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兆祥(武夷学院体育部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足球运动选手的培养需要,适度开展“支架式”教学活动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者来说,要能意识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支架式教学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有利于加深学习印象,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构建型框架;为了能够有效促成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需要将庞杂繁复的学习任务逐一分解,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支架式”实际上就是将复杂的教学难点进行细化分解,建立起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知识脉络,有助于进行系统整理和吸收。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具有松散性的、断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难以将训练技巧整合在一起,从而造成理解和学习上的困难。今后的体育课程中,这类问题也会成为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不利于之后的强化训练。
“支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在足球课堂中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可以把学生有针对性的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但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也最大程度的提升了他们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在教学模式上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如此,“支架式”教学活动被广泛运用于各大学科之中,在短期内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成绩,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正视“支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合理运用于高校课堂中,从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运动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善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集体的足球训练活动,可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精神,这对他们今后在事业单位游刃有余的完成相应工作起到有益影响。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足球课程训练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部分:
不同的高等院校对体育课程,对足球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并且受到学校培养程度的影响,院校内学生体育素养也存在差别。调查研究表明,除了体育高校之外,多数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没有良好的足球基础。但是在体育课程,尤其是足球教学活动中,学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足球训练基础,这样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也能尽可能的保证足球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是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么对其快速投入足球训练活动也会产生一定阻碍。因此,足球教练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训练之前,应该对学生的足球训练能力做出大致判断,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保障每位学员都能够实现足球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现如今,众多高校的体育课堂仍旧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教师单一讲授凡事来达到教学的效果,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没有创新元素的课堂不能适应当下课程改革的目标需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即使少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且有心进行改革,但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使教学模式发生质的变化。一般来说,教师为了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往往会更加重视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良设计,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及时做到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在足球训练课上,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
对于足球训练项目来说,最看重的就是学生技巧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就现阶段来说,由于各大高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体育课程数量较少,没办法对学生展开更高阶段的训练,导致最终的训练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且,在足球训练课堂中,由于体育教学资源的有限和教师综合素养的不足,创新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很难真正得以实施;教练也没有办法开展有益于学员足球技巧和比赛能力提升的创新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就算部分院校关注到体育课程,尤其是足球训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体育课程数量并加重考核比重,也还是不能使学生足球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体育课程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身体得到强健,体魄得到更好的锻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足球训练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促使学生健康身心的养成。通过观察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情况能够得出,每一次高校体育课程的变革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长。目前,多数在校大学生都处在身体亚健康的状态,这种身体素质对其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高等院校足球课程实行“支架式”的教学改革,将教学建立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在保障身体机能符合基本要求之后,进一步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虽然足球运动至今为止已经有了较长发展年限,也拥有大批忠实粉丝,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力却远远不及篮球、排球等其他球类运动;大多数人对国家足球项目始终保持不够认同的态度,甚至多数人在观看奥运会时有意识的跳过国家足球比赛。这是因为国内足球领域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在国际体育项目竞技中也一直是处于劣势的地位,因此导致了其公信力大幅度降低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更应该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支架式”教学方式,为足球运动选手的选拔创建良好的学习范围,建立更加完善的足球训练课程,给足球人才的培养奠定相应基础,要是能够将足球运动员的选拔范围扩大,选拔要求也会随之提高,那么国内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拓展方面也会再上一个台阶,能够促进足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实,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要面临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也非常之大。研究表明,近年来的国内大学生精神压力问题频频出现,包括不仅限于考研、就业、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但通过运动消耗的方式能够排遣缓解这类压力。而足球类的运动项目对体能消耗量大,因此高校适度增加足球训练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在足球运动中,暂时忘却现存的苦恼,长期坚持能够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平复压力紧张的心情。有效释放压力之后,也会帮助高校学生有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之后的挑战。
“支架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增强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掌握。“支架式”教学思路的构架需要相关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并对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思路做出清晰合理的把握。但是现如今只有极少数的体育教师对 “支架式”教学有较为清晰的把握,这也是造成高校体育课堂始终没能实现创新的主要原因。学校可以对足球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相关教师讲解“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和训练方法,帮助教师更全面的认识“支架式”教学,从而促进“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足球课程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三点:
现在众多高校的足球教学内容还在沿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讲述和示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足球技能,达到的训练效果却差强人意。为此,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应当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和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先进行简要提示,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教学内容可以在规定大致范围之后来由学生进行有侧重的选择,他们自由选择喜爱的足球训练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就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和拓展,他们参加足球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会跟着上涨,相应的足球课程成绩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在其中起着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院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始终处在较低水平,引进的教育人才也存在知识受限的问题。而“支架式”教学思路的构架需要相关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并对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思路做出清晰合理的把握。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加强教师的知识构建能力,增强他们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把握。
某些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然而,术业有专攻,他们即使能够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但是其在足球领域略有不足,想要足球训练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是需要成立一支具备专业足球训练知识的教师队伍,从而才能促进足球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相对来说,具备专业素质的足球教师在课程训练过程中要比体育教师更有优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将足球技能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对完成教学目标也非常有利。
“支架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评价制度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对高校学生而言,期末成绩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部分;有针对性的设计考察制度能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其实,在开展“支架式”足球教学活动,也就是分散型训练之时,难免会出现学生不愿意配合的情况。
面对这类问题,教师将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其在日常训练中也能踊跃表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期末成绩评定时,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以此来保证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没有达成目标的同学适当加以鞭策和激励。
将“支架式”教学灵活运用在足球训练教学活动中能完善原有的教学方式并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在同等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同步提升,积极将其运用在足球训练活动中、合理设计相关的课程安排,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杨涛.试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