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珍珍
摘 要:数学史是学习和认识数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学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巨大的意义。但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数学史素养缺失,对数学史不够重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把数学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目的性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把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巧妙运用
一、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史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在教学中穿插数学故事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文化魅力。例如,九年级“相似”的教学中,就介绍了谢尔宾斯基地毯以及雪花曲线,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形象的数学史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去到数学学习中去。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现代数学教材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打破了数学知识的产生顺序,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演进过程,了解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背景条件,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便捷途径。
再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学生在了解数学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明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建立系统化的数学思想。比如著名的“七桥问题”就是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对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在了解数学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形成的曲折性和长久性,从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数学家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严谨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巨著《九章算术》、圆周率,优秀的数学家秦九韶、李冶、祖冲之、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等的研究经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二、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境
首先,表现在教师群体忽视数学史的价值。现代教材的“阅读与思考”和“观察与猜想”板块常介绍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但大部分数学教师并不重视这些板块,他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这些内容可有可无,即使没有这些内容,也不会对数学教学形成太大的影响。教师严重忽视数学史教学,使数学史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让数学史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其次,表现在于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史素养严重缺失。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我国数学教师普遍缺乏数学史相关知识。大部分师范院校仅仅把数学史教育当做一门选修课程,对职前教师的数学教育不够重视;职后教师由于工作压力较大,也无法真正实现对数学史知识的自我学习。导致从教师整体情况看,数学史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学现状。
三、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要实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科学性就是要求数学史教学内容需要与史实相符,实事求是,不能妄加夸张、篡改,不能虚构夸张数学史内容。趣味性是指在数学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特征,制定合理科学的数学史教学计划,数学史教材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广泛性是指在数学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涉及范围应该广泛,要从不同背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中选取数学史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外两个角度讲述不同的数学史,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數学思想。针对性是指所选取的数学史教学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不能生拉硬拽,讲述与课堂无关的数学史知识。
最后,实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实用性是指数学史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由学知识到用知识的有机转化。可接受性是指数学史资料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思维接受能力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为学生所普遍地接受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和数学
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琦,赵立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2).
[2]王玉芬,杨丽琴.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