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探究

2018-03-07 17:23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岗位院校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

认同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源于佛洛依德著作中的认同理论。职业认同被解释为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2]而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期望、情感以及价值观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认同程度,尤其重要的是对职业价值的基本看法。[3]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学生层次、培养目标、职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辅导员的职业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我们近期开展的一项有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卷中显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并不高,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面临多重角色冲突

68%的人认为辅导员经常会从多个部门接到相互冲突的工作要求,并且经常受到非职责事务的干扰,因为外力干扰不能公平公正地办事,诸如辅导员的身份角色是做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行为规范管理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领导者?是大学生服务者,还是知心朋友?

1.2 专业化发展水平低

32%的人认为自己并不能在工作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74%的人认为自己在组织中得到提升的可能性非常低,更有65%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很难实现。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时,虽然强调硕士学历的党员毕业生,但并未进行严格的专业限制。众所周知,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辅导员的专业局限性与自身思政知识的匮乏,导致辅导员难以走上专业化之路。

1.3 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增加,学生事务成倍增长

24号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超过37%的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在200-300之间,18.9%的老师所带学生超过300人,只有42%的老师符合规定比例,辅导员工作任务太多,有时难于应付,80%的人认为自己任务繁重,根本无暇无力再去做其他事,且需要耗尽自己的全部精力才能把工作干好。

2 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低的因素

2.1 国家文件并未给出明确的方向性指引

高职院校辅导员尚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虽在教育部令43号文件中拥有着高校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实际地位远远不及教师、行政人员、后勤等;虽然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大学教师的良好社会声望,但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真实境况并非如此。

在国家政策未明确规定辅导员单独评聘职称的前提下,高校鼓励辅导员根据自身情况,满足一定工作年限,即可转专业教师岗位或者其他行政岗位,无形之中给辅导员植入一种观念,辅导员岗位只是临时的、过渡性的,这一举措严重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硕博毕业生为了能够顺利留在高校工作,不惜先从辅导员岗位做起,观望之中寻找途径转到其他岗位。辅导员岗位的流动速度相对其他岗位而言非常迅速,缺位现象异常严重。[4]

2.2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特点

由于中国独特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具备以下特征:学习能力较差、方法欠缺、动力不足;迟到早退、无责任心、无远大理想;心理普遍脆弱,自卑、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等;三困生(学困生、心困生、体困生)群体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由于招生批次的落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再者,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价值多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方向性指引,常常容易走上歧路。相对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多出身本科院校,自律性较强,对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能做到切身体会,很难进行换位思考,教育管理的方法策略贫乏。

2.3 家庭冲突严峻

高职教育课程密集,学生闲暇时间很少。为了扎实推进学生工作,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文体艺术素质,辅导员必须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来开展团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除了正常上班外,他们常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配合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这导致辅导员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家庭矛盾冲突不断累积。据一项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女性辅导员占据百分之八十,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模式使得女性对家庭负有重要责任,生儿育女、孝敬老人、处理家庭一应事务。

3 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路径

3.1 探究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政策制度

如果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地位不能提高,专业化程度无法改善,始终不被国家和社会所接纳和认可,更不为家人所理解的话,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将被消耗的支离破碎。居于此,设置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选拔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人才,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建立多层次的辅导员培训制度,通过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经验交流、在职攻读硕博学位等,区别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从根源上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完善辅导员晋升制度,实现辅导员在指标、职称上单列,通过多重举措,最大程度的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6]

3.2 普及人文关怀,加强对辅导员及其家庭的照顾

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高职院校辅导员常常需要牺牲个人时间参与学生活动,参加早晚自习以及值班,在校时间经常超过16小时。学院领导可通过提升辅导员福利待遇、经常性的谈心问话,让辅导员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党政领导可在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设身处地地理解辅导员工作的艰辛,提升组织依赖感;还可组织家庭旅游、团体素质拓展、弹性工作时间等项目,增加辅导员与家人聚会时间,缓解其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增强辅导员的集体归属感和职业敬畏感。[7]

3.3 提高个人心理弹性,提升个人竞争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无论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在教室督促学生早晚自习,还是在操场参与学生活动,或者某个安全事故现场处理紧急情况,高职院校辅导员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或损失。高的心理弹性可以降低焦虑,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因此作为辅导员个体,应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努力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增强抗挫折能力,另外,注重自身心理健康,通过一些团体辅导、个人咨询等形式,提升心理素质,强化个人竞争力。[8]

猜你喜欢
辅导员岗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