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十八塘乡中心小学,江西赣州 341414)
分享是指将自身喜爱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和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高层次行为。如今,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长辈对幼儿的过度宠爱,抑制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所以,教师们结合自身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开展合理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幼儿能够良好地与同伴交流、进行社会性活动打下基础,整体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分享是指个体主动和他人共享资源,并获得身心满足的一种社会行为。从内容方面分析来看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1)主动;(2)和他人分享;(3)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1.1 个体发展
分享摆脱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可以和其他同伴分享某物。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逐渐 “去自我为中心”的过程,由此幼儿的各种行为自然会经过从“自我”到“分享”的转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来看,分享是个人超越“自我”的一个心理的过程,伴随着分享行为的出现,个体的发展有了他人存在的意识,不在单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也要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和体验。分享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行为,是幼儿趋向成熟发展的标志。只有当幼儿真正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思想,才能将分享付诸行动。
1.1.2 个体和他人关系
分享暗示了群体和他人的存在,通过自身的分享融入集体,和大家融合为一个整体,进而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他们渴望被需要,渴望和大家交流,而分享这一行为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交流的机会,进而被集体或他人所接受。此外,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家长所认可的,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和心理建设的日趋成熟,他们渴望外界的鼓舞和认同,而幼儿的分享行为也正好是获得归属感的一种需要。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分享一方的幼儿,还是被分享一方的幼儿,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开心。由此可见,分享带给幼儿的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1.2.1 分享体现着民族性格
中华上下五年前,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教育。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足见我国对分享教育的重视。在我国教育中,分享一直被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发挥着其实际意义。
1.2.2 分享教育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现如今,我国家庭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自享受着家庭的关爱,致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获得关爱他人的经验,这更加加重了他们的自我主义意识,在自身的认知里根本没有分享这一概念,更不知道如何和他人分享。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儿童的分享教育,并促使幼儿付诸到实际生活中去。
1.2.3 分享教育体现着亲社会的行为
幼儿的分享行为多发生于同辈中,这是因为儿童总是喜欢在同伴中看到自己、感受自己。从本质上来讲,分享不再仅仅是看到自己,更要考虑他人的需求,这对幼儿协调能力、交集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日后走向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分享行为是指幼儿与他人共享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对幼儿之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与他人构建良好的关系,推动幼儿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幼儿与他人和睦共处,共享社会与自然带来的各种条件和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在幼儿分享行为的教学中,教师们明确分享行为的教育价值,加强幼儿分享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促进幼儿思想素质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们可以采取讲故事、生活教育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合作精神。比如,教师们以自身做榜样,有意识的向幼儿分享自身所遇到有趣的事情,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同时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以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不断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其次,教师们可以主动征求幼儿的意见,请求幼儿与自己分享。例如,当幼儿独自在玩玩具的时候,教师们向幼儿提出“你愿意跟我一起玩吗?”的分享请求,并且在游戏开展中,尽量让幼儿感受到自身分享所带来的愉悦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在幼儿分享行为教学中,幼儿面对一个物品需要多人分享的时候,由于自身分享技能的缺乏,导致幼儿具有分享的意愿,但不知道怎样做,无法实现有效性的分享,达不到理想的分享行为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筛选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以具体事件分析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分享的方法,进而推动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打造高效的幼儿分享行为教学课堂。
比如,一个幼儿将自己新的遥控玩具车带到了幼儿园,出现他人大量围观的现象,而幼儿并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分享行为。教师们可以向学生们提出“可以把你的新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吗?”的请求,由于幼儿分享观念的激发,往往会得到肯定的回应,但是会提出“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我不知道该给谁玩。”的问题,体现出幼儿分享能力的缺乏。所以,教师们结合实际情况,为幼儿提出合理性的分享方案和方法,如当他人数量较少时,可以通过按顺序短时间玩玩具的方法,来合理性的实现分享行为;当人数较多时,可以采用分组玩玩具的方案,让每个幼儿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同时强化幼儿的分享技能,提升幼儿分享行为教学的效果。
在幼儿分享行为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幼儿家境条件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幼儿没有内容分享的现象,导致幼儿产生自卑的心理,同时自身分享技能得不到训练,降低幼儿分享行为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们可以与家长相互配合,开展分享活动,让学生们带着自身喜爱的事物或者有趣的故事等参与到其中,进一步获得分享的乐趣,促进学生们思想素质的提升。
首先,让带着实物来的幼儿分享自身喜爱的玩具、照片等,其他幼儿结合自身的喜爱,参与到其中,构建愉悦的合作玩耍情境,加深幼儿的分享观念。然后,教师们组织幼儿分享自身有趣的故事,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营造真实、形象的故事氛围,让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感受到乐趣,拓展幼儿的分享观念,并不仅局限于玩具等实物的分享,推动着幼儿分享能力的提升。以分享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每个幼儿提供分享的空间,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整体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幼儿分享行为的教学中,教师们从本质上了解和掌握分享行为教育的价值,结合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们的分享观念,同时以塑造榜样、构建分享氛围等方式,熏陶幼儿的分享行为,促进学生们分享技能的训练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