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华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工务段,广东广州 510000)
铁路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铁路劳动定额是按照统一生产计划,由多个人共同劳动以完成一个生产目标的劳动模式。铁路行业在生产目标上是以人或物的位移为中心的,其生产产品是一种服务,而非实物,运输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生产与消费是同时完成的。铁路劳动定额管理对铁路基层站段的劳动力合理安排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铁路改革的深入,伴随着铁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程序制度的不断修改,需要不断创新模式,合理调整生产布局,铁路劳动定额管理也需要不断革新标准与计算方法,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或者在相对固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生产计划、资源管理、劳力分配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铁路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更为多元化的企业形式,部门之间的分工联系更为密切,各部门在自身业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通过劳动定额管理连接铁路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能够保障生产与运输的连续性。
各铁路企业管理层要确立科学的劳动定额管理意识,正确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要扩大铁路劳动定额管理范围,对企业员工实行全面管理与层次化管理,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并优化管理过程,增强过程管理意识,推动过程管理理念,并借鉴效益管理等方法创新劳动定额管理模式,制定全面而合理的管理标准,在全体员工中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要避免管理标准的差异化,避免破坏公平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发挥先进技术对于定额管理的引导作用。在明确劳动定额管理意识后,管理层能够根据劳动定额管理理念不断拓宽思路,改进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跳出计划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劳动定额管理理念,避免将劳动定额管理作为简单的计件工资的计算依据,充分认识到劳动定额管理在劳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运输生产的科学调整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营造更为良好的铁路企业文化氛围,宣传劳动定额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标准,获得员工的支持,深化定额管理提高效益的意识,在日常运输生产过程中切实落实劳动定额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的素质对于劳动定额管理水平有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体现,对生产技术、数学计算、统计分析、生理学、行为科学、企业管理及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均有一定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兼顾职工利益、企业效益及国家和行业政策等,因此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培训,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生产实践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职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学习并掌握各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工具与方法。铁路企业在分配管理岗位时,要选择那些既有劳动定额管理能力、又对该岗位工作标准与工作内容熟知的更为适合岗位的专业人员,配齐配强配专,打造一支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工业能力强、熟知各个运输生产岗位与工作生产作业过程、管理能力强的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不断深入铁路运输生产一线,通过网络调查、实践考察等方式,制定合理、科学、切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使定额管理机制和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实现有机结合,根据运输生产一线各岗位与工序特点,系统、全面地把握资源配置、运输生产组织与劳动力分配之间的关系,提高劳动定额管理的严密进行。行业间要推动业务联系与业务交流,对劳动定额管理优秀单位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全行业,互相学习与借鉴,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铁路企业传统的劳动定额管理模式是以行政手段与控制为主,随着铁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投入,人力、物力的分配也需要有相应的投入与调整,因此管理人员要不断扩大定额管理范围,对新增项目要及时制定工时定额,并更新定额管理内容。铁路生产运输模式的发展、工装设备的更新,也会使原有的定额管理模式与方法无法适应新的管理局面,先进定额、平衡定额可能会转变为落后定额和不平衡定额,因此,管理人员要将深入一线调查作为常态化管理手段,根据一线调查资料及时修改定额管理项目与方法,确保劳动定额始终保持合理性与平衡性。在制定劳动定额管理方法时,要遵循效率管理理念,不断推动减员增效,科学核定工作量的相应换算系数与标准,根据车间与工种的实际情况划分、调整并补充换算系数,逐步提升劳动定额标准,落实逐层负责机制,健全劳动定额体系,构建新的劳动工资机制,使劳动定额体系逐渐适应定额标准,合理调整生产运输布局,改进劳动组织模式,实现劳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分配劳力,注意调整劳动定额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分析各个工种劳动特点,丰富劳动定额形式,利用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劳动人员的生产运输积极性,在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促进生产运输效益的提高。劳动定额管理是项复杂程度较高的系统科学工程,模式的优化、制度的制定都无法做到一次性到位,管理人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汲取广大职工的意见,不断修正并完善劳动定额管理机制,对实际生产运输工作进行反复、科学地研究与分析,不断提高定额管理对于一线生产运输的积极调动作用。
铁路劳动定额管理在统计操作中需要不断改进操作模式,引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减少数据中的主观因素,提高计算统计效率与数据准确性,改进劳动定额信息管理系统,完整而准确地统计各项数据。要对定额调整率与企业潜力进行更为科学地计算,及时调整并修订劳动定额,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配置劳动力,做好工时定额计划,科学评价职工劳动并分配薪酬,在定额标准、劳力分配、数字测控、运能预测及劳动生产率量化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等新现代化方法,推动科学管理模式的引进与运用,逐步推动劳动定额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铁路企业的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设备、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企业必须不断转变理念,提高劳动定额管理与新时期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管理对劳动力分配、资源配置、生产组织科学性的作用,认真对待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发挥效率管理的作用,提高铁路的生产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
[1]邴林.新时期铁路劳动定额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1(29):62.
[2]李荣.浅谈如何加强铁路劳动定额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2012(5):277.
[3]张剑华.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6):65.
[4]潘艳茹.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287.
[5]刘文惠.国有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