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秋云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艺术设计系, 广西 贵港 537100)
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通过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使创新创业教育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2018年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学前教育教师培育的摇篮,势必要根据国家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规格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以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革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点带面,推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进而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认为:“教一个人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一个人成为艺术家一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梵高,但是我们却可以教给他色彩、构图等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技能。”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3月10日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强调“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企业家,首先是要使他们形成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为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创”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为核心,并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就是要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因此,围绕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前教育“卓越班”在定位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体现,既 “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专长,又重视创新创业素质发展,最终形成“师德高尚、专长突出、技能过硬、素质全面”这一多元综合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明确纳入技能过硬、素质全面培养目标领域,精准定位“双创”教育在卓越幼儿教师培养中的目标地位,也为学前教育“双创”卓越人才的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为有效实现卓越幼儿教师“双创”培养目标,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卓越幼师班”以素质、能力为两大支撑点,大力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了五大模块课程,具体包括:基础素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和艺术专长模块、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这五大模块课程将“双创”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如:基础素质能力模块课程中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中的“园本主题教育设计与创新”“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课程。另外,除了这三门“双创”教育明显的学科课程之外,还有大量课程隐含“双创”教育内容,这部分课程主要包含在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中,以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方式呈现。其中实践课程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教育技能实训、毕业设计、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活动课程则包括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专长社会服务、专长成果汇展、毕业汇演等。实践课程与活动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特点,实施过程是针对问题、参考借鉴、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将“双创”课程融入专业教育的革新,实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无缝对接,开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基于“卓越幼师班”师德高尚、专长突出、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论认知,经多方论证,学院探索出 “教、练、赛、用、证”为一体的整体教学模式。“教”是指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理论和方法,提供训练的指引;“练”是指根据实训条件,安排学生口语、琴法、舞蹈等基本技能训练及安排导师对学生加强专长项目(含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赛”是指开展系列性的系级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院级、市级、区级和国家级的专业技能与专长比赛;“用”是指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等社会服务;“证”是指促进“课证”融合,将课程学习与专业考证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和各类专长等级证书考试。在这一专业整体教学模式中,“教”是指引;“练”是支持,“赛”是提高,“用”是成长,“证”是体现。通过学以致用、突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 “双创”能力,进而推动学生个体成长,实现多元综合的卓越幼师培养目标。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打造学生“双创”思维品质,“卓越幼师班”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一方面倡导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拟仿真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自我建构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双创”元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如“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主题设计的教学任务模型,以制作材料、幼教内容、节日活动、作品展销等为主题,培养学生环境创设和教玩具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以教玩具制作为内容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云课堂、QQ、微信、易班等新媒体平台,以线上课程、微课为媒介,借助翻转课堂学习方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力促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创造性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近年来,深化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卓越幼师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构、教材建设、教学设计到考核评价,全程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在涉及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内容时,发挥企业育人优势,突出企业考核评价作用,如:“园本主题教育设计与创新”“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学科课程、专长社会服务活动课程,实施“引课入园”校企合作模式,以合作企业教学指导及评价考核为主,产教融合,突出现场教学,重视问题解决,以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此外,构建 “双导师交互指导”校企合作模式,“双导师”是指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双导师交互指导”是指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协同推进学生和自身成长。“双导师交互指导”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使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各展所长,有效促进了学生“双创”能力发展;另一方面也搭建了教师发展平台,提高了教师的“双创”能力,有利于“双创”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是《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明确要求。面对卓越幼师创新精神和“双创”能力成长要求,教学考核既要突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也要强调创新精神、“双创”能力的体现。学院卓越幼师班大力推行考核评价改革,在评价形式上,打破期末考试评价为主模式,重视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将学习表现、项目成绩、竞赛成果、课后作业等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全部纳入过程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情感、技能、能力四维评价体系的构建,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评价主体上,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以考促学”“以考促创”,发挥教学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创业,提升卓越幼师“双创”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