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积极创新和改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学学科自身的优势,从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才能达到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为了实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创设适宜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的方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同时也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内在的含义提供了便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锻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生活情境的创新不仅将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供了便利。比如,教师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等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设置相关问题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这些知识相关的数学谜语。比如,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有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无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然后引出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竖琴演奏视频、火车在轨道上行驶、广场上美丽的探照灯等生活化情境的画面。而学生则通过观看这些熟悉的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中有关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进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将质疑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地迷信权威和相信书中的内容,而是应该在不断推翻旧的观点和错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大胆地进行验证,才能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避免出现思维停滞不前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多边形与内角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警示标语、举行砖块、六边形蜂巢等多边形图片,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在学生给出各自的答案后,教师再揭晓正确的答案。此时有很多学生内心产生了疑惑,质疑教师所给出的答案的正确性,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要求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如果將六边形分为四个三角形的话,那么学生可以通过180°×4计算出最终的答案是720°……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变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变式问题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共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推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合理的变式练习的层次,严格地按照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进行问题的设计,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进行概率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列举法求概率的相关内容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对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进行阐述。接下来通过引导学生就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对比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式详细地进行相关知识的阐述,最后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环节而导致其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探索、想象、推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其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加强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索和研究的力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钰.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6):20-21.
[2]龚美玉.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