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强
(龙岩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当前,国内外关于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群众体育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和目标的实现。另外,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好坏对我国民众体育锻炼、体质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也对我国民众综合素质发展、国家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这几年来,为了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提升,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制定了多项群众体育政策。如何贯彻落实群众体育政策?如何选择正确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等等,上述问题研究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总体来说,其理论研究价值在于,首先可以弥补我国体育政策、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研究空白,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另外,本文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预计用五年时间,将全国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提升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之上,在重要身体素质指标例如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有显著改善和提升。”在降低国民肥胖率、近视率、营养不良率等指标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1]。
群众体育政策是指在某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群众体育锻炼目标和计划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度和措施等,它是一个有机组成整体,是动态发展过程。根据本文前面对政策执行有关概念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群众体育自身情况和特点,以权威性学者意见为参考依据,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进行定义,即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为了优化配置社会体育运动资源,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实施、控制等多种活动,将群众体育政策转为实际执行依据,推动群众体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预定的政策、计划和方案,优化配置群众体育资源和政策,统筹安排和调度,以保证群众体育政策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能力总和。政策执行力包括多种能力,例如理解力、沟通力、计划力、协调力、评价力等。二是指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者和所在组织部门和机构所生成和具备的执行能力之和。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主体涉及多种组织机构和部门,例如各级政府部门、教育主管机构、社会团体性组织等。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内容:“能力”和“效力”。准确的说,“能力”是指执行群众体育政策所需的资格、技术、条件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和有机体[2]。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政策执行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是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1973年美国政府启动了“奥克兰计划”,上述两位学者对该计划执行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政策执行》的研究报告。截止到目前,政策执行研究主要涉及七种理论和三种研究范式。其中,“行为理论”和“组织理论”是政策执行理论主要组成内容[3]。同国外相比,国内关于政策执行研究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才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献。陈振明指出:“政策执行是指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运用公权力,通过宣传、教育、解释、实施、组织和协调等手段,将政策理念和要求转化为实际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目标实现的过程。”“政策执行”与“力”结合起来,与传统的行政行为执行力存在较大的区别,也与政府文件中提到的执政能力有所不同,它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政策执行力”和党的执政能力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定义。莫勇波指出,政策执行力是在对政策准确理解和解读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行动计划,对人财物、法律、制度和信息等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和使用,以保证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所需能力。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能力”和“效力”是政策执行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力是政策执行必要条件,效力是能力运用过程中获得的结果,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共同形成了政策执行力内涵。因此,在设计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时,关键要做好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群众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执行力,同时还要将这种能力作用群众体育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果体现出来。综上所述,配合群众体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定义为:“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主体在对政策进行准确解读和理解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执行计划和方案,统筹安排和使用各种政策执行资源,确保群众体育政策目标顺利实现所需的能力和效力。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普通民众身上,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严格按照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内涵和要求,以科学、客观地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情况体现出来。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能力、效力两个角度出发,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进行划分,将其分为5个子系统:个人执行力系统、组织执行力系统、群众体育政策系统、执行环境与资源系统以及执行效力系统。其中,前面4个系统属于群众体育政策执行能力和条例范畴,第5个属于执行能力作用于政策对象产生的效果[4]。另外,根据不同子系统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定义,可以建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框架结构和基本模型。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与根据
采用特尔菲法作为指标选取方法,同时征求了我国25名体育、教育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部分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问卷调查工作,收回了全部问卷并进行问卷结果分析。
3.2.2 专家问卷结果分析
根据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和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个人执行能力、组织执行力、群众体育政策(本身)、(群众)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12个二级指标:群众、体育教师、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政策合理性、政策规范性、政策执行条件、政策执行社会环境、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成绩、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同时包括35个三级指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
3.3.1 设计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结构模型
根据前面分析结果,本文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分为若干个组成层次和结构,形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这就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期设计工作。
3.3.2 逐步建立和确定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对25位专家学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要求他们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目标进行层次划分,逐个对每个层次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和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无效7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效度。
3.3.3 层次单排序及一次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指对某一个层次的要素与上一个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层次单排序主要根据判断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和比较进行。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计算出综合权重值。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可以将所有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下来。
建立一个可以客观、准确地描述评价对象情况和特点的分析模型,这就是概念模型。评价对象系统设计直接决定最终评价结果。
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阶梯性结构,特别是复杂对象系统规模较大、包含子系统数量较多,系统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这类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指标构成。根据人的一般认识规律和特点,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分析处理,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逐层分解,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界定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系统规模较大、涉及到不同子系统和复杂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主要参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目标和方向[5]。其次,定性分析群众体育政策评价指标,找出对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第一个层次是总目标层次分析,也就是“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水平”,这是指标评价的终极目标;第二层次目标是选择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对其进行逐层分解,将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政策本身、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作为选取中间评价指标的依据;第三个层次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由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指标组成。
在指标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指标反映的内容和重要性有所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大小不一。因此,要根据评价指标重要性进行赋权。指标权重是用来描述和评价指标重要性的工具,通常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在存在多个指标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指标赋权。因此,在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时要从全局考虑,任何一个指标权重系数的变化都会影响总体评价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出,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权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后续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处理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对整个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结果产生影响[6]。因此,采用何种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结果。
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择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确定了五个一级评价指标,分别是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群众体育政策本身、群众执行资源与环境和政策执行效力。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并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最后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层次,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组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覆盖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客观性,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情况和效果,为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正确的参考依据[7]。另外,通过建立本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落实群众体育政策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持和帮助。
在建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性、科学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正确的指标分层和划分方法,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层次,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五个: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群众体育政策本身、群众执行资源与环境和执行效力。根据各子系统内在规律和结构,对二、三级指标进行分类,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研究成果经验基础上,确定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组织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学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两轮调研和分析,最终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8]。最后,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同时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了赋权。