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拓印文化的“非遗”内涵

2018-03-08 03:03◎赵
文化产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拓印非遗技艺

◎赵 兰

(郑州博物馆 河南 郑州 450000)

【关键字】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拓印 博物馆 传统文化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得出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除此之外,还可以确定的是标准意义上的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拓印方法的起源甚至可能早。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6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是这也绝非最早的拓印作品。有记载甚至在秦始皇时就有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可见拓印文化的久远。时至今日,随着其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博界的目光,笔者作为其中一员,在对珍贵的拓印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中也颇有所得,对于拓印作品及其文化价值有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拓印的“非遗”价值

在拓印技术悠久的历史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传世佳作使得更多的文字书法、绘画精品广为传颂,深入人心,很多拓印作品甚至已经拥有了同原本的碑石相近的收藏价值。拓印的精美一方面在于本身的制作精良和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比如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因为纸张难以长期保存,拓片成为了上佳之选,众多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都是依靠着拓印技术所保存下来,成为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碑拓的兴盛与繁荣,是随着清代碑学运动的发展而蓬勃起来。清中期的嘉庆朝,出土了大量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碑学由此而兴起。当时的集大成者刘墉和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拓本留下珍贵的石刻史料,碑帖给书法艺术以研习摹本。所以,碑拓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典藏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1]。

当然,除了作品的价值,我们也应当关注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印技术自身所拥有的巨大价值。拓印是一项繁琐而又精细的工作,要拓印出一幅清晰美观的拓片,就要制作或购买一套适用的拓印工具,拓印所需的主要工具有棕刷、打刷、拓包、拓板、毛巾、喷壶等。目前,从事拓印行业的人员很少,只有一些碑刻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才有专业人员。棕刷、打刷、拓包等一些专用的工具很难在市面上的商店买到,只能在专业传习所购买或者自制[2]。正是这样的难以用工业化的方法进行拓印的生产才使得每一个拓印作品都显得弥足珍贵,也以此才表明拓印自身所具有的“非遗”价值,仅仅是历史的珍品还不足以使得一项技术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遗产,而它的难以复制性和艺术底蕴真正成就了它的价值。

二、拓印的文化意义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承载国家记忆的载体,每一个文明都需要一个记录文明的工具,拓印作为一种足以记述文化与时代的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运用,而在古中国尤为显著。这和中国传统石碑石刻的发达是密不可分的,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之间,仅仅有记载的就有将四百余万言佛经镌刻于7137件石牌,相对更早的时期则相对较少,但自公元175年至183年,也有记载下来的儒家七经二十余万言已被刻于46面石碑。这样的石碑发展规模之下拓印技艺也就如鱼得水,显得尤为重要。时至今日,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更加高科技的文化载体,拓印的文化意义显然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原来单纯的记述文明,它本身也就成为了文化的一种,拓印技术进入“非遗”就是明证。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拓印文化的表达和展现,拓印在文博的展览中要拥有一个更好的位置,不再仅仅局限于拓片碑刻上的内容,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拓印技术本身上,以吸引社会大众向其投注更多的目光。

河南省也有着深厚的拓印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凝聚着先民的智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但随着社会发展,老物件、老传统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特别是传统的拓印技艺一直停留在平面的碑文和墓志上,面对高大的陵墓石刻或石窟中的高浮雕造像和立体圆雕时,则是无能为力。但是最新探索出的高浮雕拓印技艺,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拓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体现出河南拓印技术的传承和创新是不断持续进步的。这样的继承发展体现了“非遗”文化的创新内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敢于探索新的价值,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更加凸显出拓印文化、“非遗”文化的优势所在。

三、拓印的文化传播

拓印技术所蕴含的拓印文化内核是传播发展所必需的,拓印文化自身所携带的就有文化传播的基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拓印的目的是传播承载文化,虽然这样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但是事实上,它的文化传播意义永远不会停止下来,它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理解人群中不断地进行“转义”。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媒介和图像都具备着深层次的意义(拓印兼具这两种属性),它们的意义同样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漂浮”。拓印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或艺术创作的媒介,它的意义当然也是不确定的[3],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拓印技术产生千年而历久弥新,在不同的时代找到自身不同的文化定位,而不是固步自封、难以进取。

拓印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也体现在古为今用的文化遗产上,作为传统古法,而被现代传承创新,这样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发展“非遗”的初衷。不是将这些传统的优秀技术、精良文化束之高阁让人仰视,而是切实的继承运用,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不是依靠少数技艺传承人的匠心匠艺所能够实现的,还需要整个文博界的重视和加入,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了解,从表象的技艺层面到内核的文化层次,共同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结合拓印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传播内涵,让全社会更广泛地了解拓印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博物馆对于“非遗”传承的功能与作用。将拓印文化更好地传播于当今时代,既是对拓印技术的发展有利,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开创性继承。

近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种会议强调要求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不仅仅是要求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更多的还是要求真正提取出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时代、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汲古开新。近些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笔者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评为“非遗”之后拓印技术在传播和展现中都开创了一个更好的局面。“非遗”的文化内涵为拓片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带来了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而拓片技艺的复刻和展示为“非遗”文化的具象化、实体化有着巨大的助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推动互相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拓印非遗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