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严重危害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1-2],该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高。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做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疗和控制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也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大量文献报道社区采用多种措施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和体会,已有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多数为1年甚至半年)[3-6]。本研究比较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接受常规干预与综合干预3年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治疗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58.9岁±11.0岁;病程3.3年±0.6年;体重指数(BMI) 25.1 kg/m2±3.4 kg/m2;高血压家族史31例;高血压分级:1级(低危)35例,2级(中危)71例,3级(高危)14例。观察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58.0岁±9.6岁;病程3.5年±0.7年;BMI 25.2 kg/m2±3.6 kg/m2;高血压家族史34例;高血压分级:1级(低危)31例,2级(中危)72例,3级(高危)17例。经统计,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男女不限;年龄18岁~80岁;社区常住(居住期超过6个月)居民;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4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建立电子档案,包括病人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史、家族史等),病情(血压值)及治疗情况等。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用药指导,按需测量病人血压,定时发放宣传材料、举办高血压专题讲座。此外,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分级社区随访管理,低危病人予Ⅰ级管理,每3个月随访1次;中危病人予Ⅱ级管理,每2个月随访1次;高危病人予Ⅲ级管理,每个月随访1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实施连续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强化健康教育,持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每个月邀请附近三甲或二甲医院心血管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动员病人及家属参加,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互动,详尽解答病人治疗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建立“防治高血压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宣传相关知识,回答病人提问,并鼓励病人分享各自的治疗经验和体会。②强化用药指导,每半个月分批组织病人测量血压(或提供上门服务),对病人使用的药物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进行不定期检查,对病人在用药中出现的疑问、不适等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综合考虑经济能力,优化用药方案。向病人强调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并要求家属监督。③合理膳食,嘱病人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高钙、饮食为主,选用食材时优先考虑芹菜、黑木耳、萝卜、冬瓜等。发放限盐勺,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 g。④锻炼指导,根据病人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健康运动指导,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方法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前提,并不定期检查督促。⑤心理干预,正确引导病人了解医学知识,树立高血压可防可治的信念,消除紧张情绪,指导病人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1.5 观察指标 病人血压变化情况;生活习惯改变情况; 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
1.6 血压控制情况 参照文献[7]分为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3年内75%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140/90 mmHg(>27个月);尚可:全年有50%以上时间血压记录<140/90 mmHg(>6个月);不良:全年有50%或以上时间血压记录>140/90 mmHg(≥6个月)。控制率=血压达标病人数/病人总数×100%。
2.1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因迁往外地等原因,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2例、3例病人脱落。干预前,两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血压控制情况而言,对照组优良23例,尚可50例,不良45例,控制率为61.9%(73/118);观察组优良38例,尚可56例,不良23例,控制率为80.3%(94/117),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
表1 两组病人血压比较 (±s) mmHg
2.2 两组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习惯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剂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s) 分
2.4 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比较 3年内,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各5例,短暂脑缺血3例,心脑血管病发生率17.8%(21/118);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脑梗死1例,短暂脑缺血1例,心脑血管病发生率7.7%(9/117),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18.8%,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9%[8]。通常,病人出现严重症状体征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缓解后带药出院,此时,高血压的治疗从医院转到社区,构建社区高血压管控模式可能帮助病人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在社区加强高血压防治,定期测量血压,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是改善社区人群高血压病情的根本,也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键[9]。
本研究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社区范围内对病人采取知识教育、用药指导、病情监控、锻炼指导、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持续观察3年,观察组病人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显示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考虑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观察组在这些方面对病人加强监督和管理,按医嘱服药、低盐饮食、戒除烟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放松心情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相应病人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但社区干预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10]。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共36个条目,是评价生活质量常用的测评工具;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1]。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10],这与其血压控制率较高及生活习惯明显改善相吻合。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已有研究[12]报道一致。孙晓霞等[13]对无锡市藕塘社区的480例病人施以3年的社区连续综合干预,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吸烟及每周运动情况分别由最初的70%和25%转变为59%和55%(P<0.05);服药依从性评分由干预前(4.78±2.33)分提高到(7.31±1.88)分,效果明显,不足之处是未设对照组。
综上所述,长时间连续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Wang X,Bots ML,Yang F,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trend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J].J Hypertens,2014,32(10):1919.
[2] Akinlua JT,Meakin R,Umar AM,et al.Current prevalence pattern of hypertension in nigeria: a systematic review[J].PLoS One,2015,10(10):e0140021.
[3] 李燕军,刘慧如,陈丽芬.东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6):92-93.
[4] 李松涛,田娜,苏美芳,等.玉环县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初探[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0):885-887.
[5] 于学军.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53-154.
[6] 邢光红,戚圣香,吕惠青,等.南京市高淳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3):28-30.
[7] 赵卫国,杨凤爱,田满荣,等.综合措施强化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7):1980-1982.
[8]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52.
[9]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10] 邓章莉,冯浓萍,彭子日,等.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954-1956.
[11] Jiao HC,Ju JQ,Li YL,et al.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F-36)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omplement Ther Med,2015,23(3):494-504.
[12] 俞卫丽.社区综合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5,8(4C):81-82.
[13] 孙晓霞,陈敏健,夏彦恺.社区高血压患者连续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