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兵
(南通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年来,江苏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主线,以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强省”为目标进行自我加压,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服务外包、对外投资以及开发区建设等各项经济指标均走在全国领先水平,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江苏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造成了阻碍。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江苏省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以来,确定了创新驱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为促进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创开放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江苏应牢牢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于“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使命和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进入相对低迷发展时期,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外贸回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1—6月,江苏省对外贸易总额18 748亿元,同比增长20.6%,创下自2011年以来江苏半年度外贸同比增速最高纪录。贸易方式结构方面,一般贸易大幅增长,加工贸易开始企稳,市场采购等新业态也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贸易伙伴结构方面,对美、欧、日等传统贸易伙伴在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对东盟、韩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贸易产品结构方面,出口以机电、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等传统优势产品为主,进口以铁矿砂、煤炭、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为主。
在国际资本收缩、跨国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江苏的产业优势、服务优势突显,利用外资全国占比增长,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江苏省累计设立了近12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4 000亿美元,企业数量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均位居国内首位。从投资领域来看,传统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持续下降,新能源、新医药、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不断提高,2016年,江苏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46.7%,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外资比重超过了40%。
近年来,江苏凭借优良的区位和政策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突出的人才优势,在服务外包领域发展十分迅猛。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总额达到5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服务外包执行总额为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当前江苏服务外包的主要业态是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其中KPO发展最快,显示江苏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呈现出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的趋势。
面对当下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经济新形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成略等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找国际商机、加大国际投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江苏省对外投资项目达到1 053个,同比增长32%,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140亿美元,同比增长46%,企业境外投资平均规模为1 348万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8万美元,对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了1 000万美元的有255个,同比增长25%,占全省同期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25%,其中,超过5 000万美元的项目有88个,占全省同期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8.4%。
开发区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运行载体,在全省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江苏开发区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管理体制创新、资源配置、技术研发、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26家,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家,开发区完成业务总收入超过30万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 600多亿元,全省出口加工区达到15家,综合保税区10家,已成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
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正发生重大复杂的变化,全球产业格局进行深刻调整,江苏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2]:
江苏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大量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投入的结果。当前,江苏资源瓶颈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态势严峻。从资源约束来看,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能源消耗总量突破3亿吨标准煤,较十年前(2006年)增长76.5%;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正在逐渐丧失,2016年江苏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1 574元,较2006年增长约200%;从环境约束看,我省空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都达到或接近环境承载力的上限,随着国家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推进和对能源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今后江苏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当前,江苏三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需求结构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偏低,部分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方面,虽然当前已形成“三二一”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但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重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较低,出口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大部分出口商品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出口效益不高,应对国际风险的防御能力较弱;区域城乡结构方面,尽管苏北、苏中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与苏南的差距继续拉大,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苏北人口持续流向苏南等发达地区,城乡间不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化解上述结构性矛盾,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3]。
近年来,江苏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便宜的土地、能源资源和社会成本,吸引了大批境外的资本、技术、设备等先进生产要素,带动了江苏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境外公司对江苏的早期投资主要是资源导向和成本导向型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行业,出口主要采取贴牌生产和“价格竞争”方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加重、技术溢出效应差、本土企业发展受到压制、国际贸易矛盾加剧等。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和社会成本的不断上升,江苏这种依靠要素投入和价格竞争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暴露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新形势下,江苏应顺势而为,积极转变和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源,以推动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4]。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虽然江苏现有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规模都已走在我国领先地位,创新体制不断完善、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总体来讲,江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国际竞争力偏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创新动力、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技术溢出效应较低、监管制度与法律体系不完善、企业尚未形成真正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发现和释放企业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上还处于缓慢的复苏阶段,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失业和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开始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造成国际市场竞争开始向高端化、智能化产业领域方向发展,这势必会挤压江苏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空间;另外,东盟、拉美、中东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受益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本国优势产业和技术,这些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又加大了江苏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的出口难度,江苏开放型经济正面临“前后夹击”的发展压力,应对这一压力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增创比较优势立足国际市场。
政府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江苏开放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江苏各级政府应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探索和完善经济管理模式,清除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活力高效的社会创新机制;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同时推进对外投资体制的改革,加快对外投资;大力推进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废除逐案审批和产业指导的投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便利化和高效化,推广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营造公开、透明、规范、开放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切实保障投资安全,等等。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价值链逐渐向创新链拓展转变,科技创新是助推这一转变的核心因素。新时期,江苏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首要任务就是围绕经济发展战略,深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开放型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增加创新投入,加大研发力度,重视和加快技术研发机构和其他创新平台的建设,聚集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做好未来重点领域和原创技术的攻关突破,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基地,着力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和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注重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定位创新,塑造企业核心专长,创建和培育国际品牌,政府应加大知名品牌扶植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5]。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今后江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着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促进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优化主导产业,推进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努力发展通讯电子、高端装备、智能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大力推动金融、软件信息、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以优势产业为先导,瞄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加快推进企业装备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实施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推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构建优势互补、协同有序、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具体包括: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地区人才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提升区域整体效能和对周边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进苏中、苏北协同发展,积极引导苏中、苏北地区健全科技创新机制,聚焦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创新要素集聚力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和错位发展,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增创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提升经济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经济园区在培育新产业、发展高科技等方面的核心载体作用,优化全省经济园区建设布局,着力发展国家级重点园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继续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高水平“引进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国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江苏应继续坚持“引进来”策略,通过聚集、整合国际先进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优化,不断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创新活动的能力;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企业大阔步“走出去”,支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省内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主动获取全球经济资源,促进企业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坚持趋利避害和优势互补,形成全球化条件下的竞争新优势[6]。
[1] 李卓.江苏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发展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2] 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5-12.
[3]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42-45.
[4] 储东涛.论江苏应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现代经济探讨,2013(4):46-50.
[5] 陈勇星.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37-41.
[6] 赵静敏.“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8):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