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胜红 刘海兰
摘 要: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网络平台和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开始在各大高校流行。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混合式教学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深度、学习的评价方式上,都有一定的优势。文章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良比例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对优良比例的提高最为明显。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超星学习通 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9(b)-0142-02
“混合式教学”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2012年,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MOOC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和局限,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使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但在实训教学、师生情感交流等方面显现了弊端[2]。2013年,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2],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结合了传统教学和MOOC的优势。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3]。文章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操作办法,并分析了其效果改进情况,能为统计学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的优势
1.1 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观看微视频、PPT、案例等,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对相应知识点进行检测,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从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
1.2 学生从浅层次学习向深层次学习转变
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6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浅层次的学习上,而深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基本没时间进行。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布置好下一次课程的预习内容,并将重点和难点录制成微视频,同时将电子课件、案例分析等各种资源放置网站上供学生提前学习,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师生讨论、生生讨论,这是对知识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从“先教再学”变成“先学再教”,学生学习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
1.3 评价方式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
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试成绩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卷面知识考核大部分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描述,平时成绩则根据考勤、课堂答问、作业等适当给分,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而在混合教学方式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记录,如视频观看次数、讨论积极性和发帖量等,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练习等情况给予综合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比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化,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方式更为多元化,评价结果更为系统、全面和科学。
2 统计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笔者作为高校从事统计学教学多年的教师,每年都要负责4~8个班的统计学教学。自去年起,笔者开始在部分班级采用混合式教学,部分班级仍采用传统教学,初步探索了混合式教学的操作方法,并分析了其效果提升情况。采用的是“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这是一款基于神经系统原理打造的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自助完成图书馆藏书借阅查询、电子资源搜索下载、资讯浏览、学习课程、小组讨论等。教师可以将视频、案例、例题、小测试等放至网上,也可以将这些资源按照需要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进入到相应的学习课程,提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下面主要介绍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办法,并分析其教学效果。
2.1 课前线上平台学习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期,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好几个教学周期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一般而言,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做以下教学准备。
(1)拟定课前线上教学计划。线上学习教学计划侧重于解决学生对基础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重点的基础知识点。
(2)针对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学习其他公共平台的优秀微课视频,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自行制作微课视频。或者直接下载一些好的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也可以。
(3)在微课视频后附上案例、例题、测试题等。测试题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为主,这样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自动批改功能。
上述准备建议要在面授课堂教学前1~2周完成。利用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在线学习,完成视频观看、案例和例题学习,并完成在线小测试,碰到疑问可以在讨论区发贴,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可以回帖。利用平台的自动批改和统计功能,教师可以轻松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于统计结果显示的错误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2.2 线下课堂现场教学阶段
混合式教学的现场课堂教学主要适合两类情景:一是课前线下学习中多数学生反映的重点和难点,或小测试中错误集中的地方;二是要完成某一任务需经教师指点高屋建瓴的内容,或需各小组分享交流展示的情景。
对于第一类情景,需要教师提前1周左右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反馈信息,如测试题错误率、发帖和跟贴的热度,并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和流程。针对错误率较多的知识点,可重点讲解,讲解完后,可再次发布小测试,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APP在限定時间内完成,并重新统计错误率,如果错误率很低,说明课堂教学目标已达到,如果错误率仍然较高,说明课堂教学策略需要优化设计。对于第二类情景,需要教师课前就布置一定的基础任务,如收集资料或按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等,课堂上再进行头脑风暴,展示小组成果并分享经验。小组还可以运用手机APP平台,对别的小组给予评分。
2.3 课后线上反馈阶段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线上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布置相应的作业或任务,也可再次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发布在线检测练习,作为前两个阶段学习的反馈。另外,还可以将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成果发布在APP端,供大家课后学习和评比。
3 统计学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笔者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担任了金融1、2班和会计1、2、3、4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其中金融1班和会计1、2班作为混合式教学改革实验班,金融2班和会计3、4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班。总评成绩中,期末试卷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相同的期末考试试卷,但平时成绩有所差别,实验班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于学习平台的过程性考核数据的评分,对照班的平时成绩主要來自出勤率和平时作业情况。为了剔除平时成绩的干扰,本次选取考试卷面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卷成绩看,除了标准差没有明显差异外,实验组在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比例3个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金融实验班相对金融对照班的平均分提高了13.06分,及格率提高了22.6%,优良比例提高了49.3%,会计实验班相对会计对照班的平均分提高了10.27分,及格率提高了16.34%,优良比例提高了30.61%(见表1)。
由上述表格可见,混合式教学对提高优良比例的作用最为明显,因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想”学习的学生变得有“法”可依,有“路”可走。而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只能依靠听课和看教科书这种较单调的方式来学习和应对考试,对于所学内容往往一知半解,导致知识掌握程度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来说,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掌握度、趣味性、针对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统计学课程的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使得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良比例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对提高优良比例的作用最为明显。所以说,各高校要大力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积极倡导学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2] 李小龙,曾兆敏.基于SPOC的高职院校混合性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23-28.
[3] 余末.概率统计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0):27-30.
[4] (美)安德森,著.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