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建设优秀团队文化的新思考与新实践

2018-03-09 20:08易国栋
中国教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研组校区教职工

易国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成都七中”)将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校长的第一使命,将带领团队传承和建设学校的优秀团队文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优秀团队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因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学校文化是其赖以生存和高位发展的“根”和“魂”,一所学校的优秀团队文化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建立起来。创新是发展,坚守优秀传统也是一种发展,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优秀的团队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

成都七中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团队文化。“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是成都七中的办学传统;“志存高远,气定神闲;力戒浮躁,极反媚俗”是成都七中师生的精神气质。七中文化的核心是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坚持在各种工作中打“团体仗”,坚持“聚焦课堂”,坚持“创新课程”,坚持加强班科教师集体、备课组、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建设等,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常规机制,从而稳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普遍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力度越来越大,新校区建成开校,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成都七中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教职工人数急速增加,近几年,成都七中新招聘在职教师140余人,招聘应届毕业生 120余人。新七中人太多,老七中人太少;年轻教师太多,优秀的骨干教师太少是成都七中教师队伍的现状。新校区、新干部、新教师的“三新”问题成为成都七中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秀团队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成为一个重要又紧迫的问题,摆在成都七中的领导团队面前。

新同事认识、体悟七中团队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新同事认同七中团队文化并形成行为自觉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采取加强新老校区教师队伍的融合,采取措施强化新分、新进教师在成都七中的归属感和对七中团队文化的认同

感等。

学校人本管理要秉持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传承优秀团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协调与认同、培训与使用、求同与存异等关系,坚守和传承成都七中优秀的团队文化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传承的同时让成都七中的团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优化。

二、新时期优秀团队文化建设要辩证地处理好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优秀团队文化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团结向上、同心同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氛围,而且在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传统和原则,避免出现能量内耗的现象。

广大教职工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教师队伍建设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对教职工进行“人文关怀”,是激励教职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不吝惜情感投资的管理是会得到高额回报的管理,要在教职工子女入学等方面主动帮助,要在教职工遇上生病住院、家庭急难等问题时主动关心,努力营造教职工体面生活、愉快生活的氛围。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建立一套激励性的制度,如学校制订《成都七中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成都七中学科牵头人管理方案》《成都七中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和培养实施方案》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人。

在人文关怀的同时,学校在约束性的制度管理上决不手软,严格教育教学常规。我们拟订了操作性很强的《成都七中教职工年度考评制度》《成都七中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聘任方案》等,建立了教学调查和师德承诺制度,成立课堂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严格出勤管理,严格教学教育常规管理等。

比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力度,比执行力度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在传承优秀团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在教职工中响亮地提出了人品示范、能力示范、业绩示范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干部先做到;要求中层干部做到的,校级干部先做到;要求校级干部做到的,书记、校长先做到。

三、以协调和民主的方式促进广大教师对优秀团队文化的认同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不同看法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现象。在小事上,校领导要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在大事上,校领导要坚持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校领导不敢得罪人,下面的管理人员就不会为坚持原则得罪人。作为学校管理者,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外圆内方”,形成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

新老校区的协调发展是摆在七中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采用“一体两翼,深度融合,内涵特色,精品卓越”来指明两校区协调发展的方向。在成都七中的新校区,新干部和新七中人数众多,为了帮助新校区传承学校的优秀团队文化,学校采取了很多有效的策略:加强新校区教师的校本培训;定期请七中老教师解读七中办学理念、优秀传统等;组建新校区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小组;选派跨校区的学科牵头人;建立新老校区教研组、备课组的定期交流制度;在新校区建设网班听课教室;采取新老校区教师集体教研、统一考试、集体阅卷等措施加强新老校区教师队伍的融合;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新分、新进教师的在七中的归属感和对七中文化的認同感等。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传承固然重要,但是从实际出发,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改革调整同样重要。要调整必定要颠覆,必定要涉及利益的分配,学校推进各项改革的关键是“民主”。要颠覆和调整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要做多数人支持的事。这样以协调促认同,以民主促认同就能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endprint

四、传承和建设学校的优秀团队文化要培训与培育并举

学校对教师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即研究对人的培训和使用,善用人者事必兴,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确立“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

观念。

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和引进教师、骨干教师和重点岗位职工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引进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育。新教师的培训和领军教师的培育对学校教师队伍的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完善了校本培育体系,除传统的讲座、活动、跟踪、结对、引进来、走出去等策略以外,还逐步创新了以下四种策略,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发展等现代意识与能力。

1. 建立研修共同体

现代社会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有显性与隐性之分,经验和实践智慧等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往往需要一定的情境才能呈现和共享。新知识观下的新学习观认为,如果把学习理解为由内向外的交流、分享的过程,教师就更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构建教师校本培育体系时,建构了教师研修共同体,以达到群体知识个性化,个体知识群体化。

2. 完善导师课题制

我们以学校名师、教研组长和返聘的退休特级教师组建教师研修的导师队伍,导师领衔校内小课题研究。学校将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备课组长,分学科组建小课题研究小组,促进教研组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解决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以科研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例如,高新校区物理教研组以教研组长牵头的翻转课堂实践课题小组在促进教研组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3. 分类指导、分层要求

我们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确立了四个层次来提升教师的现代素养。一是基础性培养,主要是教育教学常规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重点培养教学新秀;二是发展性培养,主要是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增强教师的目标感和成就感,重点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三是突破高原期,克服教师的高原现象,引导教师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培养部分高级教师;四是特色培养,主要是形成教师风格,重点培养各学科的领头人。

最近,我们启动领军教师培养计划,变培训为培训和培养、培育并重,我们要用校园制度、校园机制、校园文化来培育七中新时期的“牛”教师,“竖起高峰才能隆起高原”,有了领军教师才能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一个优秀的学校,就是应该允许有个性、有特质、有才干的优秀教师在校园里自由行走。葉翠微校长说:“在学科教学中有思想、有学术影响力、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好的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天马行空,要让‘牛教师成就‘牛学校。”

4. 鼓励教师自主研修

每学期,学校都要为教职工列出阅读书目,由教师选择阅读;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撰写一篇学科教学论文,记录一个教育故事,分析一个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或亲身实践的课例;每学期,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有听课节数的不同要求,其中必须听本专业以外的学科10节以上;鼓励教师外出赛课、献课、举办专题讲座等;鼓励教师参加学校每学期举办的命题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课件设计大赛等。

新时期,优秀的团队文化的建设需要新思考和新实践,我们希望成都七中的教师呈现出勤奋、志远、包容、大气、身正、学高、终身学习、自我更新的特质,希望成都七中的教师群体也呈现出共同创造、共同享有、共同承担的善打“团体仗”的特质。我们希望七中的前辈们提出并践行的 “为学,要博雅而严谨;为人,要把持住义利之辩;归到品格,则力戒浮躁、极反媚俗”的价值观,成为七中人永远的信念和精神气质,进而实现“建设为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奠基的卓越高中”的办学目标和“全球视野,中国脊梁”的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组校区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