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这样一门实践应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如何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达到既促进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信息教师们的最大课题。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日常教学中积累的问题经验,浅谈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希望能为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这是每位学生适应社会、完成个人发展、获得成功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以体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需要将关注点从“关注学科知识”上升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注重体验成功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素养。
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研究,笔者结合实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验,在核心素养下探索构建新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正能量的、积极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立德树人。初中生,多数处于12~15年龄段,是身体、心理发育的高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兴趣可以说是初中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课程导入环节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发挥学科灵活、互动、实践性强的优势,在信息教师的主导下,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新形式融入正能量的、积极的、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并渗透德育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层的叠放次序这一特点时,教师制作微课动画资源,学生自己把“画蛇添足”图层中的蛇去掉足。
二、布置分层次任务,维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
能力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任课教师相同、年龄相仿,但是由于不同孩子先天遗传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不同孩子在天赋、智力开发、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学生知识基础和接收能力各不相同。在班级授课制运用统一教材、统一大纲这一现实矛盾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智慧。特别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一周一课,家长、学生重视程度一般,课后基本不花费时间复习。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难免有差别的困境下,建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做到当课内容课堂内掌握,努力维护广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及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笔者在上课过程中一般会将一个个知识点化作一个个微课视频,学生自己根据学习需求观看微课,并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任务作答。
三、搭建学生合作学习平台,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学生核心素养中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学生遇到无法独立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为学生创建小组,搭建合作学习平台,鼓励学生们共同发展,合作解决问题。在划分安排小组时,笔者一般采取就近原则,男女搭配,4人一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与组之间尽量公平竞争。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课堂上,平时与学生接触不多,难以完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此,在选择小组长這一重要环节上,通过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乐于助人的小组长。合作、交往、共享、共处、竞争,这也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所要培养的重要品格和能力。
四、评价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以体现。要求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体验成功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例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可运用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及时、全面、有效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动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性,用语言、文字、身体、表情等多种形式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用美好的视角看世界,从而形成核心素养。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要发挥学科优势,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个体终身发展需要,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