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倩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鼓励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本文第一部分首先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其次,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特点;第三部分描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最后通过上面对中小企业规模、特点及融资现状的说明来给出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特点;融资现状;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小企业不仅为社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为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对于如何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如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中小企业的规模
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在人员、资产、经营的规模上相对大企业较小的企业,是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扩大就业、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活力做出来很大的贡献。
2017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比2017年增长了49.4%,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中小企业中的个体私营经济为例,近20年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2017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1.4%,民间资本占全国企业资本的6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保障民生、创造就业岗位以及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仍然较小、管理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度过发展的瓶颈期仍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1.规模较小,较为灵活
中小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但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我国是采用定量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和界定,主要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以工业、建筑业和零售业为例,见下表。
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大企业较小,运作也更加地灵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所遇到的难题进行灵活运转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同时,也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运作模式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相对于大企业的大规模而言,中小企业的规模经济不是很显著,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还没有达到最低,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创新来弥补由于规模不经济所带来的损失。
2.分布广,数量多
中小企业由于初始规模不大,比较容易在我国各地分布,并且数量是逐年增多,但是,中小企业分布不均衡、劳动密集度高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中国幅员辽阔,中小企业分布比较广泛,但中小企业在各地区分布和发展极其不均衡,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按照经济地带划分可知,中国东部和中部的中小企业数量各占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的42%,而西部中小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的15%,就工业总产值来看东部占比66%、中部占比26%、西部仅占比8%。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分布不均衡,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布较多,在西部地区分布则相对较少一些,这和西部的气候条件及交通便利条件息息相关,故要加强西部各方面的设施条件的建设来促进中小企业在各地均衡发展。其次,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度较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技术创新才是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3.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中小企业不再是由单一的投资主体组成,而是向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迈进。一般地,大家会认为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其实不然。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包括民营企业还包括国有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多是想着国家投资、企业投资、国家企业个人合并投资并举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曾明确指出,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改组改造、建立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市场活力,逐渐达到产权明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内源融资状况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的特点,处于企业成长的发展期,急需外来资金的融入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及企业规模的扩大来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这是由于内源融资具有风险较小、成本较低的特点,并且小微企业相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资金需求相对较少。基于内源融资是以企业自有的留存收益和折旧所构成,一般来说中型企业所留存的收益不大,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迅速扩张的需要。因此,中型企业往往以外源融资为主,特别是在信息、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型企业往往采用外源融资来满足自身扩张所需的资金需要,其中银行贷款占比最大。
2.外源融资状况
相对于内源融资的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现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来进行融入资金的方式,此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之间的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
在银行贷款方面,企业进行的银行贷款融资相对内源融资的规模較小,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不高等问题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和坏账的风险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放贷。
在股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也表现得并不出色,虽然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这三种场内交易和以新三板为主的场外交易市场,但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IPO上市的较高评级标准和准入门槛,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股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融资,其次,场外市场交易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还不是很健全,股权之间的交易还缺少流动性支持,不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往往会借助民间融资来满足企业处于上升期不断的融资需要。
在企业债券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无形资产相对较多,可作为担保抵押的有形资产相对较少,而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所发行的债券有无担保,由于中小企业可以用作担保抵押的有形资产相对较少,所以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也面临难题。除此之外,可提供担保的第三方企业考虑到中小企业具有随时破产的可能,往往很少愿意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做担保。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方面面临诸多难题,所以中小企业往往会转向民间借贷和内源融资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往往这时,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且提供一些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评估的机构来帮助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自身还款能力的证明,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在风险投资市场获得融资困难
风险投资是一种由金融家发起的权益性资本,将资金投入到发展较为迅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其目的是通过投入资本促进企业的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获得相关的回报来赚取收益。风险投资方能够筛選出发展较为良好的中小企业,将其做大做强,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融入资金的需要,而且通过风险投资获取相关的收益,达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这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
在1985年,在国内就出现了风险投资的萌芽,但是,到目前为止风险投资的发展规模较小,主要的风险投资方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抑制了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并且我国的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对于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大部分都是以公开上市为主,而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上市或不愿上市,单一的退出机制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加强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中小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中小企业的产权明晰、财务状况清晰、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解决信息不对称说来的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同等规模的企业具有可比性从而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企业加强创新并且有效得融入相应的资金。
2.政府进行相应的扶持
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需要政府相应的扶持,比如,税收方面的扶持,近年来政府实行的营改增税收政策,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其快速发展。其次,对于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无担保的问题,政府一方面要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出具相应的资产和发展上升空间的评判标准来帮助第三方企业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对那些愿意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第三方企业,政府也应该对于其进行相应的奖励。
3.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的相关证券市场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较为困难,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业的发展确实不尽人意很难满足上市的标准与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较高和评判标准较为严苛使得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股票市场发行公司的股票来融入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由此,政府可以考虑制定符合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的评判标准,并且鼓励中小企业向IPO咨询公司咨询相关事宜,中小企业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不断加强科技技术创新来不断强大企业的发展。
4.加强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
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风险投资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地进行风险投资来获得双赢的局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风险投资的发展,使得各方面的资金运作都有法可依来保障投资方的利益。同时应该建立多元化的退出机制,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从第三方企业的风险投资中获得融资。
参考文献:
[1][美]戴维·门罗.中小企业投资指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12-17.
[2]刘金霞.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科技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19-25.
[3]陈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南学术,2013(3),84-86.
[4]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6-117.
[5]文晓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