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磊+刘春斌
摘 要:基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物流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的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基于此,我国的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设置。文章基于此,着重分析该类型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并就专业设置的措施进行论述,确保各项效益的取得。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 特色专业 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174-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构建以及完善,我国的商品贸易经济不断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现代物流业逐步建立完善。一般而言,现代物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了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等行业的有机融合。为了确保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更高效益的取得,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构建以及完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概况
基于我国商品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了保障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校加强对于市场运行状况的分析,并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促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有关应用型本科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中外先进教学理念模式的借鉴以及运用,从而以此为基础带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推行。事实上,该培养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主张强化校内外的实境教学,从而实现多方位耦合,并由此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立足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从而由此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如此,有关学校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围绕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和基于价值链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要求,来进行教学组织、以顶岗实习来强化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在素质与道德培养方面强调卓越性,同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等。
上述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对物流人才的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由此实现了人才质量的提升。但事实上,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物流教育理论、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等不太成熟。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都积极开展了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但在推动开展的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关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设思路混乱
由于物流特色管理专业仍旧处于试点建设的状况,故而导致诸多的课题在建设推行的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样的状况下,有关人员面临着如何建设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设计是否符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继而导致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处于混乱的状况。
(二)专业定位不准确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转型升级工作,并加强了对于“互联网+物流”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物流行业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导致传统物流行业格局的突破,推动了物流业的创新,催生了新业态的出现。
在这样的状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为了接地气,对接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依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教学改革,部分高校出现了一味追求新颖,忽视自身实际发展的问题,促使特色专业的定位不够准确。
(三)专业特色不明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希望以此为基础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状况下,各高校工作人员以专业水平、专业特色促进特色专业的构建以及完善。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相关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生命力不强、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促使特色专业的设置往往无法与相关产业进行有效的联系,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四)配套体系不完善
一般而言,物流特色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具有系统性、漫长性。由于我国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企业模式的束缚,促使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在体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出现不完善的状况,从而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
(五)师资结构不匹配
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教学目标,其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特点。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往往招募实践能力强、操作经验足的一线物流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
但事实上,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无论在教师年龄结构、还是学缘结构、教育背景、理论实战等领域都存在师资力量不强的状况,达不到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
(六)服务社会不到位
本科院校的教师在任教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还需要促进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是教师的职责,而且也逐渐成为了对外宣传、展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得知:相关院校往往出现教师服务社会不到位的状况,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接触社会,认识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应对物流业的变化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自身前瞻性的加强,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措施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建设,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我国的高校加强了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及完善。关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化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实践应用为主旨,积极培养物流人才,确保学生物流职业技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以及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必须依托江西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实地调研、对企业物流岗位需求的分,析并融合我校的“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教育理念,来满足市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促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设置作业时,积极促进“三元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所谓的“三元育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能力。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1.健全人格。所谓的健全人格,指的是学生通过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品格、素养的全面提升。事实上,教育目的在于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完善。
一般而言,健全人格主要包含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远大的理想信念,风格高尚的道德修养,坚忍不拔、顾全大局、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敢于竞争的勇气和创新进取的热情等。
为了确保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相关的素质,相关院校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通识课。该课程的建设往往能够借助公共课程的推广,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实现素养的提升。
2.复合专业。复合专业,指的是依据个人兴趣、发展方向,而开展的专业教学活动。该专业在设置推行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专业群内开设的各类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加强第二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由此实现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经营等知识能力的掌握,确保其素质的综合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层是围绕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和需要,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可开设仓储管理、物流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客户服务等课程。
3.实践能力。为了保障物流管理專业的学生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积极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
随着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在相关教学培训的过程中促进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一是日常办公技能,二是物流业务操作技能,三是物流基层管理技能,四是物流企业综合管理技能。
(三)完善配套体系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障物流特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各高校需要积极完善物流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般而言,学校需要构建起物流特色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并加强同物流企业的合作,从而促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在体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不断完善,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效率以及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优化师资
基于应用型本科学员的特殊性,为保障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高校需要确保教师队伍专业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为了进一步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团队学缘结构、教育背景、理论实战等领域的优化,高校在相关的操作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人才进行理论教学。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还需要对一线物流管理人员的招募,从而由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五)树立服务社会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任教时,往往担负起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工作。为了规避教师由于社会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教学质量差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教师的服务社会意识,并在教学的过程加强同社会的接触,并能够宏观地了解、掌握物流业发展现状,并对物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掌握,从而由此促进自身前瞻性的加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体系的建设
为了实现对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了解以及把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各类评价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构建起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一般而言,该系统均是由师资队伍、实训设备、学习环境等因素组成,故而成为了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建立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考核评价体系。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掌握状况进行考核,而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是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对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进行考核。
基于上述教学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我国的物流特色管理教学体系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以及完善,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特有的培养模式。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概况,并就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建设思路混乱、专业定位不准确、专业特色不明显、配套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匹配、服务社会不到位)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措施(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完善配套体系、优化师资、树立服务社会意识)以及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的转变,我国的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实现我国物流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事实上,随着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构建,我国的物流管理事业必将稳步发展,并为我国的贸易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各项作业效率的取得。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5-29-3)]
参考文献:
[1] 胡晓宇,刘晨,雷勋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6(05):117-119+122
[2] 祝丽云,牛林伟,尉京红.基于SCP-SWOT分析的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02):27-31
[3] 李金峰.物流管理本科專业建设和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5(02):75-77
[4] 谢如鹤.基于“工—管融合”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规范与特色建设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3):178-183
[5] 曹俊,唐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179-181
[6] 吴婷,肖健华,曾一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实践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56-60
[7] 孙文娟.新疆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办学探索——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02):18-21
[8] 邝邦洪,乔丽媛,李赣,黄仁刚.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服务区域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4):62-67
[9] Ma Xiaomin.Adher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education in Henan to build high level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Qinmin [J]. Director Niu interview Zheng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igher Education), 2014 (7): 32-35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0)
[作者简介:黄继磊(1984—),男,硕士,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讲师;刘春斌(1976—),男,硕士,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