讲”等表达性的信息输出。

比起其他学科课堂,信息课堂上的听,不仅仅是耳朵竖起来,而且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掌握操作方法,并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操作过程。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只会做不会说,究其原因,其实在教师教授新课、演示操作时,没有对操作流程加以规范的解说,也从没对学生提出过边操作边解说的概念,导致学生“听、说、做”三者割裂,听了就做,只听不说,做了也不会表达。也有部分学生,操作技能基本掌握,但运用到实际操作,特别是落实到信息的收集、提炼、生成新信息甚至整合信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信息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一种重要素养。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师生才能共同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

学会倾听,是学习各类知识的前提,更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前提。倾听,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能够在他人的语言中找到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1)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

对于学生来说,听是上课的基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没有良好的倾听,即使教师的课堂再怎么生动活泼,对于那些“人在心不在”的学生没有任何意义。信息课堂,特别讲究步骤或操作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要求同学们听课时要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在关键步骤的讲解演示中,跟随老师的操作,自己指一指、说一说,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信息课堂上,好记性也需要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强化操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2)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

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形成,来自于教师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自于教师对学生适时引导和对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

通过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

2.培养有效的表达能力

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用流畅的课堂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技术用语描述操作、用科学的信息思想分析问题等方面。

(1)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

有效地使用教材,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及名词术语,是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的方法之一。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才可能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术语的基础上进行规范表达。只有将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提问、交流及评价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营造好的、规范的语言表达环境。

(2)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进行讲解或演示,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与“说”被人为割裂。我要求在教师解说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在用眼看的同时,在心里默默跟着老师的解说,通过操作前阶段小结的方式,将听说合二为一,强化记忆。

3.培养发展的操作技能

如何通过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听、说、做整体联动,才可能实现这一点。

一方面,在老师讲解时,学生跟着老师的操作自己指一指、说一说,既规范了语言表达,同时又模拟了操作过程,有效地将听、说、做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求上台演示的学生边操作边解说,有意识地将规范语言与操作相结合,确保学生不光是“行动的巨人”,更是“语言的巨人”。

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有效的表达成为可能。熟练的操作技能,结合规范的语言表达,体现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憬.有效表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J].中学教育,2011.

[2]孙文叶.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来稿规范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