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芹
摘 要:英语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为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而服务的。语用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一改过去强调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点的要求,加强对他们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阅读教学的意义。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围绕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用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囊括了词汇、语法和句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都应有所改变。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仅仅将阅读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灵活运用,成为语用方面自主型、创新型的人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一、在阅读中设计语境,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的英语文章往往描述了某一故事或创设了某一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能够增强语感和语用能力。以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词汇、语法等知识分裂开来,传授给学生,最终导致他们掌握的内容也是分散的,无法利用起来,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学生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失误和错误,这就是因为学生的语感没有建立起来,语用能力不强。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在阅读教学中设计语境,减少学生语用错误问题的出现。如,教师首先出示句子:Its cold here. 随后要求学生根据当前所处的环境结合例句进行更多的表达。如①Its only 10 degrees Celsius today. ②I had a cold,c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please?③It is cold here,we should move to another place. 这样,在一个例句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更多的语句,且都与同一情境相关。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正确转化方法,明确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规定与关系。长期开展这样的训练能够减少学生在语用方面出现的错误。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语用意识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能不断地重复记忆、书写,那么不仅语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还将大大降低。在英语课程改革的今天,阅读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他们理解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下十分“流行”的多媒体设备,将阅读的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同时认识到所学内容应运用于哪种情境中,增强语用意识。如视频中播放一家人出游的画面并伴随文章的朗读音频,学生边看边听边理解。随后,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视频中的重要信息,如都有哪些家庭成员参加了此次出游?出发的时间是哪一天?去了哪个地点?都游览了哪些景色以及参与了什么活动等。这样一来,学生会回忆刚才视频中的画面及背景朗读的内容,尝试表达。在尽可能贴近原文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实现了运用和创新。如朗读的内容为“How about Sunday?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on Saturday.”表達了出游的时间,那么学生在描述这一句时就会说:“They went out on Sunday,because the man had work to do.”这样形式新颖的阅读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又锻炼了他们的语用能力和语言编创能力。
三、整合文化信息,增强跨文化意识
学生在语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多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外国文化,这不仅导致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错误,还会闹出许多笑话。教师应借助阅读文章本身,将蕴含在内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照猫画虎”式的语言表达,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与人沟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龙“dragon”在我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是传统皇室的标志。且在我国,许多与龙有关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但在英美国家,龙却是一种邪恶之物,十分的凶猛,代表着非正义。因此,对于“望子成龙”,他们会理解成为“望子成凶”。再如,红色“red”在我国是国旗的颜色,代表着正义和热情,是我国的代表色。但在国外,red有时象征“blood”或“bloody”,有时也代表着暴力和危险[2]。可见,学生如不能区分中外文化的差异,那么在阅读理解和语用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总之,教师应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将这样一个环节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高他们英语交际水平的入手点。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芳.关于语用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的相关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112.
[2]邵正阳.语用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探索[J].英语教师,2015(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