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斋
内容:
释文:书仓经史镕才品,心地芝兰蕴德华。
款识:铁保。
钤印:铁保私印(朱)梅庵(白)石田农(朱)
鉴藏印:
金鳌山人鉴赏(朱)
康德楼藏翰林书画记(白)
赏析:
铁保楷书取法颜真卿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最终成就了自己;行书由宋元诸家直追晋唐名家,从中吸收有益的书法营养;草书除了师法怀素、孙过庭等人,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铁保一生始终不辍临写前人书迹,他六十岁以后,虽已书名大著,但仍坚持临摹以为常课,从其传世的临帖之作观之,于“二王”法书及唐人《争座位帖》、《书谱》等用功尤深。由于铁保天赋较高,且临池勤奋刻苦,终自成一家,为世所重。
其用笔浑厚粗重,每一笔画起笔处都藏锋后出,略呈圆笔,笔端更是回锋重收成圆;结构紧密,字形开张有力。开篇第一字“书”,端庄稳重;“仓”字点画落笔劲道十足,短运而顿收,丰满挺拔,转折处方劲有力;“史”字豪迈,挥洒自如;临近结束,“德华”二字更见从容,斩钉截铁,简洁之中蕴含着精妙的变化。通篇来看,颜体书法的雄厚开张,骨壮筋强,在铁保此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铁保的书法到了后期,上追二王法帖,深得二王笔意,遒劲流丽,血肉丰美,书风更加成熟。亦行亦草,行草兼用,行书自由,草书奔放,运笔娴熟,线条流畅,不激不励,气息平和,颇有晋人遗风。从二王到颜真卿,巧妙的融合晋唐,是铁保的典型特征,充分反映了其深厚扎实的功力。作品中行书和草书交融变化,章法和谐自然,结构安稳紧密。运笔或徐或疾,用墨或浓或淡,结字或大或小,取势或正或欹,笔划的轻重起落构成了一部有节奏的交响,点划峻厚,笔法跳越,结字绮丽,运笔遒劲。全书如行云流水,气贯如虹,一气呵成,落笔较重而不肿不软,跌宕起伏,顿挫有致。从中可以看出他研习古人却又不落俗套,不因循守旧,自成一家的风格。
铁保对书法主张“作书如作人,以自然流行,不假修饰为妙”,(《题敬斋方伯所藏明人户口册诗卷》)。学书应“以人为帖,不以书为帖,学其书正学其人也”,(《人帖书后》)。作书不喜修饰,以自然为真,其雄浑厚重的风格来源于颜体,潇洒俊逸的风格来源于二王,加上其早年临习馆阁体的基础,既可见颜书的雄厚开张,筋骨力量,又不失流畅飘逸,端庄大气。
铁保十分热爱书法艺术,他有一首诗:“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黑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虽然为官一世,但他却只想留给后世以书法。他对书法的挚爱。加上他的天赋和勤奋,使他在清代书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书法融合碑帖两家,兼收并蓄,雄浑自然、厚古率真正是对其书法的最好概括。
乾嘉时代,书法大家辈出,各逞风貌。同被后人称为帖学大家的个人风格也各有不同。刘墉敦实圆转、味厚神藏;翁方纲温婉淳厚、不激不厉;相对于他们,铁保则是雄厚浑穆、遒丽自然。
这一时期,大量碑版等书法的发现和金石学的兴起,以其为取法的新的风格也逐渐出现,但这种发展变化与当时帖学书法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这样的融合并不妨碍帖学书法家们在书法实践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风格。碑学和帖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往往是自觉的发展,是潜在的。这种互相吸收融合对于书法的发展更有重大意义,铁保书法中的厚重古朴、自然率真就是一个碑帖融合的典型范例。在今天,我们研究帖学和碑学的书法,更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过去那段帖学和碑学的争执,兼收并蓄,书法的基础才会更加丰富广博,书法艺术之美也才会更加完善。
简介:
铁 保(1752-1824),滿洲正黄旗人。字冶亭、铁卿,号梅庵等,室名怀清斋、梅斋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特授翰林。历官至漕运总督,两江总督,镶白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正蓝旗满洲都统,太子少保等。官至一品。诗名与百龄、法式善称“三才子”。优于文学,词翰并美,留心文献。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楷宗颜真卿,草法王羲之,旁及怀素,行书得力于董其昌、孙过庭,临池工深,独特风貌。当时北人论书,以刘墉、翁方纲及其为三鼎足,或加成亲王永瑆,合称“翁刘成铁”,亦称为“清四大书法家”,是旗人中第一书家,被认为是“天下莫及”。亦善画梅。著作甚丰,有《怀清斋全集》《淮上题襟集》《梅庵词抄》《梅庵诗抄》七卷、《梅庵文抄》八卷、《怀清斋手临各家帖》等,刻有《怀清斋帖》《惟清斋法帖》,辑《煕朝雅颂集》共计一百三十四卷、《白山诗介》十卷。曾任《八旗通志》总裁等。
正史:
铁保早年进入吏部任职,道光元年致仕,历经近五十年宦海沉浮,最高时官居一品,退休时仅为三品衔。《清史稿·铁保传》中称:铁保居官为人慷慨论事,高宗(指乾隆皇帝)谓其有大臣风;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现,倨傲,意为爱憎。他做事敢作敢当,率意天真,每每替部下承担责任。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铁保考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升为郎中、户部及吏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铁保先因弹劾官员过当被贬到盛京;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
嘉庆十年(1805年),升任两江总督,赏头品顶戴,成为管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发生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鸩杀委员李毓昌事件,铁保也被免职,流放新疆。
嘉庆十五年,铁保被起用为叶尔羌(今莎车)办事大臣,接着升任总理南疆事务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从新疆回到北京后,升为礼部、吏部尚书。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天理教首领林清率领教徒攻打皇宫的“紫禁城之变”,由于铁保极力追查参与其事的太监,又被革职,流放吉林,在吉林谪居了5年之久。在吉林时,铁保受到吉林将军富俊的重视,他广泛结交吉林名士,在吉林市留有嘉庆二十一年书写的《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刻等书迹,为吉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道光初年,铁保告病退休,道光四年(1824年)去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