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微探

2018-03-09 20:25王敏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王敏

【摘 要】 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因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及经历,在个性心理、行为和观念都具鲜明个性特点。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策略上,必须坚持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心理关怀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创新;多元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协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关键词】 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是实现新疆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协同发展的主要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对国家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因其特殊的家庭、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在个性心理、行为和观念上都具突出特点,这给内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学生视角”是相对“教师视角”而言的。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教育活动以学生成才成长为出发点、宗旨和归宿。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深层次探讨与改革,势必是增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保障。

一、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现状

1、心理上

一方面,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随着知识水平提高、社会生活地位、进取心不断提升,兴趣广泛、求新求异,但自控力不足、敏感脆弱。“对已知或自以为已知事物不耐烦,对新奇未知事务充满好奇心。对体制外或反体制行为充满向往。感性直观讲述比纯学理说教更感兴趣。可参与进去的话题更易激发他们的注意和参与热情。”[1]另外,在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落后,收入较低,内地新疆籍大学生日常消费比内地同学有一定差距,易引起他们自卑感和偏执抑郁心理。最后,因基础教育较落后,远离父母、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新疆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发觉自己基础薄弱、成绩落后,易产生焦虑、孤独和失败感。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交往和未来就业。据调查,新疆籍学生虽在经济发达内地高校上学,但他们普遍坦言 “毕业后将回新疆工作,不敢留在就读城市与他人竞争”。

2、行为上

一方面,内地新疆籍大学生随着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家长或老师不理解自己甚至是“麻烦”制造者,同龄人才是“志同道合”。他们不轻易在师长面前表露心迹,甚至在网络社交媒体也屏蔽父母和老师。因文化、语言差异,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多以本民族学生为伴,与他民族同学交流甚少,集体活动很少参与。因对同学、老师缺乏基本沟通与理解信任,不良心理未及时疏导,易出现过激情绪和行为。另外,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基础教育、语言及个人阅历等与内地生差距明显。文化基础较差、 知识面较窄、 自学力较低,且内地高校老师一般都用汉语讲课。导致他们在校不同程度地遭遇系列不适:课程难度大、学习强度高、知识点脱节、对老师授课一知半解,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但收益甚微,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对自己彻底失望:学习处于应付状态,迟到、旷课成了常态。

3、思想价值观念上

一方面,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随着知识扩展,独立性增强、视野开阔。现实中,耳濡目染交费读书、自谋职业等市场竞争环境,他们不轻信名人、书本和权威宣传,更多地感觉只有自强、自立才能生存发展。所以不少人只重自我价值及个人前途,甚至具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思想。思政课强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价值和道德责任,在他们看来太遥远,跟自己的生活及未来生存没直接关系,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淡漠现象。另外,社会贫富差异、社会保障缺失、贪腐现象的存在也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与理想追求、甚至价值混乱。据调查,对考试舞弊的态度,20%学生“默认”,4.8%认为这是个人自由。面对不文明、不平等,仅32.8%学生“揭露、批判”,其余“惹不起,躲得起”、“做好自己就行”。最后,内地新疆籍大学生“从小生长在本民族聚居区,受本民族习俗、语言文字、家庭熏陶,形成了本民族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团体观念和民族自尊心。大多信奉宗教,以伊斯兰教和喇嘛教为主,并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禁忌。”[2]虽到内地上大学,生活环境大变,饮食、行为和观念仍有着浓厚本民族习惯和民族特色。

二、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探索

面对具有显著的特殊个性心理、行为和思想价值观念的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作为“三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课必须从学生视角,努力探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引领他们顺利成长,学有所长,成为对社会对新疆地区建设与发展真正有用的人才。

1、心理关怀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创新

人只有在内心安静才会接收外界信息,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面临一系列困惑与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任凭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也不能进入他们心脑里。在承接新疆籍学生的内地高校虽都配有专业心理辅导站,但新疆籍学生很少问津。因为心理咨询被认为治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却能破解这一尴尬。思政课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课堂上传授理论和知识,引领学生正确“三观” 养成,课余,思政老师深入新疆籍大学生中,采用“面对面”谈心和辅导答疑机会,从新疆籍学生的视角,尊重其个性、民族意识与情感,了解他们内在诉求,及时发现、梳理、引导和消解存在的认知偏差或负面情绪,真诚友善地给予生活关照与学习帮助,以平等态度与他们共同讨论和研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不仅摆脱了思政教学死板的纯理论说教,且使师生之间获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互动态势;生动的现实案例和真诚的心理关怀与思政理论三者融合,使思政教育成为新疆籍学生成才的“及时雨”、困惑时的“避风港”。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2、多元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高校本是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地方,内地高校招收新疆籍大学生更凸显了校园多文化碰撞与交融。在一个社会,各种文化都有它留存的理由,文化多元丰富了人们生活,也为社会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撑。因此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与多元文化教育协同创新。endprint

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应允许和尊重新疆籍学生对自我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并建立校园各文化多途径、多形式交流接触机制,形成文化共赢的教育模式。比如建立“新--汉”学生帮扶组,带新疆籍学生参观校园及所在城市民风习俗等;倡导日常说普通话以提高新疆籍学生汉语水平,增强其多元文化阅读及思考技能,促进其从其他文化角度来反观本族文化;提供给他们文化、思想、信仰等方面选择的权利和机会;[3]借新疆籍大学生重要传统节日,举行民族政策、风俗科普讲座及联谊活动,让本地师生了解新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禁忌,从中了解新疆生的心理、性格、习惯和思维方式等。这不仅缩短了新疆生与内地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接纳、包容与融合度。更是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模式与途径的新探索。因为在未来,随着民族融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与渗透,高校思政教育必将面对更多元文化的影响与挑战。

3、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协同创新

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汉语基础薄弱,部分新疆籍学生对汉语授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听不懂、理解不了。而高校思政课虽进行了系列改革,但实质内容没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质上是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课程的结合。且“新教材内容更精炼,结构更清晰,主要知识点和基本概念框架并未缩减;语言表达更简练,同时概念和术语出现频率更高。这样,学生自己阅读的难度要比之前大一些,教师的授课也就变得更重要了。”[4] 知识量大、教学时数少,教师无法顾及到各水平学生和课程每一个知识点。同时互联网已成为嵌入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一种存在。这给高校从学生视角,借助网络传媒,开展思政理论教育提供了充分又必要的条件和要求。因此,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应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网媒的丰富资源和强大辐射效能。建立思政教育网站,利用多媒体声、色、光、画等手段结合学生个性,把思政理论融入新疆学生关注的生活、就业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不仅可以提高新疆学生语言能力,还可为大学生们提供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信息、资料和指导,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缺憾,把网站建设成信息库或人生导师,也寓思政教育于润物细无声处。利用互联网强交互性。在学校BBS设论坛,就社会热点进行道德、法律、思想的讨论;教师向学生公开自己微信、QQ或E-mail等等,让学生可随时随地与老师个别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心中的困惑、疑难得到及时排解,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协同创新,从而极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时效性、涵盖面和影响力。

4、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高校教育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理论性强、内容多、覆盖广、教学时数少等困境;当今大学生“喜欢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服理不服压。”[5]他们对纯理论说教相对冷漠,权威和书本对他们失范。如把思政理论当具体知识,用说教方式来宣讲、灌输,无视学生需要与个性,甚至对现实存在的阴暗面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很容易使学生反感。所以思政教学要把理论与学生关心的现实结合起来。比如“马原”课,因大部分内容和基本原理与中学政治课程或与大学其他社科课程重复,可让学生对重复部分内容自学、教师答疑,而对“经济全球化”之类学生一知半解却是当今国际大背景就重点讲解。可以对WTO 、菲律宾总统访华、中印对峙顺利解决等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全球化”、“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事务、关系的本质。这种理论教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自然缩短了教材与学生距离,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思政理论的真实与实用。在方法上思政教学要针对新疆籍大学生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小型、分散、常态化的课外实践教学,如上党课、学马列原著兴趣小组、演讲、书评、影评、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先进单位参观、名师讲座互动等,充分展示黨、政府和人民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的关心、支持;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发展成果。另外,选拔素质好、能力强高年级汉族学生、党员老师和新疆籍大学生结对,重点帮扶其思想、学习和生活适应。同时,加强新疆籍大学生骨干和党员培养,发展一批素质好、较全面的新疆籍学生干部,在各级学生中发挥“朋辈辅导员”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灵活多样、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必将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 黄两旺.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96.

[2] 许静.关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0(4)60、62.

[3]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5.

[4] 彭兴伟.问题引导: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2)13.

[5] 杨振炳.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3(12)7.

【作者简介】

王 敏(1964-)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