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升华

2018-03-09 19:01刘清源周桂英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协调价值观

刘清源?周桂英

【摘 要】 该文认为,我党具体分析了我国国情以及国际社会的复杂情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该文基于我国时代特征,阐释了这五大理念的内涵及意义:创新: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展:未来发展的主要保障,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多重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开放:未来发展的“世界大门”; 共享:未来发展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协调;价值观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到决胜阶段,我党具体分析了我国国情以及国际社会的复杂情势,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治国方略,丰富了治国内涵,从而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长远看,这不仅为我国解决当前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中国发展取得新成就搭建了桥梁。

一、创新: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力在世界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根本上就是看创新力。几千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更,但唯一不变的是创新力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事实。[1]一些西方国家正是在发展中抓住机遇,推进创新,才得以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由于历史原因,创新基础差、底子薄,想要赶超这些大国并不容易。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发展战略全局中的焦点地位,目的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拉动其他各资源发展。实现我国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国际地位的转变。想要成为创新强国,要由内而外,从内部创新到外部创新,双管齐下。

1、内部创新:制度环境与文化模式上的创新

文化上的不断创新变革,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美国正是在社会中培育出“不怕失败、喜欢冒险,持有开拓精神”多元性的创新文化,因此,在某一领域中取得成就是必然的。中国要建成创新强国,也要培育出自己的创新文化模式。横向上,要正确把握时代潮流与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培植创新文化。纵向上要面向世界,集百家之所长,学习世界强国创新模式,建立起我国独有的创新文化发展模式。

创新文化是内容,创新文化体制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2]社会制度的影响对于创新也是尤为重要的,我国现阶段缺乏促进创新的制度,它包括鼓励实验、多元化竞争、冒险精神等因素。政府可以转变职能,通过法律等多种制度的完善,出台鼓励号召新政策,重点扶持创新项目,从根本上激发人创造能动性,开掘创新潜力,以达到全民创新的社会理想格局。

2、外部创新:产业结构的创新

产业是对外的链接枢纽,也是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文明的背景下,大部分的产业形态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很难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说:“我国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我国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是170%。[3]”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过去依赖资源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加快了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步开创大产业获得创新动力,小产业获得创新能力的局面,增强整体竞争优势。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产业链,打造自主品牌,制造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应推动了血汗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变,制造强国到“智”造强国的转变。

二、发展:未来发展的主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整体由部分组成,并统筹部分。同时,关键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协调发展是统筹部分,发挥整体最大功能的主要方式。着力将各种复杂因素统筹整合,凝聚于社会的统一体中,从而发挥社会资源最大功能和。虽然中国已经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但发展中也同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生态等问题。而协调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也正是基于我国国情,创造性地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协调是要求,绿色是条件,双方面互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虽有着幅员辽阔的土地,但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在协调发展的理念下,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各区域携手发展,优先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落后地区重点扶持,鼓励人才建设区域发展。同时,由于城市集中大量优秀资源,乡村的各种资源却无法匹配,城乡二元化结构也就一直存在。完善相应的体制架构,合理安排不同资源的合理分配,支持农村发展现代化,从侧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努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各区域、城乡的问题的解决,也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开展提供了稳定的后援力量。

2、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多重发展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经济是外在驱动力,文化是内在驱动力,二者互相协调,相辅相成。

现在某些地区仍一味的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事实证明,在现代潮流背景下,物質文明的繁荣应以丰富的精神文明加以支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不但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具体结合地方实际,培育更“接地气”的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历史的轨道是由人民搭建的,加强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人民群众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丰富了历史的内涵。方能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唱响中国新声音。

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我们国家对众多问题的解决性概括。其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开展保驾护航。endprint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相对性,繁华经济的背后是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解决好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

生态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浪费,我国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污染量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优先推进建设一批高生产、低能耗的产业集群,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逐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

意识具有能动性,从根本上治理生态问题就要将绿色融入到我们思维中,形成“绿色思维”。切实做到保护环境,匹夫有责。做到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鼓励他人做起,减少浪费。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通过源头上的绿色生产,实施中的绿色生活方式。一步一个脚印,相信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取得巨大成功!

三、开放:未来发展的“世界大门”

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在该报告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国。这也彰显了新时期我国开放水平的更高层次。在处于新时期的交汇点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之开放理念,并且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这一宝贵的精神理念为中国当前对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带来落后。开放一直都是我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法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社会竞争中逐渐把握了主动权,增强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更加主动的融入世界发展浪潮,深入推进由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治影响力。同时助力推进地区区域大合作,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地开放发展中,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方向。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进来即引进外来优秀文化、先进技术、人才结构等。走出去就是要把我国优秀的各种优秀资源引领到世界的大舞台中去。十八大以来,我国优先培育国际引领性的产业区与经济区,其开放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开放体制上的重大突破,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发展模式上都将进一步完善。

当然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我国开放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国际体系制定的话语权以及世界规则的制定仍被某些发达国家把持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求并把握住国家话语权,并把它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从而全面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四、共享:未来发展的根本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共享理念的提出,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夯实了根基。民为国家之本,只有加强民生建设,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民的小康,只有全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小康社会才能建成,“小康”才能真正的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收入是人民百姓最直接的利益,解决不了收入问题贫困问题也会无限的放大。当前,贫困问题以及收入问题成为民生建设的“绊脚石”。现实有所呼,政策就要有所应。共享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和收入问题的重要砝码。深入推进扶贫,缩小收入差距两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精准扶贫,精确扶贫等措施,开创了我国特色性的扶贫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精准扶贫,重在精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具体问题,完善相关机制,加快我国消除贫困任务的步伐。同时也要着手缩小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的“蛋糕”合理的分给每一个人。

号召人民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增加参与感与获得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部分人民的政治意识以及政治参与感不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念没有形成,而共享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标杆,让自己努力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国家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人民努力参与国家发展建设,二者相得益彰。

五大发展理念是秉承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路,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凝练而成的中国特色治国理政新战略。也进一步探索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线。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价值指引,更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打上了良好的基础。将新理念融合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将开创中国未来新时代。这不仅是中国的进步,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進步,更加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 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N]. 人民日报,2015-12-18(7).

[2] 边极,任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张兴茂:论经济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24-31.

【作者简介】

刘清源(1997-)男,辽宁本溪人,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

周桂英 (1977-)女,河北沧州人,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协调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