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更为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相比于语文这种平常大量使用的学科要难学得多。学生初次接触数学这门学科,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而针对数学的教育,旧的教学方法与要求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课堂,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教育方式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国家更是因此发布新课标来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如今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接触了大量的课内课外的知识,如果按照以前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学生学习,极有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所以,数学教学需要一种新颖的教育方法,而数学需要探究精神,探究问题是开展数学教育新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探究问题;设计;应用
一、分组探究,结伴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总是希望学习时能有一个伙伴,这样能大大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在自己学习时,可能会产生孤单寂寞的感觉,从而产生厌学心情,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学习数学。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情况为学生挑选适合学习的伙伴,实行小组教学,将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在小组中分配与之匹配的职务。小组内的学生互帮互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帮助别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一起学习,有不懂不会的问题可以立即询问小组成员,及时提问,能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难点重点。例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配合,准备学习资料,使上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老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课本二年级下册中的第8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可以小组间互相配合,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收集的数据,共同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
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不愿意学数学或者学不好数学,主要是因为数学不像语文与生活联系那么紧密,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大量的数学,他也会在生活实际中探究数学的用法,所以,教师需要做的是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方便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建情景的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对于抽象化问题的理解比较难,所以在给小学生创建情景教学模式时要尽量简单,尽量让学生易于理解。简单的情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让学生通过情景很容易联想到數学问题。比如,在计算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5+6-7=4。老师可以给学生创建生活中简单的情景,比如妈妈今天上午买了5个桃子,下午又买了6个桃子,晚上送给阿姨7个桃子,问现在还有几个桃子。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能很容易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像这样简单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创设简单的情景模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简单化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创设了简单的数学情景能让学生产生联想,更加轻松地理解各种数学问题。
三、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想,现在的学习都是急于求成,不能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课堂上,一般就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完全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参与感,导致学生缺乏上课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身份互换的方法解决,选取一名或多名学生上台演讲自己是如何理解数学和如何学习数学的。学生在台上进行讲课,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与交流能力,还与同学交流了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同学间的交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数学。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学课本中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可以上台讲解自己是如何理解分数的,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运用分数的事情,以及分数的优缺点等。台上学生讲解,台下学生可以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数知识,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与分数有关的事情,提高学生对于分数的记忆力。或者老师在课上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学生在台下讨论得出结果进行抢答,学生都很愿意参加这种竞技类的小游戏,自然乐意探讨与分数相关的知识,这样便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了。
现如今,教学追求新颖有效,教师在教授数学课时,可引入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上课过程中,课堂讨论能作为良好的课堂调剂品,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在课堂上对数学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通过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增加了两项技能,培养出一个综合型的素质人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段元美.问题解决认知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小学数学“众数”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35-139.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