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言使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2018-03-07 16:00谢雨鑫
文化产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问候语英汉问候

◎谢雨鑫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一、引言

日常交际用语有很多,问候和求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情绪表达。受文化地域等环境的影响,英汉问候语和示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英汉语言中问候语和示爱语的使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汉问候语的使用差异

众所周知,在表示关心和安慰的时候,我们会主动询问“怎么了?”如果此时你要安慰一个来自英语国家的朋友,你会说什么?我们先来看看我的亲身经历:有一次看朋友圈,外国朋友发了一条动态,表示自己很伤心难过,出于礼貌和关心,我赶紧评论了一个“What’s wrong?”,结果友人发来“尴尬”的表情,还问为什么要这样问,我当时特别疑惑,为什么我关心他,他还要这样不领情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参与者为大部分中国学生和少部分外国留学生,题目为“如果你的朋友很伤心,用一句英语询问表示关心他时,你们会说什么?”较多中国学生选择的是“What’s wrong?”,也有人选择“What’s matter with you?”和“Are you ok?”,外国朋友大多选择的是“What happened?”

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学生会选择提问“What’s wrong?”,因为在汉语语言思维里,我们此时在询问对方状况时,有一个前提,可能对方因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而难过,所以选择用“What’s wrong?”,后来外国朋友告诉我“What’s wrong?”会用于询问别人身体状况或事情发展状态,用在这里询问,相当于“你有什么毛病?”并且告诉我,在表示关心时询问用“What happened?”会比较符合中文里“怎么了?”的意思,更接近语言表达效果。至于有的人疑惑,为什么他们用“What’s wrong?”也正常交际了?这是因为部分留学生在中国生活了几年,习惯了这句话出现的语用环境,也就理解了意思。

仔细思考这次跨文化交谈,我们在询问“怎么了?”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地希望对方有个具体确切的答案,只是表示问候和关心,一般中国人对话,针对这句提问大多数会回答,“没事,就是XX(稍微解释一下引起情绪低沉的原因)”类似的话,比较含糊,但是对话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已经完成。中国人在问候时单纯表示问候,听的人也是用程式化的应答语表示回应,从语用的角度讲,这些句子的功能就是“问候”,体现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如果用对应译文的英语去问候说英语国家的人,语用功能不再是“问候”,而是真的想从对方那里获取信息,或者可以被推导出一些他们习惯了的“会话含意”,举个例子,问“你去哪里(where are you going?)”就和“what’s wrong?”一样,有打听别人隐私的嫌疑,对方会觉得古怪甚至不开心。

此外,从汉语问候语来看,部分问候语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认为为了保证会话参与者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交际,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或方向。A:“你留学的事怎么样了?”B:“还得几个月呢!”此时A询问事情进展是否顺利,可是B只是告诉一个时间,并没有直接回答;还有会听到这样的对话:A:“你去食堂吃饭啊?”B:“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两段对话都违背了“合作原则”,A和B都没有回答对方问题,尽管这个会话意义并不完整,但是双方并没有觉得不自然或是被冒犯,并且交际目的和意图已经达到[1]。

究其原因,托马斯指出,“这种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守的交际规范。”上述中国学生将汉语里面“怎么了?”直译为“what’s wrong?”没有考虑这句话在英语里面的语用环境,而是将本民族的文化规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代入,从而造成了交际失误。

三、英汉示爱语的使用差异

中国人含蓄委婉,于是在示爱和拒绝用语上,会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说英语国家的人奔放直接,于是会有“You are what I need in my life”和“I am not attracted to you”这是民族性格的差异导致的语言上面的差异,但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英汉示爱语的使用差异揭示了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示爱语是说话人对对方表示喜爱、欣赏的话语,一般说话人会对听话人有缔结恋爱关系的请求。因为示爱语与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等有关,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过这两种情况:第一次,一个关系很好的外国朋友突然对我说“I like you so much”,我听到后很紧张,以为是深情表白,为了避免麻烦和碍于朋友关系,我赶紧撒谎说”Sorry,i have a boyfriend and we love each other.”见友人半天不回消息,赶紧发好人卡:“You are really a good friend and i believe that you will soon find your true love.”结果外国友人大笑,表示自己并没有那个意思,只是表达对我这个朋友的喜爱。第二次,学妹碰到和我同样的情况,外国朋友说:“I love you so much and i want you to be my girlfriend”,在拒绝时,她也没有直接表达“I don’t like you”,而是和我一样表示很珍惜这个朋友并且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用善意的谎言称自己有男朋友,外国友人并没有觉得这是在拒绝他的示爱,并且后来发现她撒谎了,因此一直追求学妹。

从语用原则上面来看,在汉语交际中,听话者想拒绝说话者的表白示爱时,碍于面子,听话者一方往往遵循“礼貌原则”而违背了“合作原则”,而表白者听到那些含蓄委婉的话以后,也立刻理解了意思,不再追问,但是这在英语使用者思维里面,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为什么你认为我很好却不接受我的表白”,甚至会将拒绝者的“好意”归为人品问题。

从语言表达上面来看,这体现了语言表达的间接性。推理论认为:“在实施简介言语行为时,说话人依赖交际双方所共有的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说话人的逻辑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上述情况中,说话者A:“I love you so much and i want you be my girlfriend”,听话者B:“You are really a good friend/I have a boyfriend.”根据意义,可以确定A的话语是一个“示爱和建议缔结恋爱关系”的言语行为,对这个的反应或是“接受”或是“拒绝”,但从字面上来看B的回答似乎两者都不是,不过从汉语思维,我们可以本能意识到这是拒绝的意思;但是由于恋爱观的不同,若是A看到B夸赞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会进一步追求,若是觉得B回答自己有了男朋友是代表恋爱关系不能成功确立,但是接受了自己的示爱,A也会继续追求。

四、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启示

通过英汉问候语和示爱语使用差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隐私观,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隐私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尽量回避个人隐私话题,如个人经济情况、政治倾向等,其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改变交际语言[2]。

除此之外,中西方的社会文化传统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不同语言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交际对象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

总之,为了促进文化交流,除了要加强对对方国家文化了解以外,最重要是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问题,求同存异,力求和谐。

猜你喜欢
问候语英汉问候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对世界的一声问候
风带来的问候
问候武汉
最美三月天
越南问候语中的交际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教学应用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别扭的问候语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