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客的帮扶支持系统研究

2018-03-08 02:2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客院校高职

杨 萍

(扬州职业大学 科技处, 江苏 扬州 225009)

创业动机是指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创业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动机或者出于好奇想尝鲜,或者想逃避未来工作,或者对所学专业或当下生活现状不满。学生创客由于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产生很多的挫折或走很多弯路,不仅导致许多创业项目夭折,而且对创客的创业意志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针对学生创客的各种及时关怀与帮扶显得尤为迫切。

1 高职院校学生创客的鲜明优势

1.1 与普通高校比,职业院校学生学业与职业更贴近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或者创业。因此,其职业元素更加鲜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一般都有在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有的专业教师就是来自企业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企业联系也比较密切,或订单培养或工学结合,或接触企业或者仿真工厂实训,职业院校与职业耦合度更高。

1.2 与中职学校比,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优势更显著

不同于16~17岁的中职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受教育程度、思维理性度、资源平台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各方面表现都显得成熟老到。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强些,洞察创业机会的判断力更敏锐些,创业似乎更加富有激情。特别是在学校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后,更容易成为大众创业的生力军。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所知,高职高专学生创客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层次的学生。

1.3 受就业门槛制约,职业院校学生选择创业似乎更现实

由于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是高考冲本失利后的学生,因此除部分学生继续专接本、专转本外,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学历可能就是大专,受就业招考门槛条件的限制,高职学生一般无缘国家公务人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因此,剩下的就业途径就比较单一,学生毕业后,要么进入企业工作,要么选择自主创业。于是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青年,放下面子、甩开膀子,加入到就业创业的队伍中。他们是一群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观念最创新的先进社会群体,是传承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双创”大军的重要主体。

2 高职院校学生创客的窘境

2.1 创业激情饱满,但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

创业,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刺激。于是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凭着一时的好奇,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在各种准备(尤其是对市场以及未来创业艰巨性缺乏足够预期)不足的情况下,一头扎进创业大军中。可是一旦步入风起云涌的市场,尤其是落得个头破血流之后,这些创业者的创业雄心就会遭到重创,创业毅力就会动摇,创业热情顷刻间便会荡然无存,一些心理承受力较弱、意志薄弱者就会在失败面前打退堂鼓。此时,如果学校、家庭、社会关怀不能及时到位,创业学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老板不像老板,在校生不像在校生,两头无着落,归属感严重缺失。当问题接踵而至时,他们会苦于没有思路,感到无助,甚至沮丧消沉。

2.2 创业经验不足,经营状况堪忧

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组织创业活动、能够有效地把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包括发觉和捕获商机的能力、整合创业资源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与用户沟通协调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创客一般只熟悉书本的理论,缺少面向社会经济服务的实战经验,创业经历或经验严重不足,学生创客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创业成功成为一件小概率事情。

2.2.1创业机会和项目识别不准 留给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要么是体力活,要么是高风险项目,要么是模式已经流程化,不需要太多创新和思考推理的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时由于缺少经验,往往扎堆于创业成本较低、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的服务类、大众类的创业项目,如奶茶店、洗衣房等,或者选择加盟连锁行业,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门槛较低,校内群体有需求,校园内有价格和地域优势,短期内容易盈利。但是这些项目的弊端也非常明显:科技含量低,容易复制。这些项目如果未来离开校园孵化平台,彻底推向社会后,一方面没有了消费群体,另一方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待市场考验。

2.2.2市场驾驭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不能准确、及时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不能科学判断并预测社会发展趋势,对市场的观察不够细致敏锐,对目标市场以及竞争对手并不了解,加之在层层加码的税赋面前,学生创客发现外面的世界的确精彩,也十分无奈。他们不知道如何驾驭市场,如何应对劳动法,如何履行环保等社会责任,在市场大潮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2.2.3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短板明显 这些初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仅不健全而且执行力不够。创业团队中好多是同班同学甚至是同宿舍成员,没有考虑过团队成员的性格或者专业互补性。如果企业主要负责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急躁冒进、盲目自大, 时间一长,碰到一些波折,或是涉及利益,就会发生矛盾,最后往往各奔东西。

2.3 客观资源匮乏,创业过程举步维艰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人才、资金、项目。政府虽然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但是无论是创业门槛还是审批手续、收费项目,对于高职创业学生而言似乎不太适用,也没有可操作性。以扶持资金为例,国家目前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总体上不到百亿元,其中能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更是杯水车薪。另外,受大学生创客还款能力的限制,国家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贷款政策优惠落实到大学生身上也比较难,很多高校创业学生并不能及时从银行顺利取得相应创业资金。加之,学生的人脉资源匮乏,生活圈相对简单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

2.4 缺失宽松的创业环境,学生创客顾虑太多

创业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各种艰辛付出的开始。创业虽然启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各种说出来和说不出来的顾虑和担心却伴随创业者始终。

2.4.1担心父母的抱怨 中国大多数父母的传统观念较强,希望孩子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知识技能,毕业后能有一份相对轻松、收入稳定的工作,至于上学期间创业,在他们看来那简直就是荒废学业,是不务正业。诚然,大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创业失败的风险很高,万一创业失败,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算,还丧失了宝贵的读书时光,巨大的机会成本不仅不能给自己一个交代,而且可能还会因为创业给家庭带来一系列新的债务,花光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和毁了他们的晚年幸福。因此,在校大学生创客们许多都是瞒着父母,负罪感时刻伴随着他们。

2.4.2担心自己无法兼顾学业和创业 以高职兼职创业的学生为例,他们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创业,大多数情况下还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上课,因此也要遵守学校的课堂管理规定,比如上课前需要将手机等通讯工具集中装入教室前面指定的手机袋。但是,这个管理规定对创业学生来说就是致命的,在兼顾自己的学业的同时,却因为不能及时反馈客户需求而耽误了创业的推进。服从课堂管理还是遵循客户至上成为摆在创业学生面前一个尴尬的问题,尤其在学校就业率指标考核体系下,由于创业完全被边缘化,许多时候他们只能选择优先完成学业。

2.4.3担心被作为反面教材 创业路上风云莫测,为了实现创业梦许多学生也是付出很多,翘课、休学可能是常有的事,如果押了赌注,花了时间精力,不能一炮打响,不仅自己血本无归,不能正常毕业,而且还很可能被视作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比如申请创业休学)的反面典型。学生创客们可能会思索,假如自己不折腾创业,毕业找个工作干起来也不是很难的事,实在不行待在家里成为啃老一族,也不至于落个坏名声。

2.4.4担心踏入社会后的继续生存 学生创客,不可能只满足于在校的几年创业,如果有可能,他们还是希望把创业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来追求,尽可能把它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经营。在校这几年,创客们可以不用考虑什么养老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迁转户口档案等,毕业后一旦选择创业,那么这些都将是摆在学生创客面前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创业失败后如何保障基本生活, 在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环境下,大众能否对他们有足够的包容。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只会加重正在创业的学生创客群体的担心与恐慌。

3 构建学生创客有效帮扶支持系统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校一方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共同“推一把”,建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客的有效社会支持系统,真正把学生创客们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3.1 学校层面的创业帮扶支持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文件精神,学校应该尽快改革传统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业要素、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

3.1.1包括创业意志力教育在内的各种激励措施要陪伴学生创业全程 创业意志是创业者根据既定创业目标,不管创业过程中出现何种困难,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斗志和精力,保障创业的成功。创业道路上,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遭打击和失败是常态,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作支撑,创业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拼的是智力,更是毅力。因此,对高职院校创客而言,首先要获得精神支持。高职学生不管是离校创业还是在校创业,虽然人离开了课堂,但是身份依然是在籍在校生。因此,学校必须把他们当成一分子,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给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庭群体打气加油,将创业教育宣传到位。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发送创业论坛、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分享会等讯息,欢迎他们随时来聆听,了解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业初期的复杂心态、创业动机、传奇般的创业经历,有效激发、鼓舞他们的创业斗志,增强他们克服创业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此过程中,心理辅导也要陪伴他们创业的全过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要调整各种服务范围,自觉将创业学生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接受创业同学们的心理咨询,主动矫正不健康的创业心理,引导创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即使这些创客将来走上社会了,依然是学校的校友,学校对他们的关怀依然不能断线,要通过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定期关注企业成长发展动态,保持与他们的密切联系,经常邀请他们来校为在校大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指导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创业沙龙等赛事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评选十佳优秀校友等,表示出对他们创业的认可和鼓励,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3.1.2教学管理模式更加灵活,贴近创新创业的学生需求 立足于培养创业性人才的目标,在创业学生的请假、缺课、迟交作业、休学、退学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比如对于学生创客,允许个别辅导、网上交作业、单独考试、以创业学分抵算课程学分、以创业项目替换毕业设计等;出台宽松的转专业管理办法,对学生创客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保留学籍的前提下离校休学创业,灵活规定返校复课的时段,做好相关课程和培养计划的对接,切实打通学生在校学习和离校休学创业双向流动通道,保证学生的创业、学业的双丰收。

3.1.3全力保障创业要素资源

(1) 创业专款——资金来源多元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建议学校直接投资,与创业大学生同担风险,共享收益。学校要与有志于为大学生创业做贡献的企业广泛交朋友,甚至形成创业教育联盟,借助国家、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创新创业人才拓宽资金来源,共同帮助创业者渡过难关。

(2) 创业导师——专家手把手帮扶。学生创业的项目,大多数还达不到跟市场竞争的水准,因此专家辅导显得尤为必要。可以依托学校以及校外相关单位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建创业帮扶导师义工队,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把关和指导。特别是项目的筛选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一个项目不能适应环境、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需要,先天畸形,后天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是瞎子点灯。一旦项目通过可行性立项,导师可以全程遥控、远程集体会诊甚至可以驻点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里的指导不仅包括创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情感困惑、人文关怀等,切实帮助创业学生掌握社会的创业趋势,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在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

(3) 研究机构——组织资源高效化。高校可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以及创业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创业扶持基金会等机构或社团,遴选一些热心创新创业事业,有一定政策领悟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教师集中办公,随时为需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路上的大学生提供项目征集、专业指导、后续追踪、手续办理、依法维权等服务。同时,机构也要树立开放意识,与其他高校的创业组织保持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以开放本校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创业资源要素的共享。

(4) 创业园——平台资源助孵化。孵化原意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装置。现常被引入经济领域,指通过提供场地、共享设施以及培训、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对创业项目进行保护,促其成长壮大。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是广大学生奇思妙想成为实实在在创业活动的实践实验场所,一定要把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可以适当引入成熟企业入园,为孵化团队提供学习典范,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形成“共生型”的创业生态;也可以针对在校生或是刚刚毕业有创业需求但又不希望离开校园的学生,组织专家对创业园项目可实施性进行论证,指导大学生创业者研读好国家的政策导向,紧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尝试从小项目、“互联网+”新业态项目等入手,尽可能降低学生创客的风险和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对学生创客的孵化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

(5) 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敞开式无限供给。开发开放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校的图书、视频课程和在线学科教师咨询等教育资源,免费共享云平台的虚拟学习,使创业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中的学校“ 一次充电, 终生放电”,而变为终身教育,保证创业学生根据需要随时便捷地获得创业知识。

3.1.4打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创新创业文化是指在鼓励学生用创新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形成的、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思想认识、环境氛围、制度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创新创业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内宣传栏、广播、横幅、校园电台、报纸等媒介,广泛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提升校园创业文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度对接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激发师生内心深处的自我创新创业意识,让广大师生置身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中,时刻处处感觉到创新创业文化对自身生活学习的渗透度和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创业热情,发散创造性思维,变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

3.2 政府层面的帮扶支持

政府出台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本身并不难,关键在于制度的细化、执行和落实。就政府金融扶持政策而言,政府“种子资金”需要更务实、更优惠,小额贴息贷款需要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和贴息幅度,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创客尽快地获得资金注入,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政府还要创新思路,鼓励社会基金组织、风投公司、民间资本等以灵活的方式参与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在解决创业学生后顾之忧方面,可以简化大学生创客人事档案托管手续,出台学生创客职称评定办法,借助政府的资源帮助创业典型适当打开销售渠道等,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接地气的帮扶行动,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3.3 社会层面的帮扶支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注定不平坦。对于创业者,社会的宽容和理解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它能从情感上、精神上有效缓解创业者巨大的心理压力,鼓舞创业者从创业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继续去承担不确定性和风险,直至取得创新成果。虽然学生创客们终究不一定能成为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微软的比尔盖茨以及其他休学创业成功的大咖,但是社会仍然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和包容的姿态去接纳他们。因为在良好的创业生态中,创业失败从来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也不会遭到嘲笑,只会鼓励人们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继续大步向前走。

[1] 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 (5):174-175.

[2] 周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及培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2013(32):104-105.

[3] 郭明顺.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4(12):56-59.

[4] 范伟源,王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239-240.

[5] 李萍,郑旭.美英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6):96-99.

[6] 陈东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11(3):60-61.

[7] 居珈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07-109.

[8] 邵利群.拓宽成人非学历教育渠道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4.

[9] 张秀娥,孙中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政府支持体系建设[J].求是学刊,2013(9):50-55.

[10] 褚建军,陈龙根.对我国成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3):100-102.

猜你喜欢
创客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