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国,拥有众多的民族语言和众多的地域方言,为了消除方言的隔阂,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推广普通话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推广普通话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加强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各行各业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是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教师和学生是推广普通话的中坚力量。
语言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人际交往的依托,是人类思维表达的工具。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就是“普遍”和“共通”之意,普通话是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高职院校《普通话》选修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人文素质课,它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199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1999年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情况分别将《普通话》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笔者所在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校)是一所工科类高职院校,受师资和教学硬件设施等因素制约,全校仅管理学院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以必修开设《普通话》课,其他专业则通过选修课方式学习。
我校《普通话》选修课自开设以来一直倍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在选课系统开放短短的几分钟即被满选,该选修课课堂上常常出现很多旁听生。笔者调查得出学生热衷该课程的原因主要有:(1)兴趣爱好因素。部分学生有播音、主持、演讲的爱好或特长,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自身普通话应用水平;(2)职业谋划因素。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做教师、播音员、空乘员、导游等,普通话水平是这些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他们为实现职业规划目标而选修;(3)学业所需。部分学生认为平时大家讲的就是普通话,以为普通话是一门易学且能轻松获取学分的课程,选择该课程是为学分而修;(4)人际交往需要。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上大学前他们没接受过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普通话学习,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操着蹩脚的方言普通话,有碍沟通交流,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身语言面貌从而获得自信。
我校《普通话》选修课的申报审核、课程开设、教学检查和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从目前开课现状来看,选修课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多原因导致选修课“选而不修”的现象频发,学生和教师对课程重视不够,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1)开设选修课程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选修课的开设是由教师自愿申报,经教务处对开课教师资格和申请开课科目、内容进行审批,最终确定每学期要开设的课程。由于没有强制开课措施,选修课开设的科目、数量、班次均有限。《普通话》在选修课开课目录中只有一个班,选修上限为140人,选课系统开放几分钟便满选,抢不到心仪课程的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忍痛割爱而选择不太感兴趣的课程。
(2)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过于看重学分与学时,缺乏指导。选修课一般采取学生网上选课、自由选择、先选先得的原则。选课之初,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目标等毫无了解,他们普遍以为《普通话》是一门语言课,好玩且易通过。上课后大呼“超出预期”,原来学习普通话并不简单、不轻松,既要牢记教师讲授的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口形矫正、固化的方言发音习惯纠正等,学习单调乏味,继而产生了“混学分”的心理,这种“混学分”的风气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抱着“混”的态度,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学的挫败感,严重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3)上课出勤率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不明显。我校《普通话》选修课是面对全校不同专业、年级和班级的学生,授课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等课余时间,课堂基本上成了监管的死角。由于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学生请假和旷课现象普遍,上课迟到或早退情况严重,课堂学风不正,使得学生对选修课失去了敬畏心理。普通话教学中有多个环节需要长时间训练,如基础知识中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及其变化(上声变调、轻声、儿化、“啊”的变读),语言表达技巧中的语调、停连、节奏、轻重格等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和积累。经常缺课,学生系统训练机会少,语音面貌改善不佳,教学效果不明显。
(4)教师开课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校《普通话》选修课虽由学校统一开设,但没有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加之上课人数较多,授课时间不科学,学生缺课现象普遍,组织教学困难,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不乐意选择开设选修课。选修课教师大多来自行政、教辅单位或学生辅导员,他们教学阅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知识深度不够,尤其是有资质的普通话教师匮缺。因此,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针对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制订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解决课程开设、学生选课、教师授课、课程建设等矛盾问题,保证选修课各教学环节健康有序地运行。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出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1)选修课开设应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是选修课开设的根本任务。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一是要保证开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要求的选修课,二是要开出必要数量的选修课。讲究实用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终生受益的普通话教育。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做好调研,了解学生的选课意愿,征集选课结果,制定适合本校的选修课目录。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提前向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指导书,简要介绍拟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及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等,供学生选课参考。这样可充分解决学生选课与开设课程的供需矛盾,为选修课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2)为学生选课提供有效指导。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缺少教师参与指导的环节,高职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学业和职业缺乏规划和目标。选修课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也造成了盲目选课的可能性。教学管理部门应向二级教学单位提出要求,配备各专业、各班级选修课指导教师。在课程选修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规划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课。
(3)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置班级。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多数选修课可实行大班授课。《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类课程,目前普通话选修课单班设置人数为140人,这显然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由于班级过大、人数过多,任课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对其发音错误及时指导、矫正,得不到关注的学生逐渐远离了课堂互动,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也被湮灭了。因此,增加《普通话》开课班次,减少单班人数,是教学管理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4)合理安排授课时间。选修课涉及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很多方面。笔者在选修课教学中常遭遇学生以“业余党校、‘青马班’上课不能请假和缺课”、“班级活动或演出排练不能请假和缺席”为由而请假。学生普通存在“轻选修课”重“活动”的观念。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共同协商、统筹管理,保证选修课授课时间与学生业余活动时间的合理安排。让每个学生和教师对选修课与必修课及其他活动持有同等的关注度,这是选修课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前提。
(5)关心教师发展与促进课程建设并重。选修课是发挥教师专长的有效渠道,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遇。高职院校不应把选修课当作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应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拨专项经费资助选修课程建设,将部分优质选修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为普通话等语言类课程设置专用的语音教室。利用本校以青年教师居多的独特优势,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实现必修课、选修课与教师协同成长。
(1)充实教材内容,做好教材建设。教材和大纲是普通话教学的根本依据。目前,普通话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大纲》和《纲要》为指南,教材倾斜于应试培训,对实践教学设计不足。根据普通话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在教材中,可加入“绕口令、顺口溜”等训练素材,补充经典诵读、美文赏析等内容,使学生深切体会我国民族语言独特的抑扬顿挫之美和神韵美,从而诱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利用和共享。在“微助教”教学系统平台中,笔者授课班级学生均加入到“我的课堂”,利用平台设计的学生签到、课件展示、小组讨论、分组答题、视频链接、成绩统计等功能,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环节,呈现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互动,营造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目的。
(3)设计灵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根据普通话的课程特点,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读练习的教学框架,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学中设计“分组学习、成绩互评”的竞争性学习模式,引入“音频、视频”的作品学习形式。在朗读技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将学生自制的音频作品与经典朗读作品进行比对,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认知。这种“与经典比对”的学习形式对促进学生掌握朗读技巧,锻炼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4)教、学、练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普通话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语言类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语音基础知识,对他们固有的语音习惯进行矫正,还要教授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学而得法”,关键在于找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和“学”的统一。教师根据“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讲解示范、对比训练,矫音训练、录音听辨练习方面下功夫,通过一对一的矫正练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语音面貌特点,让学生“知对错”,通过强化训练改变发音缺陷。事实上,普通话的学习仅依赖于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故事大王”、“挑战主持人”、“我是演说家”等校园活动,以应用促训练。第一课堂的“精学多练”与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相结合是学好普通话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开设《普通话》选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和人际交际能力,为学生个人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扫清语言障碍。《普通话》选修课的教学涉及到课程开设、学生选课、师资配备、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教学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实际,研究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