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不同程度血栓闭塞血管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急性胸痛、出汗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1]。临床上许多疑似ACS病人出现胸痛症状,心肌酶学检查存在滞后性、低特异性,心电图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能及早确定急性心肌缺血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影响治疗效果[2]。近年来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心肌缺血时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敏感性,是理想的血清标志物[3]。本研究比较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酸同工酶(CK-MB)水平,评价联合检测IMA、cTnI、CK-M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确定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作为观察1组;心肌梗死31例作为观察2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3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胸痛到就诊时间≤3 h;符合ACS诊断标准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4];年龄40岁~80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外伤引起的急性胸痛;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严重感染。
1.3 检测指标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于即刻、6 h、24 h抽取肘静脉血10 mL,同期体检者采取肘静脉血10 mL,静置30 min后,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标本,保存于-20 ℃冰箱,备用。IMA采用白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测定;cTnI采用化学发光法于beckman access自动发光分析仪检测;CK-MB采用酶动力法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分析仪检测,试剂盒均购自长沙颐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操作。
3组IMA、cTnI、CK-MB比较 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 6 h、24 h I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即刻、6 h、24 h I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 6 h、24 h 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详见表2。
组别时间nIMAU/mLcTnIng/mLCKMBU/L对照组 2020.32±2.540.07±0.0312.03±5.19 观察1组即刻2975.19±6.891)0.08±0.0415.36±5.72 6h2921.26±2.610.09±0.0516.32±6.87 24h2922.51±2.720.09±0.0616.09±6.99 观察2组即刻3176.26±7.061)0.07±0.0315.67±5.88 6h3121.02±2.5910.54±5.662)21.03±6.472)24h3121.92±2.6622.09±7.282)26.21±8.492)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观察1组同时间点比较,2)P<0.0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急性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统称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中老年病人,临床常以急性胸痛、胸闷多见,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5]。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蛋白,具有特异性高及出现较早特点,2002年取代CK-MB成为检测心肌受损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疾病和非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感染等)均可引起cTnI升高,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细胞受损时其水平升高,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但微小心肌细胞受损时其水平升高不明显,甚至不升高,影响诊断及治疗,延误病情[7]。
IMA由肝脏产生,与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同,心肌缺血发生后5 min~20 min,IMA水平立即升高,心肌恢复血供后能维持2 h~4 h,6 h~10 h后逐渐降低恢复正常水平,具有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敏感特点,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能帮助早期诊断ACS,便于早期治疗,提高治疗疗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ACS病人即刻IMA水平高于健康人群,6 h后恢复正常水平,但ACS病人即刻cTnI、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心肌梗死组cTnI、CK-MB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24 h心肌梗死组cTnI、CK-MB水平最高,这与相关研究[9]结果一致。IMA升高的速度及时间较cTnI、CK-MB均提前,在短时间内提高诊断准确性,便于及早采取措施恢复心肌血供,减轻心肌损伤,在ACS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IMA已作为早期鉴别、诊断急性胸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但无法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只能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心肌受损,此时须结合cTnI、CK-MB水平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但对于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便于早期采用积极措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风险[10]。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IMA、cTnI、CK-MB对AC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人出现胸痛时及时检查IMA水平,如增高便采取积极措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Westwood M,van Asselt T,Ramaekers B,et al.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assays for the early rule-out or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eople with acute chest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2015,19(44):231-234.
[2] 徐震,郝天波,吴继华,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21-424.
[3] 陈清理,汤圣兴.IMA在ACS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83-787.
[4] 于东明,徐玢.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9):1-5.
[5] 陈梓桃,韦永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904-1905.
[6] 杨杰,张连胜.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36-37.
[7] 安亚平,刘志琴,黄山.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价值及其与脑钠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3):1227-1229.
[8] 李贵华,任文林,李莉等.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胸痛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33-735.
[9] 王依屹,张珏,王晓乐.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发现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6):671-673.
[10] 刘亚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