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春
摘 要:在当今的初中班级管理之中,随着“和谐班级”理念的推广,班级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师生关系紧张、班干部脱离群众、班级管理过于制度化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总的来说,和谐的班级需要教师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需要给更多学生展露自己才华的空间,需要认真听取、充分吸收全体同学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可以使班级实现和谐,走出班级“制度化”管理的困惑。
关键词:和谐班级;制度化;管理
一、和谐的班级需要师生共建
在传统的“制度化”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高高在上,完全处于一种“支配者”的地位。这样的班级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与班主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谐的班级需要师生共同建设,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具体的方法需要班主任多跟全体班级成员进行聊天、沟通。掌握学生思想的最新动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检测,如发现学生的思想存在问题,班主任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疏导。班主任还要重点强调班级中学生间的友善,将学生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同学间更加和睦、友爱。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间拉近了距离,学生有什么想法也会主动找班主任沟通,时间长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除了存在师生关系,还发展成了朋友关系。学生与班主任成为朋友,对班主任的教导也就能言听计从了。因此,这样的新型班级,改变了传统的“制度化”班级下的师生关系。随着这种关系的确立,最终也就实现了班级的和谐,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避免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
二、班干部应实行轮换制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班干部在班主任与班级全体学生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帮助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任务,帮助全体学生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而且当班干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对学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在传统的“制度化”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拔一向单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一旦选定了班干部就长期任用,其他學生没有机会竞争。在和谐的班级之中,班干部的任用应该实行轮换制,让全体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能力的机会,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班级的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班干部实行轮换制也能让更多学生收获自信,在班级管理中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这样也避免了少数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因为长期担任班干部而产生骄傲情绪,避免了他们脱离群众。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也能够让班主任加强与全体学生的交流,更清楚地掌握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以及管理能力、责任心等情况,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与德育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充分展开民主评议,促进班级管理
在传统的“制度化”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大小事务都由班主任一人决断,这是一种对创建和谐班级很不利的“一言堂”式的做法。和谐的班级中,应该把班级事务的决断权还给学生。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应该充分展开民主评议活动。例如,在班级之中需要征收一些费用的时候,先举行全体学生参与的民主评议会,如果多数学生同意了再进行征收;如果班级中多数学生认为收费不合理则取消征收。这样的民主评议会可以使全体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自己正常的诉求,让班级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对于民主评议,班主任还可以让班级的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展开大胆评议。对于学生的肯定意见或者是否定意见,班主任都需要在认真分析之后加以吸收。对于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的失误或者不足,班主任应该在学生的监督下及时加以纠正。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完全在班级全体学生的监督下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工作出现失误。在班级中展开民主评议的最大好处,就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民主观念,还可以让全体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
总而言之,和谐的班级需要师生共同创建。只有班级之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平等的地位,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正常的诉求,那么这个班级才能称之为和谐。我们利用拉近师生距离、班干部应实行轮换制、充分展开民主评议的方式,打破了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使我们的班级更加富有生机,使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在班级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建设和谐班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连明方,常健.试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和谐班级的构建[J].教育(文摘版),2016,34(7):114.
[2]吴红.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建立和谐班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8(5):257.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系列研究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64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